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贝王妃

黑贝王妃 名博

见到凤凰古城你会大喊大叫吗?

黑贝王妃 (2025-10-02 06:47:51) 评论 (13)
张家界游记 5

湘西追星沈从文——凤凰古城


(网图: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

按国内的划分,一般要千年以上才够“古”,因此湘西凤凰城“古”的有点牵强,才530多年的历史。但山有仙则名,凤凰城出了沈从文,所以美名远扬。凤凰城其实出过不少名人,但对于学文学出身的我,当然是沈从文最上头。另一位我倾佩的名人是画家黄永玉,他正好也和沈从文有关。

到凤凰城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三号的傍晚,那个时辰非常美好,白天的暑热褪去,气温宜人。旅行社为我们安排的小酒店虽不奢华,但在方便地带,出门就是商街,离江边的景点很近。稍事休息之后,我们走去吃了到湘西后最可口的一顿晚餐——农家菜风味,粗粮温胃、鱼肉香辣适中。

吃过晚饭导游带我们去往江边。

凤凰城和后来我们去过的几个小镇意思差不多,都有水流过,水上有小桥,水边有老式的民居和亭台楼阁。凤凰城的水是沱江,蜿蜒凤凰城外,老屋大多是土家族和苗族的吊脚楼。

曾经的沱江应该是“满江的櫓歌,轻重急徐,各不相同又复谐和成韵。。。小船上各处有人语声,小孩吵闹声,炒菜落锅声,船主问讯声。。。。”(沈从文《到泸溪》)。

如今江中设有两处表演浮台,一处唱戏,一处舞蹈;游客坐乌篷船漂上漂下,看两岸变换的霓彩和岸边墙壁上的幻灯;水边的老式吊脚楼在晚上被耀眼的霓虹衬托,花花绿绿的灯影绚烂地倒映于水中。

凤凰城两岸大多是酒吧和商店,门前人来人往,即便不是旺季走在岸上也会觉得拥挤。酒吧的灯红酒绿随着摇滚乐、通俗音乐的叫喊从雕花的木窗流出,占据着几分夜景,而游客最大的乐趣是穿上当地的民族服装在水边拍照。

租赁服装行业晚上生意兴隆,店家不但租衣服给客人,还帮游客做发型、化妆,有的还有专门的摄影团队跟着客人到他们想去的地方为他们拍照。化妆游客中,年轻和中年女子居多,凤凰城的夜晚就像是一个大摄影棚,每个女人都觉得自己是个“角”、都可以是个“角”。

多年前我读过不少沈从文,在他写湘西的散记中无数次写过湘西的女人。记得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这些女子一看都那么和善,那么朴素,年纪40以下的,无一不在胸前土蓝布或葱绿布围裙上绣上一片花,且差不多每个人都是别出心裁,把它处置得十分美观,不拘写实或抽象的花朵,总那么妥帖而雅相。在轻烟细雨里,一个外来人眼见到这种情形,必不免在赞美中轻轻叹息。天时常常是那么把山和水和人都笼罩在一种似雨似雾使人微感凄凉的情调里,然而却无处不可以见出“生命在这个地方有光辉的那一面”。

在我这个外来人眼里,凤凰城或许依旧和善,但却再难找到沈从文写的那种朴素——无论是什么天象,到了晚上都是霓虹耀眼,绝无凄凉之感;当地居民本是土家族和苗族人居多,但如今这里穿戴着土家族或苗族服饰走动、摆pose的却都是游人。

夜间凤凰城是个不夜城,并不乏迷人之处,加上夜里空气清爽、冷暖适宜,在岸边走上半夜也不以为然。



但比较灯中游,我个人觉得还是白天的凤凰城真实有趣。

第二天我们有半天的时间游览,早上先去到水边码头上的吊脚楼喝了咖啡。那个吊脚楼咖啡屋就像《边城》中翠翠上去过的一样:“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店家把咖啡花打成“凤凰”二字,心思十分别致。

然后我们穿过城门,走进凤凰城里。

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故事发生在湘西的茶峒镇,但凤凰城的地理环境与茶峒镇有相似之处,都是“凭水依山筑城”。凤凰城原名镇筸城,面望沱江,背靠听涛山。听涛山形如凤凰展翅,因此这里后来改名为凤凰城。

进城后我们最先访问的是《黄永玉艺术馆》——

凤凰城的名人中除了沈从文,就数被称之为鬼才的大画家黄永玉了,并且这二位还是叔侄关系。沈从文的的妈妈与黄永玉祖父是兄妹,所以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二人关系亲密。

(网图:黄永玉)

黄永玉艺术馆在沱江边的万寿宫内,万寿宫是当地的江西会馆,建于乾隆年间,建筑本身就是一大看点,但我们去的时候万寿宫部分正在装修,只艺术馆开放。两年前刚刚去世的黄永玉晚年给家乡做了许多捐助,所以当地政府就把万寿宫的大殿用来给他做艺术馆。馆中展示了黄永玉毕生的重要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也包括那两幅给他带来政治灾难的画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和《等(小瓶)》。

   

我以前不知道的是黄永玉和他的表叔一样写过甚多的书,有散文也有诗。展览中我读到一首他写给家中弟弟们的短诗,表达了画家对家乡亲人朴实诚挚的感情:

太阳刚起了光芒

在我的床上

引起我的思潮

我不愿

再在人海中彷徨

只要回到我的故乡凤凰

同着我那

永厚、永前、永福、永光

过着顽皮的景象

 

沈从文的故居在城中心,一个很小的院落。木房子、简单的家具陈设。每个房间都不太大,一如沈从文文字风格的朴素和简约。

凤凰城基本保留了沈从文笔下湘西朴素的画面,“青青石板路”,小街窄巷迂回曲折;白灰青瓦的巷壁间,吊脚楼屋舍院落错落有致。

不同的是现在几乎没有普通人家住在那里,大部分我们走过的地方除了供人参观的名人宅院,就是商店、餐厅、咖啡店等等,城边还有一个被叫做翠翠的市场,兜售各种湘西特产和旅游商品。

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想象和现实中看到的总是会有差距,我这次看到的凤凰城和当年读沈从文时的想象差距是很大的。后来我们又去了贵州的几个古镇,觉得国内旅游部门对古镇的改造,就像北京对那些老街的改造一样,落入了千篇一律的俗套。其意于维持其中国和地方特色,但适得其反,北京的老街如今已分不清城南城西,中国各地的古镇也分不清江南江北。

当然我并不后悔来凤凰古城,只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遗憾,或许因为缺了一点沈从文说的“旧地方的神气”?又或许是我没能找到沈从文在《湘行散记·过新田湾》中说的:见到“那个地方,那点树,石头,房子,一切的配置,那点颜色的柔和,你会大喊大叫”的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