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记录, 回到我生长的地方, 西关

这次回广州, 有一天我没有和我姐姐和外甥女出行, 却独自回到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西关。 那天我约了嫂子, 她刚好从香港回到广州, 也约了堂哥在陶陶居饮茶

这陶陶居是广州最早的茶楼之一, 茶楼的名字是康有为题的, 这茶楼是光绪六年开业的

在清末民初时, 陶陶居是这样的

陶陶居的大厅, 那是周日十点左右、 年轻人都在上班了, 去饮茶的都是退休工人, 和不用上班的主妇们



虾子云吞面, 这是西关著名小食, 小时候的味道

大虾肠粉, 这个比我们这边的做得好, 发菜鱼丸也很好吃



这芋头糕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 在我们这边的茶楼吃不到的

还叫了一条清蒸鱼

炒牛河, 这牛河可是陶陶居的名菜, 民国的时候, 陶陶居特意每天请人用车去沙河把山水运回陶陶居做沙河粉(这是河粉名字的由来), 运沙河水做河粉是他们当时宣传的手法。 不过过了这么多年, 他们的牛河还是不错的

还叫了这个甜点, 这种在我们这边也能吃到的



和嫂子, 堂哥合影



堂哥帮我拍了一张留念



走出陶陶居就是第十浦了, 这条路是我小时候常去的。 我妈妈常带我去莲香买莲蓉酥, 皮蛋酥。 也常去金星看电影。 这路上的茶楼饭店电影院冰室等好多都是民国时期就开业的。 广州变了很多, 我们的祖居都被拆了建商业楼宇了, 但这条第十浦路却还是我小时候的样子









从第十浦再走几分钟来到永庆坊, 这是最近这几年新装修过的。 在这些民国的老建筑中, 还有一座小塔, 这大概是清朝时建的。习总也来过永庆坊, 他也很喜欢这个地方, 由于这样, 西关的街道还得到市委的拨款, 用来装饰街道的外观, 连我姐的房子所在的街道都从水泥地面换成了麻石地面。 不过我姐早就把她的房子出租了。





那天回西关最大的收获是拍了一组古装艺术。 好多谢小赛的推荐, 这些照片全都是在永庆坊的实景拍摄的

Billzhou 发表评论于
廣州的文化底蘊還是深厚的。比深圳強很多。
當年的沙河地段(天河客運站),以及小北路口一帶,好像空氣很糟糕,有點窒息。不知現在是否有明顯的改善。
聽朋友說,廣州不如深圳的地方,就是廣州的氣壓比較低,夏天熱氣出不去,人就感到焗。受不了。其他都很好。
Billzhou 发表评论于
其實,沙面很不錯的。以前去白天鵝賓館喝茶,就一條路開上去。賓館下面的教堂也挺有味道,當年的美國領事館在這裡嗎?聽說現在白天鵝賓館,有新路開上去了。變化真大啊!
Billzhou 发表评论于
老廣州,好棒我在廣州生活了10年,好喜歡環市東路,建設六馬路,以及上下九的步行街,很有味道。我常在這些街道散步,尤其環市東路的假日酒店以及藍寶石影院,有我深刻的回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