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最大的毛病

GoBucks! (2025-07-26 11:03:45) 评论 (6)

我最近发现,在美国的不少ABC或华二代基本忘记了中华文化传统,见面不叫人,很没礼貌。这种行为似乎跟读什么大学无关,跟家教非常有关,子不教,父之过。

我在国内的时候,不清楚别的省份会怎样。在广州,见到亲戚都会根据辈分来称呼,否则爸妈肯定会提醒,说没礼貌。来到美国以后,见到亲戚的机会少了很多,没机会见面。美国文化似乎直接叫名字,但对于父母基本还是叫爹妈。我们家的孩子都这样,见到亲戚也会让他们根据辈份来叫。孩子的朋友亚裔白人都有。白人的孩子基本叫某先生,某女士的比较多,不直接叫人的名字。亚裔的孩子很少叫人。去年,女儿医学院的同学来家小住,有男有女,基本都是T5毕业的本科生,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特别有礼貌,跟女儿州大毕业的差别太大了。

前不久,亲戚的一孩子到我们这个地方进行实习一年,同时还打算申请医学院。这个孩子是西海岸某大城市附近的顶尖大学毕业生,这孩子的行为令我们大跌眼镜。首先,孩子是家长带过来的,啥事情都是家长安排好的。其实,孩子上本科后,家长就应该放手才行,否则孩子会永远都长不大,而自己会永远也放不下。让孩子少犯错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不犯错能有长进吗?何况犯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他们最后能独立生活吗?

我们到机场接机,孩子见面连声招呼都不打,像是见到陌生人似的,甚至连Uber driver都不如,太没礼貌了。 有人说,这也许是性格内向,但能读到顶级大学,这点社交的能力还是需要的吧?该孩子的简历非常漂亮,但面试基本就可以更加清楚了解此人,面试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可省的。我认为,家长还需要在这方面注意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基本礼貌。相比之下,印度孩子好像还做的不错。

在读本科的时候,该孩子是住校的,一切都不需要自己张罗。现在,需要自己住,跟人合租一个两卧室的公寓。 入住前,需要购买东西,比如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我好心带孩子去商店,看到单子上的东西,孩子却拿不定主意,要请示家长,花了好多时间。

做家长的也不轻松。为了申请医学院,自己做了不少工作,对每个医学院相信比孩子还了解更多,甚至好像还加入了北美医学院的微信群,还问我们是否愿意加入,被我们一口否定。我们的女儿听到也直摇头,表示不可思议。我相信这不是唯一的家长。

总的来说,华二代基本比较内敛,不善于跟人打交道,独立生活的能力比较差,也许跟家长过多干预他们的生活学习有关系。我还知道有家长连孩子工作租房,买二手车都要介入,深怕吃亏上当。我记得中午跟他散步的时候,经常听到孩子的电话,问这该怎么做,那该怎么做,让我想起了文革时期的早请示,晚汇报。希望华人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