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儿天地

菲儿天地 名博

这个胖子到底杰出在哪?(图)

菲儿天地 (2025-10-02 09:07:50) 评论 (35)
美国总统的责任是执行法律、指挥军队、制定外交、影响立法、任命司法,其历史地位往往取决于在国家危机和历史转折中的表现。他既是宪政制度中的“被约束的权力核心”,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政治的关键人物。

美国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美国政治体制中“三权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原则的核心体现。这种分权与制衡机制,被称为美国宪政的“基石”,旨在防止权力集中在某一机关而被权力滥用,保障民主,自由,与法治。近代总统领导下的行政部门的权力越做越大,更加需要其它两个部门的制约。 而William H. Taft总统最具现实相关性的一点就是他是司法独立与权威的坚定支持者。

俄亥俄州素有“总统摇篮”(Mother of Presidents)之称,历史上产生了共8位美国总统,他们分别是:Ulysses S. Grant,Rutherford B. Hayes,James A. Garfield,Benjamin Harrison,William McKinley,William H. Taft,Woodrow Wilson,Warren G. Harding。 其中William Howard Taft就是我们最近去的辛辛那提的当地人。



俄亥俄州的8位总统

右边的William Howard Taft (1857–1930)是美国第27任总统(1909–1913),后来又出任第10任美国首席大法官(1921–1930),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担任过总统和首席大法官的人。他在美国历史上的评价比较复杂,总体上被视为一个中等偏下的总统,而作为律师和法官,他的声望反而更高。

那天清晨,带着中西部特有的秋凉,我们重访了十多年前来过的William Howard Taft National Historic Site国家历史遗址



遗址静静伫立在山丘间,不算宏伟,却满溢着历史的气息。这栋维多利亚风格的小楼,白色的外墙已经有些斑驳,墙上的砖石像是被时间刻下的皱纹。它就像一位坐了很久的老人,默默地讲述着美国政治历史上的往事。



推门而入,我仿佛走进了十九世纪。木质的楼梯、壁炉旁的摇椅、书桌上的羊皮卷与钢笔,都还原了Taft少年成长的氛围。在这里,他只是一个律师的儿子,未曾预料自己会走上一条少有人能想象的道路:既登上白宫最高的位置,又执掌最高法院的法槌,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担任总统与首席大法官的人。





走到二楼的卧室,窗外是起伏的街景。



话说Taft是个典型的大胖子,他身形魁伟,体重超过300磅,常被揶揄取笑。传言白宫曾为他定制一个特大浴缸,可容纳四个普通人。

美国政坛表面上重“能力”“理念”“政绩”,但在选举政治中,外貌与体型依然潜藏影响力。在主流文化中,肥胖常被视为“缺乏自律”“懒惰”“缺少健康管理”的象征,而政治人物需要展现“强健”“有活力”“能拼能干”的公众形象。臃肿的体态,往往被误读为负面信号。

对肥胖者的偏见在美国政界确实存在,虽非制度性的,却是由社会文化与媒体话语共同塑造的隐性门槛。因此,身形不“主流”的政治人物若要脱颖而出,往往需要更高明的政治技巧,或更具感染力的个人魅力。

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人们记住的并不是Taft的外貌,而是他在制度中留下的足迹。他或许缺乏“伟人”的戏剧性,但他的人生却像这座房子一样——不张扬,却坚实。

William Howard Taft于1857年9月15日出生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父亲是法官Alphonso Taft(曾经担任美国司法部长和战争部长),母亲是Louisa。官二代的他毕业于耶鲁大学,随后返回俄亥俄,在辛辛那提法学院学习,并开始从事律师工作。他通过共和党司法任命迅速在政界崭露头角,而进入最高法院一直是他的终极目标。





他通往白宫的道路是逐步规划的,从1900年起,他开始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职务。那一年,William McKinley总统任命他为菲律宾民政总督。在任期间,他改善了当地经济,修建了道路和学校,并给予菲律宾人民有限的政府参与权。1907年,Theodore Roosevelt总统将他召回华盛顿,担任战争部长;1908年,他获得共和党总统提名,并赢得了总统选举,于1909年3月宣誓就职。





Taft作为总统的主要成就包括:加强反垄断执法,推动税制改革与“所得税修正案”,并在内政与司法体系上进行改进,为后续的制度化治理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美元外交”(Dollar Diplomacy),鼓励美国企业在拉丁美洲和东亚投资,以此扩大美国的政治影响力。离任时,他曾感慨道:“我很高兴能够离开。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地方。”

他在担任总统时反对民粹主义式的行政行为,强调总统应仅执行宪法明确赋予的权力,这是对总统权力的克制性解读,与当代很多总统(通过行政命令、紧急权力等)所采取的扩张性行政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1921年,Warren Harding总统任命他为美国首席大法官,他因此实现了自己的毕生志向。一直任职至1930年去世前不久。对他而言,这项任命才是最大的荣誉;正如他所写:“我不记得我曾经当过总统。”

在担任首席大法官期间,他推动了"Judges Act",赋予最高法院更大权力来决定审理哪些案件,这种制度安排至今仍影响着美国最高法院的运作。在当今美国,最高法院在堕胎、枪支控制、总统权力等问题上的主导地位使得Taft对司法机构的愿景依然极具现实意义。

在如今国会经常陷入僵局、总统权力不断扩大、最高法院政治化加剧的背景下,Taft的主张提供了一种制度主义的反思视角。





历史不仅由杰佛逊、林肯、肯尼迪这样光芒四射的政治明星书写,也由Taft这样的守护者撑起。稳稳地守护制度、默默地承担责任,他的雄心不在白宫的荣光,而在司法的公正与宪政的恒久。正是这份稳健与信念,为美国政治注入了另一种沉静的力量。美国的强大,或许正源自这种多元品格的平衡。

之后,我们又去了Taft Museum of Art。这座小巧而典雅的红砖宅邸,曾是美国总统Taft同父异母兄弟Charles Phelps Taft的家,如今收藏着跨越时空的艺术瑰宝。Charles Phelps Taft和妻子Anna Sinton Taft在去世时将他们的住宅和艺术收藏捐赠给公共博物馆,并立遗嘱提供资金用于博物馆的建立和维护。Charles于1929年去世,Anna于1931年去世后,Taft 博物馆于1932年正式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1908年William Howard Taft就是在这个兄弟的宅邸的门廊上接受了共和党的总统提名;而Charles Phelps Taft在为William Howard Taft成功竞选提供资金支持后,还委托白宫为这位新总统绘制了一幅肖像,并自豪地将其悬挂在自己的宅邸中。



一走进大厅,便被温润的光线与古典的装潢环绕。步入主展厅时,心中不禁涌起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墙上的油画低声诉说着十九世纪的美国生活,而展柜中的中国瓷器,则将我带往遥远的东方,那种亲切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甚至有一点点自豪,如此精美的China.







清康熙(1662-1722) 粉彩人物



清斗彩瓷茶壶

踩着老屋里咯吱作响的木板与厚重的地毯,我缓步走到展柜前。那些青花、粉彩、玲珑剔透的瓷器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蓝白相间的山水与花鸟,精致得如丝般细密。每一件器物,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也是东西方交流的见证。







镇馆之宝:圣母玛利亚和耶稣

Taft博物馆虽小却有温度,让人沉静,感受历史与文化的厚度。

这趟的旅,还是有不少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