BeijingGirl1

BeijingGirl1 名博

我和CUSPEA, 被 AI 撞了腰

BeijingGirl1 (2025-10-21 16:34:51) 评论 (2)
我不常使用AI。 不过上周末发的文章,《星光不问归途: 他继续闪耀》中提到 CUSPEA。周末发文前我查证了AI。 当时AI的回答是明确和肯定的(如后面截屏所示)。 “真相是:CUSPEA(中美联合物理研究生考试)是杨振宁发起并主导的项目”。

当时有人提出, CUSPEA 是李政道发起的,和杨振宁无关。 今早又有我了解和尊重的网友留言说 AI 会“胡说”。  当时因为太忙没顾上, 下午有闲暇时才又和AI讨论。

AI 有变化,或者说对资料中的用词翻译严格了。我的问题中把“误导”错为“舞蹈”,AI还幽了一默。 AI现在认为, CUSPEA 是李政道倡议(initiated),杨振宁深度参与的(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rofessor Chen Ning Yang”)。   





困惑仍然存在。 上面 AI 说 CUSPEA 学生施一公、饶毅。 而这两位应该是 CUSBEA 学生。 网上的消息各自强调自己喜欢的,AI 就不能十分确定, 除非有自己的亲身经历。 

无疑杨李都参与了 CUSPEA 的工作。 文章中应该避免用到“发起”和“主导”这样dominate 性强的词汇。 这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写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需要情感, 也需要严谨。 

我觉得不应该过分强调两位杰出华裔物理学家的分裂。 既然知道分裂是悲哀, 为什么要炒作这种悲哀而不是积极地改变悲哀? 况且炒作的人并不了解真相,都是道听途说。 人家两位当事者都没说过什么。 自己窝里斗中国人还不够, 还要诺奖得主互斗。 

下面是周末时AI的回答截屏。  避免混乱,大家现在请以最新结果为准。 





写文章应该尽量客观,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忽悠别人。比如,不懂物理和杨李的工作, 就是不懂,而不是只看别人的评论就恶意攻击得诺贝尔奖的人。 有网友写文时使用了传闻的信息,就明文写清是“传闻”挺好的。不懂,就说自己不懂, 可以不写。 但不能强词夺理说懂评论就行。

特别是如果把不同意文章观点的ID 都拉黑了, 而那些ID 并没有“在评论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类似侮辱性的言辞”,有的 ID 都没留过评,就被事先拉黑时,那评论客观性可靠性有多少? 享受一片”赞誉“声,不是跟头钻沙堆里的鸵鸟一样,自欺欺人么?   

网上还有混淆 CUSPEA/CUSPBEA 的。 如果有人真参加过 CUSPEA 考试, 真是“CUSPEA 学者”, 希望分享自己的经历。 在哪里考得试、考得哪种(P 还是 B)、谁面试的,试题有什么?  这些我的亲戚都说过。 我还知道更多他那一年考试的试题,和他面试时的问题。改变一生的事件,亲身经历者很难忘记。

AI 说为什么大家会混淆如下。搞笑的是它自己也说得不精准,英文和中文的转换上造成误解。  





写博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同时分享。 不是为了打仗,为了把和自己不同的观点给消灭,还打着“正义”的旗号。 那样和独裁者又有什么区别? 杨振宁的生命本身就很高,何需拔高?虚荣心人人有之。 想想自己,一个实验室的实验员,资深事真的,老把自己拔高成副教授, 反过来却过分批评别人。 要亲身示范小人常戚戚么?   

美国的 AI 上周末说 CUSPEA 是杨振宁发起推动时。  列出的为什么混淆的原因挺有道理的。 它给出的美国方面的文献记录(APS - American Physics Society)也有说服力。下面是当时的 AI 截屏。 今天它再次核实了杨李二人的参与和主导作用(第三图)。 



哈, AI还给我建议。 从事实上看,杨或李参与了CUSPEA 的工作的说法并不矛盾。  这事影响深远。 李政道是优秀的华裔物理学家,说到底华人并不是只能干中餐馆、洗衣店、TA、或者在实验室里打杂刷瓶子、杀小动物、做导师吩咐的实验; 华裔可以是堂堂正正的美国博士,真正的大学教授和科学家,也可以得诺贝尔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