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Netflix的记录片“艾米.布拉德利失踪案“(“Amy Bradley Is Missing”),三集的纪实系列讲述了23岁大学毕业生Amy Lynn Brandley在1998年3月24日从皇家加勒比“海王星”号神秘失踪的真实案件,事件已过去近30年,FBI仍未能破案。老实说,我一口气看完,脊背发凉,也有一种后怕的感觉,因为我也曾坐过邮轮,告诫自己,再也不和家人一起坐邮轮了。
话说这一家人真是作孽,父亲在保险公司工作,邮轮是公司表彰业绩出色员工的奖励,老布拉德利带着妻子,一儿一女高高兴兴坐上邮轮,期盼一次美妙的加勒比之旅,却痛失爱女。女儿Amy在3月23号晚上与弟弟一起在船上的迪厅跳完舞,回到舱房在阳台上聊天后于第二天清晨凭空消失。。。虽然邮轮公司认定Amy是自杀或是不小心坠落大海,但当地海岸警卫队展开的为期数天的海岸搜索,都未发现Amy的踪迹。家人坚称Amy性格坚强,且刚刚大学毕业,计划即将开始人生新旅程,绝不会选择轻生,更不可能从高高的护栏上掉下去,他们更倾向于Amy被劫持,成为人口贩卖和卖淫集团的牺牲品。之后的几十年间,陆续有人声称在加勒比沿岸的一些岛屿看到过Amy,甚至有照片,显然她被当地黑帮控制,被迫卖淫,无法逃脱。虽然Amy的家人从未放弃过找到女儿的希望,FBI也一直在努力,但由于案情扑朔迷离, 并涉及到第三国,FBI无法直接干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
这是油管上的影片介绍。
说说我的看法,事隔近30年,物是人非,即使Amy还活着,找到她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且不说她自己可能也会选择隐姓埋名维持现状。
1 几十年的精神被操纵和肉体遭摧残,Amy的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原来那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早已死去,她不敢面对家人,或者她已经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即被害者爱上了施害者,或认同施害者对自己的伤害。
2 也许Amy已经有了孩子,为了孩子不受到伤害,她选择沉默
3 可能卖淫集团和黑帮一直威胁她如果求救的话,就危及她的家人。
或许这个纪录片的 播放(如今还在前十名排行榜上),能让家人重燃希望,借助网络的帮助,能让这个死案复活。可怜Amy 和她的家人,祷告他们最终能团圆!
现在讲讲我看了这个纪录片后脊背发凉的原因 -- 邮轮还敢坐吗?
说实话,我从来不喜欢坐邮轮,上次是被朋友 一家强拉去的。上帝赋予大自然如此美景,走遍世界都看不尽,为啥要把自己锁在邮轮上,十几天的旅程恐怕花在岸上的时间,四分之一都不到。
直觉上一直认为坐邮轮不安全,原来的考量一直集中在邮轮是个封闭的空间,如果碰到Covid这种传染病,无处可逃。
而Amy案件的可怕之处 在于把邮轮的安全隐患放大了:
首先,这么大一个容纳几千人的大邮轮,船员混杂,监控不全,摄像头根本不可能覆盖全部区域,船员和服务人员本身就鱼龙混杂,来自各个国家。说句老实话,邮轮就是个法律真空,看看那几个著名的邮轮公司,为了逃税,注册地根本就不在美国。一旦死了人或有人失踪,美国的司法机关难以全力介入,往往成为悬案。
而且,邮轮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延迟报警和发出警告广播,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去封锁邮轮的进出,原因是其他游客也付了钱,不应该破坏他们的旅游体验。这样往往失去了宝贵的第一手犯罪线索。
游轮上发生的游客失踪案件其实不少,如果去油管上搜,会看到许多类似无头案。但可能是因为曝光率低,关注度不够,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华人喜欢坐邮轮,因为老少皆宜,管吃管喝,性价比高。但回想一下,你会全程关注孩子的去向吗?总以为邮轮是个封闭的空间,孩子到处乱窜也不会丢,这也是我现在想起来后怕的原因,邮轮其实可以让人消失得毫无痕迹。总结一句话就是:你在船上,其实跟像是落入了一个不受完全管制的中间地带。
“Missing Amy”这部纪录片的真正意义,可能不仅仅在于她是否还活着,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以为这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位。
邮轮你还敢坐吗?
娜佳85 (2025-07-21 11:24:42) 评论 (6)周末看了Netflix的记录片“艾米.布拉德利失踪案“(“Amy Bradley Is Missing”),三集的纪实系列讲述了23岁大学毕业生Amy Lynn Brandley在1998年3月24日从皇家加勒比“海王星”号神秘失踪的真实案件,事件已过去近30年,FBI仍未能破案。老实说,我一口气看完,脊背发凉,也有一种后怕的感觉,因为我也曾坐过邮轮,告诫自己,再也不和家人一起坐邮轮了。
话说这一家人真是作孽,父亲在保险公司工作,邮轮是公司表彰业绩出色员工的奖励,老布拉德利带着妻子,一儿一女高高兴兴坐上邮轮,期盼一次美妙的加勒比之旅,却痛失爱女。女儿Amy在3月23号晚上与弟弟一起在船上的迪厅跳完舞,回到舱房在阳台上聊天后于第二天清晨凭空消失。。。虽然邮轮公司认定Amy是自杀或是不小心坠落大海,但当地海岸警卫队展开的为期数天的海岸搜索,都未发现Amy的踪迹。家人坚称Amy性格坚强,且刚刚大学毕业,计划即将开始人生新旅程,绝不会选择轻生,更不可能从高高的护栏上掉下去,他们更倾向于Amy被劫持,成为人口贩卖和卖淫集团的牺牲品。之后的几十年间,陆续有人声称在加勒比沿岸的一些岛屿看到过Amy,甚至有照片,显然她被当地黑帮控制,被迫卖淫,无法逃脱。虽然Amy的家人从未放弃过找到女儿的希望,FBI也一直在努力,但由于案情扑朔迷离, 并涉及到第三国,FBI无法直接干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
这是油管上的影片介绍。
说说我的看法,事隔近30年,物是人非,即使Amy还活着,找到她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且不说她自己可能也会选择隐姓埋名维持现状。
1 几十年的精神被操纵和肉体遭摧残,Amy的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原来那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早已死去,她不敢面对家人,或者她已经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即被害者爱上了施害者,或认同施害者对自己的伤害。
2 也许Amy已经有了孩子,为了孩子不受到伤害,她选择沉默
3 可能卖淫集团和黑帮一直威胁她如果求救的话,就危及她的家人。
或许这个纪录片的 播放(如今还在前十名排行榜上),能让家人重燃希望,借助网络的帮助,能让这个死案复活。可怜Amy 和她的家人,祷告他们最终能团圆!
现在讲讲我看了这个纪录片后脊背发凉的原因 -- 邮轮还敢坐吗?
说实话,我从来不喜欢坐邮轮,上次是被朋友 一家强拉去的。上帝赋予大自然如此美景,走遍世界都看不尽,为啥要把自己锁在邮轮上,十几天的旅程恐怕花在岸上的时间,四分之一都不到。
直觉上一直认为坐邮轮不安全,原来的考量一直集中在邮轮是个封闭的空间,如果碰到Covid这种传染病,无处可逃。
而Amy案件的可怕之处 在于把邮轮的安全隐患放大了:
首先,这么大一个容纳几千人的大邮轮,船员混杂,监控不全,摄像头根本不可能覆盖全部区域,船员和服务人员本身就鱼龙混杂,来自各个国家。说句老实话,邮轮就是个法律真空,看看那几个著名的邮轮公司,为了逃税,注册地根本就不在美国。一旦死了人或有人失踪,美国的司法机关难以全力介入,往往成为悬案。
而且,邮轮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延迟报警和发出警告广播,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去封锁邮轮的进出,原因是其他游客也付了钱,不应该破坏他们的旅游体验。这样往往失去了宝贵的第一手犯罪线索。
游轮上发生的游客失踪案件其实不少,如果去油管上搜,会看到许多类似无头案。但可能是因为曝光率低,关注度不够,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华人喜欢坐邮轮,因为老少皆宜,管吃管喝,性价比高。但回想一下,你会全程关注孩子的去向吗?总以为邮轮是个封闭的空间,孩子到处乱窜也不会丢,这也是我现在想起来后怕的原因,邮轮其实可以让人消失得毫无痕迹。总结一句话就是:你在船上,其实跟像是落入了一个不受完全管制的中间地带。
“Missing Amy”这部纪录片的真正意义,可能不仅仅在于她是否还活着,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以为这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