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杨振宁先生
举头望星空,
问心求义仁。
此间有真意,
幸愧共凡尘。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近日辞世,科学界少了一位真正洞见宇宙奥秘的巨人。
“杨振宁”这个名字第一次真切进入我的头脑,是许多年前刚来美国的时候。那时的新闻不是关于他的物理学,而是他与一位年轻女子的婚讯。82岁与28岁的结合在舆论中引起喧哗,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也在暗暗发笑。那时的我,只觉得他是华人里最聪明的一个,如朱棣文、钱永健——理性、卓越,却与我不会有什么交集。
后来关于他的一些活动新闻继续入耳,他的形象渐渐地丰富起来,从一个科学领域与花边新闻混杂的样子,逐渐变成一个心系国家科学发展、担负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领略最前沿的科学之美的人。他与新夫人的结合,渐渐也被世人接纳。
我渐渐读到他的一些文字——《曙光集》与《美与物理》,才发现他不只是一个智力超群的科学家,更是一个思考宇宙之美与人之信念的哲人。
“世界的本质并非绝对对称,而是对称与破缺的统一。”他在科学中看到的是不完美中的秩序,是规律之中的偶然。这种洞见其实超出了科学范畴,它是一种形而上的直觉,一种对世界本质的谦卑。
“物理学的美,在于洞悉宇宙秘密时的畏惧感、庄严与崇高。” 这些话,我读时常有共鸣。那是一种近乎宗教的敬畏。杨先生很同意“物理研究到尽头是哲学,哲学到尽头是宗教。”他在科学的尽头,望见了灵魂的光。
他并不拒绝理性之外的精神力量。那种“哪怕外人看来愚忠愚孝的信念,也自有其伟力”的说法,让我看到一个科学家心中的柔光。
当他离世的消息传来,看到他妻子翁帆所写的:“他的一生,是有理想,有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幸福,有感恩的一生。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 我再回想当年那个新闻,我已无法以笑看待。那时的喧哗,不过暴露了我们的狭隘与好奇心。真正认识他之后,我才明白: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他拿了多少奖,而在他胸怀的广度。不是诺贝尔奖让他伟大,而是他的深邃思想与博大胸襟让他更好了。那段黄昏恋,在我看来,反倒成了他人生独特的注脚。
我想起那年自己可能曾经暗笑的轻率,不禁苦笑。我也不过是俗人一个。只是人到中年,才懂得“俗”里的成长——对这样一个人类思想最深远处探索的为人,从轻薄的好奇走向了深沉的敬意。
小乐即安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rankTruce1' 的评论 : 期待真凡的大作。也不知道历史会往何处去。。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哎,让可可见笑啦:)这是对当年自己八卦之心的反省,加上对人类最深邃思想的巨人们内心世界的钦佩吧。
杨是华人被西方看低了200年后,通过最聪明的头脑而获得世界认可的那一拨。和他的心理距离感觉还是比和之前写文的教宗更亲近一些的。
顺便预告一下,我准备慢慢更新一些我关于古罗马的人口社会变迁的思考评论,算是对前段时间中国开放K签证的沸沸扬扬的舆论的一个回应吧。少子化危机不仅东亚有,美国本土人群也一样有,算是人类的一个现代病,看古罗马类似的案例算是准备温故而知新了。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真凡真是紧跟时事啊。我一个假理工生对他的学术成就无法理解,其他的事情也不是很理解。逝者安息。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乐即安' 的评论 : 回复 '小乐即安' 的评论 : 谢谢小乐:)。大多数人对杨的学术成就是认可的,唯一有争议的是与李政道合著论文的排名问题。但杨李合作并且同时获奖,是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对两人贡献的共同肯定。从后来俩人分道扬镳后杨的学术成就大放光彩来看,杨李合作的论文不能一定认为杨借光李。
在这个学术贡献的评价问题上,与其质疑杨李合作论文排名先后的问题,还不如批评当时的诺贝尔奖评委会不够充分公正看待吴健雄的实验物理学的贡献来的更合理。
小乐即安 发表评论于
真凡写得很好!杨振宁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初春时节' 的评论 : 谢谢初春。对我们不了解的又无害于自身的东西,即使与自己的观点多不一致,且保持包容心观之,时间久了该会看得更清楚一些吧。
初春时节 发表评论于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中国的科学教育及人才培养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有些人以自己的龌龊之心谈论杨振宁和翁帆,可悲、令人不齿。谢谢作者的好文。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边红树' 的评论 : 谢谢红树!他的黄昏恋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考验,远超大多数现代发达国家(包括中国)以离婚终止的婚姻中位数(10–18年),且最终以一方去世收场。我认为,他们这一对儿的婚姻,从持续时间和终身承诺来看,其价值远比世俗眼光所能看到的更高,值得更积极眼光去看待。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京妞!我其实也无法全部了解他的工作的细节,但是能有限地理解他的工作在微观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的开拓性。这些对于宇宙本质的深刻理解,是我们不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无法完全把握的,只能仰视了。不过,杨的对国家民族对人类的情怀是更让我佩服的地方:)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觉晓:)曙光集没有全看,但是看过几页与哲学有关的。《美与物理》是看的他的清华演讲录文字版。
人云亦云是容易的,但自然也是无法准确的:)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柏舟泛流' 的评论 : 谢谢柏舟!这位能与物理学历史上其他巨人比肩的人物是我们华人的一员,与有荣焉。一个民族需要更好的土壤让这些天才在人类思想的边界自由探索,这样才能真正对人类的永续做出更合理的贡献。
海边红树 发表评论于
“当他离世的消息传来,看到他妻子翁帆所写的:“他的一生,是有理想,有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幸福,有感恩的一生。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 我再回想当年那个新闻,我已无法以笑看待。那时的喧哗,不过暴露了我们的狭隘与好奇心。真正认识他之后,我才明白: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他拿了多少奖,而在他胸怀的广度。不是诺贝尔奖让他伟大,而是他的深邃思想与博大胸襟让他更好了。那段黄昏恋,在我看来,反倒成了他人生独特的注脚。”写的好,赞赏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赞赏他和翁帆的真情实意的爱情。欣赏了,平安是福。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杨振宁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名声远超过了人们对他的实际贡献了解的兴趣, 这种了解的缺失对客观完整评价杨振宁是不利的。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一位作者不懂杨的贡献就瞎写, 那位作者居然说, 我能看懂评论就行了。 这哪是诚实的写作态度。 任何人都可以瞎评论, 而他就可以根据这些莫须有来写文章。 口出狂言谎言, 不知天高地厚而不自知。 可悲。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好文, 好文! 喜欢你严谨精炼的文笔,又不失浪漫忠正的情怀。
“不是诺贝尔奖让他伟大,而是他的深邃思想与博大胸襟让他更好了。那段黄昏恋,在我看来,反倒成了他人生独特的注脚。”。 点赞!
觉晓 发表评论于
你短小的文写的好。原来你读过那两本书。
我以前也跟风讨论过。很俗。
现在想来,因为不了解才以世俗眼光看待。
现在仍然不了解,所以,不评论了。
柏舟泛流 发表评论于
他是真正的科学巨匠,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