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对称的宇宙里,他们各自回望

康赛欧 (2025-10-21 08:06:12) 评论 (5)
回国的这二十来天,除了去看望老妈,不是忙着倒时差,就是在与感冒周旋。几天前发着烧时,看到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直到今天身体稍有好转,才觉得该写点什么,让心里安定下来。

最早听说杨振宁,还是因为李政道。中学时,有位低我一届的学弟,据说是李政道先生的研究生,后来去了美国深造。多年后得知他转行投身华尔街,我没有评判,只是感慨:人生的轨迹,总有几分身不由己。

以前看到的关于杨振宁的新闻,多围绕着他与翁帆女士的婚姻。我能真正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是因为这次他的离去。他曾说,此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让中国人知道,我们的才智并不比其他民族差”。这句话令我深有感触。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百年苦难,在被列强凌辱的岁月里,民族自尊几乎散落一地。而杨振宁与李政道在物理学界的成就,正是在那个急需证明自己的年代,为整个民族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李政道于2024年9月离世,享年98岁。他虽未像杨振宁那样晚年回国定居,却始终心系故土。他曾说,对国家的关切不取决于人在哪里。最终,他与夫人秦惠微女士合葬于苏州,可以说是叶落归根了。

杨振宁与李政道在科学上并肩,可在人生道路上却各自走向不同的轨迹。两位先生皆得高寿,可惜的是他们的原配夫人都先于自己二十多年离世。李政道没有再娶,他说“惠微永远在我心里”。在夫人身体很不好时,他曾说过一句极动人的话:“如果宇宙是不对称的,为何世界上有你和我。” 杨李二人的伟大发现正是“宇称不守恒”,而李政道却用这个物理学定律,表达了最深刻的爱意 —— 你的存在,就是我宇宙的对称。

李政道对情感的执着,与杨振宁日后关系的破裂,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人性映照。杨振宁以理性著称,晚年在祖国终老;李政道以感性见长,在异乡怀故,终得叶落归根。命运的差异之中,隐约可见同一种孤独。



杨振宁的求学之路,每一步都符合正统范式下的佼佼者,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他的父亲是教授,道路稳妥。而李政道家境经商,战乱中曾身无分文、流离失所。他甚至没有高中文凭,以“同等学力“考入东吴大学,堪称自学成才的奇才。李政道极富创意,“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突破由他率先提出,杨振宁则精于严密的数学论证,最终为他们的理论提供实验证据的,是华人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先生。想到她的贡献在历史叙述中常被轻描淡写,我亦感到些许惋惜与不平。

两位大师先后作古,回看他们关系的破裂,诚如李政道所言,是中华民族的损失。然而这段公案映照出的,也许正是所有人际关系的某种宿命 —— 在时代、个性、命运与名利的拉扯中,即便是最智慧的灵魂、最耀眼的合作,也可能走向沉寂。这不仅是历史的遗憾,也是一面人性的镜子,照见我们生命中,那些走着走着就散了的缘分与必然。

PS:李政道与秦惠薇的爱情故事颇为感人。读到他们早年的经历,不禁让我想起我们留学美国时的生活 —— 清贫,却有光。虽然后来他们在晚年分道扬镳,但李政道始终保持对前妻的尊重。他曾在采访中坦言:“她在我最艰难的岁月里,是最重要的支持者。”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暂且写到此。待日后有闲,再续此缘。

图片由AI制作,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