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无誓言的“婚姻”,还要爱多久?
无誓言的“婚姻”,还要爱多久?
地主杂谈
做一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人,安静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燥,清淡欢颜。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穿透窗帘,醒来的我,一如既往,第一眼看到的是离自己不远处的手机。这早已成为生活的默认设置 —— 我与它的“早安问候”,无声地启动新的一天。
在国内时,有次朋友约我去茶馆喝茶。木桌青瓷,茶烟袅袅,她突然放下杯子笑道:“现在的人啊,跟手机才是两口子,就差一张结婚证了。”乍听是玩笑,细想却悚然:那个冷冰冰的小方块,早已从通讯工具进化成了“隐形伴侣”,甚至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我们对手机的情感,并非空穴来风。它曾让我们与远方的亲人跨越山海,也让我们在孤独时找到慰藉和同温层的回声。然而,这种全天候的连接,也在悄悄改变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甚至让我们对身边真实的温度,渐渐失去触感。
于是,手机开始悄然“编排”我们的生活。清晨,许多上班族被它的闹钟叫醒;通勤路上,一边等待一边刷短视频,仿佛各自身处孤岛。现实中的陪伴,早已被虚拟的存在取代。午饭时间,吃饭刷手机两不误。晚上本说只看五分钟,结果一小时过去,眼睛干涩,脑袋发胀。有人即使在家上洗手间,也要带着手机,仿佛那十平方厘米的屏幕,是抵御孤独的最后盾牌。
不止是个体,集体生活也难逃其掌控。不少人的家庭聚会逐渐变成了“低头大会”:每人抱着一块屏幕,默默吃饭,空气中只剩点赞声和消息提示音。从学龄儿童到退休老人,数字洪流正冲刷着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我曾努力在手机上学习用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只为跟上时代的脚步。我看到很多孩子在屏幕前滑动自如,却鲜有机会观察一片树叶的叶脉,或用石子打水漂。。。这些“原始技能”,是否会在进化中慢慢消失?
手机无处不在,几乎全能。它可以帮我们叫外卖、查路线、记日程,甚至在深夜陪我们聊天。在人与人日益疏离的时代,它悄然填补了那份缺失的亲密。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便利,却少有人意识到,这份“亲密”的背后,是无数产品设计师打着“用户体验”的旗号,精心调控着多巴胺的触发机制。
当然,技术本身无罪。但是当它“让我们彼此更紧密联系”的初衷,逐渐让位于“让我们停留得更久”的商业目标时,这种便利,也许就成了温水煮青蛙的陷阱。而便利与沉迷之间的界线,也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更深层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手机不再只是“帮手”,而逐渐成为“替身”:导航代替方向感,计算器接管心算,热搜榜甚至替我们决定,今天该为谁愤怒,又为谁欢呼。原本属于人类的能力,正在一点点“外包”出去,就像长期依赖假肢的腿,肌肉终将萎缩。
最令人不安的,是那种“精神绑定”。手机一旦离身,焦虑感便汹涌而来。四处寻找的样子,仿佛丢了孩子、失了恋人。它成了情绪的开关,仿佛一旦离线,整个世界就会“404 Not Found”。
在国内,手机更像是生存的“氧气”:没有它,我无法打车、购物支付,甚至可能与社会脱节。当“断网即失能”的恐慌来袭,或是手机电量告急时,我们就像断线的风筝,在数字荒漠中无处可依。
这便是我们这代人的核心矛盾: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中被它“绑架”;另一方面,我们又渴望在精神上挣脱它的无形枷锁,不想在这份便利中慢慢沉溺。当算法替我们思考,短视频驯化我们的耐心,我们也许正在遗忘“作为人”的原始能力 —— 专注读完一本书,用心算核对账单,甚至仅仅是发呆时,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段没有誓言的“婚姻”,注定要持续余生。我们能做的,只是保持清醒,尽管这更像是一场堂吉诃德式、注定力量悬殊的抵抗。可即便如此,这些微小的努力,也是我们在数字洪流中为自己抛下的锚,让我们不至于漂得太远:
- 如果一小时离线太难,不妨从十五分钟开始,像训练肌肉一样重建专注力;
- 约会时把手机倒扣,用眼神交换表情包;
- 在手机备忘录里设一个提醒:“此刻,你正在为什么而分心?”;
- 偶尔故意“迷路”,重新学会用梧桐树辨别方向。
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手机,而是能在需要时,轻轻放下它。那一刻,如同一缕挣脱屏幕的晨光,照亮真实世界的纹理,也唤醒那个会迷路、会心算、会为一片落叶驻足的自己。
我种的桃树,今年硕果累累,照片为原创

今年接的桃子,左边第二张照片里的桃子直径大约有2"(5厘米)

文中插入的图片由AI制作,原创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齐鲁郎中' 的评论 : 谢谢鼓励,所言极是!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确实如此,它没有情绪起伏,不带偏见,只给出中肯建议。不管你说多少次,它始终耐心聆听,从不厌烦,这恰恰是人类常常难以做到的。
齐鲁郎中 发表评论于
好文,在理。手机本是为人使用的工具,而不能本末倒置,被工具所轄制。
f2022f 发表评论于
在现实中不容易找到有共同语言的人。听不到想听的话,说不出想说的话。在手机中有时能找到,听到想听的话,能说想说的话。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你这是黄桃吧,看着真新鲜,是甜的还是酸的?我一说黄桃都有口水了,因为我觉得黄桃都是酸的。
手机害人不浅,很多人在车里在路上都看手机,危险。干什么都得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行,不然真是害人害己。
--------------------------------------------------------------------
不是黄桃,象是水蜜桃。这个桃的品种挺好的,汁多而甜。
说的是,自我约束很重要。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桃子还没完全成熟,不过已经被小鸟吃掉了一些,我是赶紧摘几个,要不都被鸟吃光了。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因为手机, 人类在整体逐渐失去一部分作为人的智慧和行动能力。 这是悲哀的一面。 但同时也正在获得超越前人的智慧和行动能力, 这是可喜的一面。
---------------------------------------------------------------------
这说得很有道理。手机和AI等技术确实让我们变得更依赖外部工具,某些能力可能在退化。但反过来看,我们也在用这些工具拓展认知和效率的边界。最终,是不是“进步”,可能还要看我们怎么使用它们。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鼓励!说的是,手机的出现是一次社会进步,而现在的AI热潮,很多人都认为它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谢谢鼓励!“手机是器官,少了没法活。” 这个比喻很好,手机里藏了很多秘密,它知道我们的很多隐私。。。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GoneWithWind2' 的评论 : 谢谢喜欢桃子!应该算吧,不过用手机的利还是大于弊吧。
晓青 发表评论于
你这是黄桃吧,看着真新鲜,是甜的还是酸的?我一说黄桃都有口水了,因为我觉得黄桃都是酸的。
手机害人不浅,很多人在车里在路上都看手机,危险。干什么都得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行,不然真是害人害己。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桃子真不错呢。 桃养人, 是很好的水果。 新鲜的桃子,很好吃。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中被它“绑架”;另一方面,我们又渴望在精神上挣脱它的无形枷锁,不想在这份便利中慢慢沉溺。当算法替我们思考,短视频驯化我们的耐心,我们也许正在遗忘“作为人”的原始能力”, 很赞。 因为手机, 人类在整体逐渐失去一部分作为人的智慧和行动能力。 这是悲哀的一面。 但同时也正在获得超越前人的智慧和行动能力, 这是可喜的一面。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好文, 标题构思巧妙。 主题也是热门话题。 手机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AI是它的后续。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桃子长得多好啊,文也写得特别好,以前有首唱过,手机是器官,少了没法活,这种婚姻式的比喻更幽默,在理。
GoneWithWind2 发表评论于
这也算,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吧?!桃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