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以为,信心就是“相信这件事神一定会成就”。尤其当我们所求的,是看起来“合神心意”的事,比如我们为亲人得救祷告。我们会说:“神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所以我有信心,他一定会信主。”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神有祂绝对的主权。
圣经中确实有因祷告而“神改变了做法”的例子,比如摩西为以色列人代求、希西家求延寿。但这都是在神全知、全能的旨意之中,并不是神被人“说服”,而是神早已预定要借着人的祷告成就祂的计划。
我们的信心不应该是凭着血气、凭着主观热情,相信神一定照着我们的期待成就什么事情。那样的信心,其实是把神变成了我们计划的执行者,我们自己反而成了主人,这是非常危险的错误。我们敬拜的不是一位听命于我们、按我们意愿行事的神,而是一位掌权的、圣洁的、全知的天父。
祂是完全的美善,祂有丰富的怜悯,祂就是公义本身,在祂以外没有义。所以,信心不是相信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一定会成就;信心是相信——神所决定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哪怕眼前的事看起来没有意义,没有道理,完全不“make sense”,我们仍愿意相信神是良善的神。祂所做的事,一定有祂的美意,一定是为我们的益处。哪怕我们今生无法明白,哪怕要等到天上与主面对面时才能知道,我们仍愿意相信祂的安排、祂的时间、祂的方式,是对的。
圣经中有一件事,是我每次读都深受震撼的,就是——亚伯拉罕献以撒。
神曾应许亚伯拉罕:“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创21:12)这应许非常明确。神不是模糊地说“你会有后代”,而是清楚地指出,是从以撒来的。
可是后来神又吩咐亚伯拉罕:“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将他献为燔祭。”(创22:2)
这是怎样一个命令?
神亲口应许“以撒要成为后裔之源”,却又亲口要亚伯拉罕把他杀了献上。
从人的角度看,这是完全矛盾的。应许与命令,看起来是彼此对立的,是无法同时成立的。
换作我们自己,恐怕会立刻陷入各种思考和质问:
“神啊,你到底什么意思?”
“你不是说以撒是那一国一族的开始吗?那你现在叫我杀了他,岂不是你自己推翻你的应许?”
“是不是我听错了?”
“是不是神不可信了?”
但亚伯拉罕没有这样反应。
他没有质问神、没有要求解释,也没有犹豫推脱。
圣经只是简单地记载:“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儿子以撒……就照着神所吩咐的去了。”(创22:3)
这就是信心的极致表现。
亚伯拉罕的信心,不是因为他“看得懂神在做什么”,而是他“相信神不会错”。
他相信:就算现在神的命令与神的应许看起来是矛盾的,神自己一定有方法把这两者合一。
希伯来书甚至解释说:“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来11:19)
也就是说,他愿意顺服神到底,是因为他信得过神的属性——神有能力,神守应许,神不撒谎。
有时,神对我们的带领也像这样,看起来和祂的应许相反。比如——
神应许我们“平安”,可我们却落入困境和焦虑;
神应许我们“为孩子的得救祷告”,可孩子却越来越远离;
神应许“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可我们却看不见一点果效。
在这些“看不懂”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心里翻江倒海,甚至埋怨神、质问神。
可亚伯拉罕的榜样提醒我们:真正的信心,不是要神解释清楚,而是真相信神是可信的,就算我们完全不明白。祂不会犯错。祂永远不会犯错。祂也完全有能力,不可能有什么事情是祂做不到的。
所以哪怕——
我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在了,
周围的环境都崩溃了,
我仍然相信:
神是永远掌权的,祂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为我的好处。
就像哈巴谷所说的: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哈巴谷书3:17-18)
这才是真实的,成熟的信心。不是血气的冲动,不是一时的感动,,而是一种不凭眼见、不靠感觉的生命根基。检验真实的信心,不是在事情顺利的时候,而是在黑暗、在等待、在痛苦当中,我们仍然选择信靠神的属性,相信祂的良善与美好的旨意。
真实的信心
初熟的无花果 (2025-07-13 16:18:11) 评论 (0)
我们常常以为,信心就是“相信这件事神一定会成就”。尤其当我们所求的,是看起来“合神心意”的事,比如我们为亲人得救祷告。我们会说:“神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所以我有信心,他一定会信主。”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神有祂绝对的主权。
圣经中确实有因祷告而“神改变了做法”的例子,比如摩西为以色列人代求、希西家求延寿。但这都是在神全知、全能的旨意之中,并不是神被人“说服”,而是神早已预定要借着人的祷告成就祂的计划。
我们的信心不应该是凭着血气、凭着主观热情,相信神一定照着我们的期待成就什么事情。那样的信心,其实是把神变成了我们计划的执行者,我们自己反而成了主人,这是非常危险的错误。我们敬拜的不是一位听命于我们、按我们意愿行事的神,而是一位掌权的、圣洁的、全知的天父。
祂是完全的美善,祂有丰富的怜悯,祂就是公义本身,在祂以外没有义。所以,信心不是相信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一定会成就;信心是相信——神所决定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哪怕眼前的事看起来没有意义,没有道理,完全不“make sense”,我们仍愿意相信神是良善的神。祂所做的事,一定有祂的美意,一定是为我们的益处。哪怕我们今生无法明白,哪怕要等到天上与主面对面时才能知道,我们仍愿意相信祂的安排、祂的时间、祂的方式,是对的。
圣经中有一件事,是我每次读都深受震撼的,就是——亚伯拉罕献以撒。
神曾应许亚伯拉罕:“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创21:12)这应许非常明确。神不是模糊地说“你会有后代”,而是清楚地指出,是从以撒来的。
可是后来神又吩咐亚伯拉罕:“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将他献为燔祭。”(创22:2)
这是怎样一个命令?
神亲口应许“以撒要成为后裔之源”,却又亲口要亚伯拉罕把他杀了献上。
从人的角度看,这是完全矛盾的。应许与命令,看起来是彼此对立的,是无法同时成立的。
换作我们自己,恐怕会立刻陷入各种思考和质问:
“神啊,你到底什么意思?”
“你不是说以撒是那一国一族的开始吗?那你现在叫我杀了他,岂不是你自己推翻你的应许?”
“是不是我听错了?”
“是不是神不可信了?”
但亚伯拉罕没有这样反应。
他没有质问神、没有要求解释,也没有犹豫推脱。
圣经只是简单地记载:“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儿子以撒……就照着神所吩咐的去了。”(创22:3)
这就是信心的极致表现。
亚伯拉罕的信心,不是因为他“看得懂神在做什么”,而是他“相信神不会错”。
他相信:就算现在神的命令与神的应许看起来是矛盾的,神自己一定有方法把这两者合一。
希伯来书甚至解释说:“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来11:19)
也就是说,他愿意顺服神到底,是因为他信得过神的属性——神有能力,神守应许,神不撒谎。
有时,神对我们的带领也像这样,看起来和祂的应许相反。比如——
神应许我们“平安”,可我们却落入困境和焦虑;
神应许我们“为孩子的得救祷告”,可孩子却越来越远离;
神应许“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可我们却看不见一点果效。
在这些“看不懂”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心里翻江倒海,甚至埋怨神、质问神。
可亚伯拉罕的榜样提醒我们:真正的信心,不是要神解释清楚,而是真相信神是可信的,就算我们完全不明白。祂不会犯错。祂永远不会犯错。祂也完全有能力,不可能有什么事情是祂做不到的。
所以哪怕——
我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在了,
周围的环境都崩溃了,
我仍然相信:
神是永远掌权的,祂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为我的好处。
就像哈巴谷所说的: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哈巴谷书3:17-18)
这才是真实的,成熟的信心。不是血气的冲动,不是一时的感动,,而是一种不凭眼见、不靠感觉的生命根基。检验真实的信心,不是在事情顺利的时候,而是在黑暗、在等待、在痛苦当中,我们仍然选择信靠神的属性,相信祂的良善与美好的旨意。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神有祂绝对的主权。
圣经中确实有因祷告而“神改变了做法”的例子,比如摩西为以色列人代求、希西家求延寿。但这都是在神全知、全能的旨意之中,并不是神被人“说服”,而是神早已预定要借着人的祷告成就祂的计划。
我们的信心不应该是凭着血气、凭着主观热情,相信神一定照着我们的期待成就什么事情。那样的信心,其实是把神变成了我们计划的执行者,我们自己反而成了主人,这是非常危险的错误。我们敬拜的不是一位听命于我们、按我们意愿行事的神,而是一位掌权的、圣洁的、全知的天父。
祂是完全的美善,祂有丰富的怜悯,祂就是公义本身,在祂以外没有义。所以,信心不是相信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一定会成就;信心是相信——神所决定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哪怕眼前的事看起来没有意义,没有道理,完全不“make sense”,我们仍愿意相信神是良善的神。祂所做的事,一定有祂的美意,一定是为我们的益处。哪怕我们今生无法明白,哪怕要等到天上与主面对面时才能知道,我们仍愿意相信祂的安排、祂的时间、祂的方式,是对的。
圣经中有一件事,是我每次读都深受震撼的,就是——亚伯拉罕献以撒。
神曾应许亚伯拉罕:“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创21:12)这应许非常明确。神不是模糊地说“你会有后代”,而是清楚地指出,是从以撒来的。
可是后来神又吩咐亚伯拉罕:“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将他献为燔祭。”(创22:2)
这是怎样一个命令?
神亲口应许“以撒要成为后裔之源”,却又亲口要亚伯拉罕把他杀了献上。
从人的角度看,这是完全矛盾的。应许与命令,看起来是彼此对立的,是无法同时成立的。
换作我们自己,恐怕会立刻陷入各种思考和质问:
“神啊,你到底什么意思?”
“你不是说以撒是那一国一族的开始吗?那你现在叫我杀了他,岂不是你自己推翻你的应许?”
“是不是我听错了?”
“是不是神不可信了?”
但亚伯拉罕没有这样反应。
他没有质问神、没有要求解释,也没有犹豫推脱。
圣经只是简单地记载:“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儿子以撒……就照着神所吩咐的去了。”(创22:3)
这就是信心的极致表现。
亚伯拉罕的信心,不是因为他“看得懂神在做什么”,而是他“相信神不会错”。
他相信:就算现在神的命令与神的应许看起来是矛盾的,神自己一定有方法把这两者合一。
希伯来书甚至解释说:“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来11:19)
也就是说,他愿意顺服神到底,是因为他信得过神的属性——神有能力,神守应许,神不撒谎。
有时,神对我们的带领也像这样,看起来和祂的应许相反。比如——
神应许我们“平安”,可我们却落入困境和焦虑;
神应许我们“为孩子的得救祷告”,可孩子却越来越远离;
神应许“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可我们却看不见一点果效。
在这些“看不懂”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心里翻江倒海,甚至埋怨神、质问神。
可亚伯拉罕的榜样提醒我们:真正的信心,不是要神解释清楚,而是真相信神是可信的,就算我们完全不明白。祂不会犯错。祂永远不会犯错。祂也完全有能力,不可能有什么事情是祂做不到的。
所以哪怕——
我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在了,
周围的环境都崩溃了,
我仍然相信:
神是永远掌权的,祂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为我的好处。
就像哈巴谷所说的: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哈巴谷书3:17-18)
这才是真实的,成熟的信心。不是血气的冲动,不是一时的感动,,而是一种不凭眼见、不靠感觉的生命根基。检验真实的信心,不是在事情顺利的时候,而是在黑暗、在等待、在痛苦当中,我们仍然选择信靠神的属性,相信祂的良善与美好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