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仓库上班,你得起个大早,“匆匆忙忙,连滚带爬”,7点半打卡集合后,快节奏的一天,将由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来开启 --------- 做广播体操。
没错,就是做操,还一天做两次。这事儿咱中国人可太熟悉了,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从某中学大操场偷来的idea。只可惜,开头缺了那一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终究,还是算不上原汁原味儿。
毕竟是体力活,活动一下筋骨抖擞一下精神,warm up一下以免受伤,实属有必要。当然,也不是做全套,那太耽误时间,资本家绝不允许啊,所以只是三五个动作,从上到下,三分钟搞定。然后,经理开始"训话",从安全到效率,反正我是不怎么听。有时候讲完了,还会打打鸡血喊个口号,一般都是“safety”什么的,精气神不够还让多喊几遍,接着就上岗干活儿了。
起初吧,做操这件事,还是很认真的,有板有眼儿。队伍里有位聋哑老人,穿了特殊的马甲,只有他一位。在做操和训话环节,经理身后的屏幕上,会有一个实时的手语翻译,第一次注意到还是有点震惊的 --- 天天连线,只为不落下一个人。不得不说,Amazon在这一点上做的算是够格。做操时,一般都是Leader带着大家,伸伸胳膊,转转手腕,抬抬腿,强度都不大;有时候,Leader一时兴起也会指定一些积极分子代劳,个别不懂事的,会来几个高难度动作,引起一片惊呼抱怨,做完恨不得整个人都要累瘫,也就只能敷衍了。特别是下午那次,基本上都是松垮垮的,比划几下了事,像极了川普总统生日那天接受检阅的美国大兵。
打包时,一般隔一个小时左右,也会跳出一个卡通动画。强制你暂停工作,活动一下,冰冷的算法裂缝中透露出了的一丝温情,有,但不多,也就30秒 ----- 更有一种警告的意味:看好了哦,就这30秒,除此之外都给我卯足了劲干!仓库的劳动,如果不会发力,长期下来还是很伤身体的。Amazon也会对此加强培训,对使用工具的动作加以规范,比如能蹲下就莫要弯腰,利用身体核心区域大肌肉群的力量等。其实流水线上的那些盒子,上手一拉就能感觉到轻重,很重的都会被故意留到后面,比如猫砂,大桶洗衣液,健身器材等大概率会留给最后几个工位。没办法人性使然,尽管经理呼吁不要cherry pick,也见效不大。所以,在流水线上,最后一个工位workload是最重的,而且算法恰恰会把最能干的人派到后面去,带动整条线的效率。其实无论哪个动作,重复太多,都会伤身的,特别是重物。
人类上百万年的狩猎时代,根植在基因记忆里的动作,男性都是匍匐跟踪,蹲守奔跑,女人都是爬树采摘(顺带聊天八卦),做饭抱娃,根本就没想过要做这种无聊的重复性动作。但是又如何呢?算法和流水线,可不在乎你的基因记忆,它只在乎那一大袋子猫砂,能否再快点给点了几个按钮的铲屎官送过去;有些还打了加急标签,怎么着?敢情你家猫主子,正在猫砂盆边上憋着尿等着快递呢是吧?吐槽归吐槽,活儿还是得干,但如果按照推荐的标准动作,轻拿轻放,估计能把人累死,膝盖也肯定受不了;所以,大多都是往传送带上一扔,尽量减少搬动货物,非搬不可的话,也要用身体某些部位借力,比如腰腹部;关键技巧是,不要跟牛顿他老人家作对 ------ 尊重牛顿第一定律,避免改变物体惯性拧着来。600多年前,有一位中国老人,显然也和我一样体会到了这一点,创立了一门高深的武学 ---- 太极。于是乎,我想写本书,名字就叫《论太极在打包中的应用》。张三丰他老人家听说了,估计要气得活过来,大喊:what's the F**K 弄啥嘞?俺这么高深的武学,你就用它搞这破玩意儿?在下不才,实在是对不住了啊。
早操期间经理训话时,经常问的是:昨晚睡够6个小时的举个手!不少年轻人都没举手,说明熬夜了,再加上繁重的快节奏劳动,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也听说过突发情况,有人在夜班岗位上,被救护车拉走了的,听得一阵心惊,赶紧吞两片维生素。仓库里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房间 --- wellness room医疗室,有医生在那值班,也没问过,但我敢肯定,他们应该是普通员工里,时薪最高的。平时我就是进去拿个一次性口罩什么的,希望永远用不到他们吧。
其实,对于受伤的,生病的,体弱的,管理层都可以特殊照顾的,只要合理他们一般都会安排。如果是长期需要也会记录在案,派你去干一些轻省的活儿,比如去1.5层调整流水线上的包裹,基本上都是看着,偶尔动手摆正,确保条形码被扫到;有几次不知为何,我也被阴差阳错的派了上去,确实是手脚清闲,但眼睛得时刻集中注意力,太费神了,还不如打包来的痛快。还有一位白发老人,没问过年龄,看起来70左右,只要他来就干一个活儿,送至袋子,不重,但需要来来回回走动;人家也不闲着,一刻一不停歇,干得相当赞。不过,被特殊照顾之列,也不全是好事,节假日加班派工就会把你剔除在外(怕把你累坏了),错过时薪加倍的一天。Amazon仓库几乎全年无休,夜以继日,偶尔机器维护才会关闭一天,当然,赶在那天上班的休息也会有全薪。节假日默认你休息,给12小时薪水,自愿来上班的再发1.5倍时薪,不少人宁愿放弃休息来多赚点,包括我。
机器轰鸣中,仓库的工作的一天,往往是枯燥而沉闷的。某年一月中旬的一天,一阵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起,声光电齐发力,即便在周遭的巨大噪杂声中,也难以忽略。这不是演习,不是演习!大家这回过神来,立刻沿着逃生通道,鱼贯而出。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瞬间刺透了身上的单薄T恤,没错是T恤,带着几分钟前还在练“太极”的燥热,和加国严酷的寒冬,来了一场冰与火的较量 ----- 当然,我辈完败,不少人完全忍不住,冒着风险返回休息室取了羽绒服。加国冬日,不怕阴天怕晴天,万里无云时,正是北极寒流南下,肆无忌惮横扫加国时候,阳光灿烂,气温超低。管理层也紧急调拨,发放一次性毛毯,帽子手套,给户外哆哆嗦嗦的人们勉强御寒,最起码还是有所预案的。消防车几分钟内到达,不出所料,半个多小后,证实了虚惊一场,各自返回岗位继续工作。只不过给当天的晚餐时刻,增加了一些有趣的谈资。
仓库一层的大cafeteria,可以同时容纳几百人用餐,热餐用的微波炉分成几种:清真的,素食的,无限制的等,有几十个之多,但仍需排队。每年圣诞季,公司都会安排几次免费餐,庆祝节日款待员工,只不过印度裔是绝对主流,餐食都免不了咖喱味儿;除此之外,还时不时在冬日里,召唤本地有名的小吃,河狸尾巴(beaver tail,其实就是一片炸油饼抹上糖或巧克力),把餐车开到公司大门口,一片油饼加一杯咖啡,算是一点冬日里的温暖。
平心而论,在安全和人文关怀等不少方面,Amazon这样的大企业,还是比较到位的。数字科技飞速发展的近20多年,硅谷像苹果谷歌这种大公司,员工待遇甚至达到了让人称羡的程度;免费午餐,自由工作时间,长时间年假,各种福利满满;是资本家幡然醒悟了吗?并没有,只是企业性质不同,宽松自由的环境,更能激发创新,而创新才是硅谷生命力的源泉,能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工业革命两百多年,劳工阶层和资本主义的长期博弈,似乎已经达到了某种平衡;剥削仍在,但工作环境安全,平权平等的理念,得以深入人心,但有时又会过犹不及。前一阵美国码头工人工会组织大罢工,反对自动化进程,港口进出口停摆,切实影响了美国的民生,威力巨大,连政府都不得不妥协。效率还是公平,你想要哪一个?
资本逐利,其实本质上是很符合人性的,对标人性欲望中的无尽的贪婪,你没法杜绝它,更没法真正道德绑架它,只能立规矩约束它,与其共存。其实,很难找到一样除了金钱之外的东西,让成千上万人,跨过种族,不论信仰,超越语言,共同携手合作。金钱,可以说是人类唯一可信赖的交流载体。马克思说:“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换个角度,更像是一个loser软饭男发了一句的无可奈何的牢骚。英特纳雄耐尔,这种违反人性的幽灵,注定是一种无法持续的乌托邦幻想。去年什么时候,听说国内推出了社区大食堂,政府补贴,物美价廉,广受欢迎。当时觉得十分可笑,这种违反规律和人性已经被历史淘汰的大锅饭,怎么还会死灰复燃呢。果然,近期的报道,大多食堂失去补贴,已经难以为继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狠狠的扇了它一个大耳光。
但,博弈仍在继续,暗流涌动。25年初,魁省蒙城的一个Amazon仓库,近2000工人,已连续几个月争取更高时薪的艰苦谈判,正在向政府申请成立工会的当口,迎来了Amazon管理高层的一个声明:关闭仓库,彻底撤出本地运营。至于原因嘛,当然是纯粹的商业战略调整,与工会什么的毫不相干。你信吗?政府发声谴责,也毫无作用。在一月份加国最为肆虐的寒风中,资本再一次露出了冰冷的“獠牙”。1000多个家庭,在惊讶之余,不得不在突然失业的恐慌中,寻找新的工作,虽然失业保险会帮他们抵挡一阵子。今天的新闻,“内部文件曝:亚马逊未来十年或砍逾50万美国雇员”,”獠牙“已愈加锋利,山雨欲来,这种仓库体力工作,即将难以避免的迎来其宿命黄昏。
人类,狩猎时代几百万年,农业时代上万年,工业时代三百年,AI时代呢?普罗众生,好像被什么东西裹挟着,加速的冲向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马斯克警告说,AI可能会毁灭人类,转头又不得不以身入局,投入Grok。因为即便是真的威胁到人类,也没有人有能力阻止。各大公司都疯狂押注AI,你让谁后退?谁敢撤火,就注定被淘汰,不光是分不到未来的大蛋糕,可能连一口汤都喝不到。赢者通吃,资本就是这么残酷无情。
一通胡扯,真有点跑题了。只不过对人类的未来,有那么一点点悲观吧。马斯克立刻反驳了,宇宙浩瀚,终将归于“热寂”,但 “要保持乐观,悲观没有任何意义”。
我觉得,很对。
难得有文笔好又能吃苦的人干蓝领的工作。否则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文章。赞一个。AI冲击人类,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用税收来调解收入差距了。否则就不会有一个和谐社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