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美国国会两院通过了《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创新法案》(GENIUS Act),由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正式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的目的是在美国建立支付稳定币(payment stablecoin)的全面法律和监管框架。该法案不仅标志着美国数字货币监管进入了新的阶段,还可能意味着一场全球货币秩序的演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货币”通常就是钱包里的纸币或银行卡里的余额。那什么是数字货币呢?简单来说,数字货币就是以电子方式存在的钱。不像纸币那样可以摸得到,看得见,数字货币只能存在于电脑,手机或者网络系统中。
我们平时用信用卡支付、PayPal支付、银行卡转账,其实也是在使用“数字形式的钱”。但这些钱背后还是由政府发行的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传统货币支持的,局限于银行系统。
而所谓的数字货币,已经不再局限于银行系统,它可以是:
- 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比如中国的“数字人民币”(e-CNY)
- 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Bitcoin)、以太坊(Ethereum)
- 私人公司发行的数字币,比如 Facebook 曾提出的 Libra(后为 Diem,现已解散)
那么什么又是稳定币呢?稳定币也是一种数字货币,它的特点就是,稳定币的价值是“锚定”现实中的某种货币或资产,比如美元,欧元或黄金。例如,Tether(泰达币)是目前最常见的稳定币之一。它的价格始终保持1枚泰达币 ≈ 1美元。无论加密货币市场多么波动,泰达币的目标是尽量稳定在1美元附近。另外一种稳定币叫做 USDC(美元币),也是与美元一比一挂钩。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说比特币是“自由浮动”的电子资产,那么稳定币更像是“数字化的美元”或“数字人民币”,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
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些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大,今天涨20%,明天跌30%,很不适合日常交易。设想一下,如果你今天用一个比特币买了一台电脑,明天比特币暴涨,这台电脑的价格相当于你给了商家两台电脑的钱。相反,如果暴跌,你可能占了很大便宜。这种不确定性让商家和消费者都觉得不方便。
所以,稳定币就像是给加密世界里的“美元”,它价格比较稳,可以用来做支付(比如跨国转账)。可以用来保护资产(比如把比特币换成稳定币“避险”)。也可以做借贷或金融产品的抵押品,或者参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活动。换句话来说,稳定币提供了一个连接传统金融世界和数字金融世界的桥梁。
下表列出了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的相同点:
数字人民币(e-CNY)是中国央行发行的国家级数字货币,官方目标是替代纸币。它不是加密货币,也不浮动,就像你的钱包里装的人民币,只不过是“电子版”。
比特币(Bitcoin)不是由任何政府发行,也没有实物担保,价格全靠市场供需决定,非常波动。适合投资、储值,但不适合日常消费。
泰达币(USDT),美元币(USDC) 等稳定币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稳定币,都是由私人公司发行的。常被用于数字资产之间兑换,向海外汇款(快速、便宜),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作为“安全资产”使用。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经过了以物易物,用金币银币来进行买卖,然后是纸钞。进入电子时代以后,我们开始用信用卡和各种电子支付。那么,在未来我们会都用稳定币和数字货币吗?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但可以看到以下趋势。一是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研究和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比如中国、欧洲、日本)。二是在当前的跨国支付和转账过程中,稳定币已经比银行更便宜更快。
在2025年,美国政府对稳定币的态度从之前的谨慎转为支持,川普政府尤其强调其战略重要性。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GENIUS Act》是首个针对美元挂钩稳定币的联邦框架。该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者维持1:1的储备,并且财政部要对发行者和托管者进行监管,确保稳定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所以,未来可能是由国家主导的数字货币和民间发行的稳定币共存,以实现全球金融系统的数字化。下表列出了稳定币和数字货币的定位和用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