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在从上海赴美前转机时停留了一个星期,那时是为了探望在香港工作的父亲,并与他告别。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在今年四月回国时我再次踏上香港的土地,距离上次造访竟已隔了二十多年。再度走在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街头,目睹她在岁月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2025年6月30日,是《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日子。香港当局庆祝香港“恢复了秩序”,庆祝香港“由乱到治”的胜利。但对于曾经那些走上街头的千万市民来说,则是对尚未愈合伤口的纪念。
自《国安法》实施以来,震慑作用十分明显,港人现在大都不敢开口,保持沉默,对政治参与的意愿下降。这次在香港,也是深有体会。
除了去原来老爸带我去的一些地方,我们这次还特意去参观了香港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馆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离我们住的酒店也不是很远。1998年开放,耗资3亿9千万港元兴建。这座现代化大楼的外型、色调和旁边的香港科学馆互相协调,形成一个博物馆组合。

在香港追寻历史,既是一种文化探索,也是一种对这座城市多元身份的深入理解。香港历史悠久,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融合了西方殖民时期的特色。历史博物馆可以说是了解香港历史的首选之地,馆内通过丰富的展览展示了香港从远古时期、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到鸦片战争、英国殖民时期以及战后的转变和现代化发展。
不过到了博物馆我们才惊讶地发现,一进门居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香港历史博物馆的永久展品,而是一个名叫“国家安全展览厅”的特殊展览,场面极大。
展厅主要是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等各种政治宣传, 其中包括2019年反修例运动, 叙事角度当然是官方的口径,将事件责任归于“黑暴”和“外国势力介入”。曾经在香港经历了那段时间的朋友告诉我,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出租车司机也说博物馆的描述不是历史,不是事实,而是中央政府的评论,普通香港市民并不相信和认同。
展厅企图对香港人进行洗脑教育,那天看到许多香港的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参观,想必这也是他们课程的重要部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1997年回归中国统治的早期,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长期享有比大陆更宽松的言论空间与政治自由。曾经有自由媒体、反对派政党、公开集会权利等。保留了英国式普通法制度,法院相对独立,被广泛信任。有言论多样性、审查较少、书店自由。被视为“东西方桥梁”“中国的窗口”,有强烈的本地身份认同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独立的司法制度逐渐开始不可逆转的变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直接导火索是《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该草案允许香港将涉嫌犯罪人士引渡至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司法辖区。许多香港市民担心,这将削弱香港的司法独立性,甚至可能被用作打压政治异见的工具。
当时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游行和集会,运动被视为民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捍卫民主自由权利的重要体现。冲突逐渐升级,出现了警民对峙、大学占领、交通瘫痪等局面。香港政府最终在9月正式撤回修例草案,但未满足其它诉求。


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对香港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及未来走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年反修例运动之后,中国中央政府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加强对香港的政治和社会控制。中央政府出手,对香港的治理模式大幅度转变,不经过香港立法会就颁布了《国安法》。
随着中国的影响日益加深,香港的教育体系和媒体环境等等逐步融入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人们越来越感觉“香港不再是以前的香港”,与深圳、广州等中国大城市在制度意义上“差不多了”。“在香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是中国的一部分。”
虽然目前香港依然保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经济在亚洲也仍有一定影响力,但昔日所强调的“一国两制”已不复当初的完整模样。今天的香港,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自由,失去了许多曾为其繁荣作出贡献、在近三十年间陆续移居海外的港人。认识的香港朋友就有好几个移民去了英国。
经济也是一片萧条。原本热闹非凡、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如今到了晚上显得格外冷清,许多商店早早关门,我们想找家吃饭的餐馆都不容易。这个曾被无数人向往、代表亚洲繁华的国际都市,如今仿佛褪去了它那曾经耀眼的光芒。
我们接着又参观了博物馆的主展览《香港故事》,它占了整整两层楼,展区面积超大,展览顺着时间线,把从4亿年前的地质变迁讲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跨度惊人。
香港开埠时期 & 殖民影响是展览的重头戏之一,讲述香港如何在鸦片战争后沦为殖民地,如何一步步发展成贸易港。有复原的老香港街景,比如中药铺、茶楼、照相馆,甚至可以坐在仿制的老式电车车厢里。你还能看到旧时代的身份证、商标、杂志封面,非常有怀旧感。





博物馆的参观,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不只是在“学习历史”,而是见证一座城市的生命轨迹。香港从小渔村变成国际都会,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变革。。。。
这篇文算是交给二郎交作业。也希望曾经在那里工作了好多年的在意分享她眼中的香港。
* * * *
后来我们又去了离酒店不远的九龙公园。尖沙咀在人们印象中,就是人多、楼多、小吃多、广告牌也多的那种“城市开挂区”。但在香港这座节奏飞快的城市里,我惊喜的发现,闹市之中还有这样一处门票免费的“绿肺”——九龙公园。

一进门就是绿意盎然的大草坪、悠然散步的人群,还有偶尔传来鸟叫声。香港人真的很懂生活,即使在寸土寸金的地段,也要给自然留下空间。
坐在长椅上,看老人练剑,小孩吹泡泡。鸽子在你脚边踱步,一杯港式奶茶,就能坐上一下午。



这里还有著名的香港漫画星光大道,它是世界上首条以漫画为主题的星光大道。大道上有漫画家的手印,和24座巨型的香港漫画经典角色的彩绘雕塑,很有趣味,和我原来写的星光大道有一拼,哈哈哈。


“老少女”

“老夫子”

“白熊与男孩”

公园像香港的一处隐形绿洲,外表低调,却内藏乾坤。如果你逛累了尖沙咀的商场,不妨来这里走走,感受一下香港人自己的生活节奏,呵呵。
中午又随便在一家潮州连锁店吃了顿简单的午饭,味道还不错。
小炒

经典的脆皮烧鹅,好吃!

煲的例汤

广东人喜欢的芥兰,我是跟着香港的好朋友才慢慢比较喜欢吃的。

合影



芝麻核桃露,莲子红豆沙,确实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