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低的人,优越感越强
snowboy128
(2024-07-10 05:18:57)
评论
(0)
作者:Leyla
勿以身贵而贱人,就是最难得的慈悲。
生活中的有些人,就像孔雀一样,热衷于炫耀自己拥有的东西。
但实际上,这种外在的优越感,往往暴露了他们内在的浅薄。
层次越低的人,优越感往往更加显著。
01
因为高调炫出来的东西,往往只是一个人浮夸和空虚的掩饰。
马丽在爆火之前,有次路过一家奢侈品店,便进去逛逛。
她先是对着马丽上下打量一番,随后又摆起了高高在上的姿态。
没想到店员怼了一句:“喝吧,买不起东西,喝个水饱也行啊!”
她搞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是普通人,对方的优越感那么强?
刘慈欣说过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可那些摆出优越姿态的人,无形中也暴露了他们层次不足。
这位前辈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深厚的造诣,还常常强调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他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就是资本家的可恶,和打工人的心酸。
由于座位旁边的茶几摆满了其他人的资料,服务生便将前辈的咖啡放在稍远一些的桌子上。
“你把我的咖啡放在那么远的地方,我怎么可能方便拿?你是不是故意的?”
但前辈仍旧不依不饶,继续尖酸地说了一句:“文化不高,做事水平也这么差劲!”
但为什么同为打工人,却对别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和包容?
作家卢寒冰说:“一个人如果欺下,必然畏上。无他,人性也。”
很多人喜欢靠打压别人,来获得一种自我满足的优越感。
但这种优越感,并非来自条件的卓越,只是源于见识与悲悯的缺乏。
这种以踩低别人换来的优越感,反而只会暴露出自己的浅薄。
02
第一句:每个人都是鄙视链中的一环,你看不起别人,别人也同样看不起你。
他一路从湖南小镇,考进了北大,这让他更加志得意满。
当时北大有一个湖南老乡会,同学们常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交流感情。
他问室友原因,室友却回答:“这次是长沙老乡会,你又不是长沙人。”
后来,长沙人又组织了一次老乡会,舍友也没有受到邀请。
恰如杨绛所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所以后来罗翔看清了这一点,戒掉了骄傲自负的毛病,成为现在谦逊博学的名师。
因为出生、智力、成长环境的不同,我们每个人才拥有了各自不同的高度。
明白了这一点,你才能真正活得透彻清醒。
03
“你刚去过意大利,你想证明你的虚荣。人难免会这样,但要克制,这是随口就来的虚荣心。”
《奥修著作》里写过:“优越感只不过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态走路。”
许多时刻,我们总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去过什么地方、吃过什么美食、认识什么名人,才能证明我们的见多识广。
可一个人越喜欢借助外物质去粉饰自己,越显示了内在的虚无。
因为他们不需要别人艳羡的目光,也能在平凡简单的生活中,活得从容和淡定。
人一旦活通透了,就不会再把优越感挂脸上。
04
第三句:所谓教养,是看你怎样对待“不如自己的人”。
无意间,他们发现了一座简易的棚子,棚内是一群唱野戏的女演员。
她们就在幕布后面的土堆上描眉换装,看上去很是局促狼狈。
她说: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女人,再苦再穷,大世界天崩地裂,也挡不住她们活下去。
当时张爱玲在上海已经声名大震,可是她对女演员们却没有丝毫的鄙视。
J.K.罗琳说过:“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不要看他如何对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要看他如何对待比自己身份低的人。”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05
这位朋友在投资界声名远播,但他在社交场合中有一个特别的习惯。
每当他参与商务活动时,他总是以一身定制的西装亮相,展示他的成功。
许多人对他的这种转变感到困惑,这位朋友却给出了解释:
“大部分老同学物质条件没有自己好,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运气差。
而是因为自己出生在上海,父母是上海第一批成功的商人,自己的起点就比许多同学起点高。”
得益于这种谦卑的性格,他和同学们至今仍旧亲密无间。
很喜欢一句话说:
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
它不过是多了一份设身处地的理解,一份以心换心的善良。
当我们走过的路越宽广,就越能领悟生命的复杂与多样。
勿以身贵而贱人,就是最难得的慈悲。
卖花人对他说:“自然界中白色的花几乎都很香,但颜色艳丽的花往往不怎么香。”
以平等之心处世,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最大的成全。
往后余生,愿你我既能看到盛景繁华,也能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份低调与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