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 名博

哥儿俩的出国归国

帕格尼尼 (2025-10-24 07:32:44) 评论 (0)

李瑞麒和李瑞骅兄弟二人,年龄只差不到一岁。他们上个世纪20年代出生在上海一个富商家庭,家里给他们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从小衣食无忧。哥儿俩小学在英国人办的育才公学,中学在光华附中,都是上海最好的学校,还是同班同学。要说全面发展,这哥儿俩可算是够全面的。从书法、绘画、篮球、游泳,到航模、照相、养鸽子、逗蛐蛐,小时候都玩了个遍。下面后排右一是哥哥李瑞麒,左一是弟弟李瑞骅。



中学毕业后,为了祖业有接班人,父亲让李瑞麒读经济,李瑞骅则选择读土木工程,二人上的都是上海交大。毕业后,他们都考取了公费留学,于1948年一同赴加拿大,就读于多伦多大学。

由于从小上课都是用英文,父亲还请英国人来家教,他们在加拿大上学一点语言问题都没有,上课很轻松。李瑞骅还找到了一个建筑公司的工作,半工半读,手头很阔绰,课余时间经常打牌、打网球、滑雪、跳舞。他买了一辆车,学会带女生兜风。开车还不过瘾,还去学开飞机。在舞会上,李瑞麒认识了一个女生,是当地华侨的女儿,二人坠入爱河,不久就结婚了。

1952年,哥儿俩都毕业了,拿到硕士学位,而且都有绿卡。此时,李瑞麒想的是安居乐业,而李瑞骅却想家了。国内改朝换代,李瑞骅心里没底,就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国务院回信,欢迎他回国,让李瑞骅决定回国。

兄弟二人情如手足,多少年形影不离,像双胞胎一样。弟弟要回国,哥哥不会跟弟弟分手,新婚妻子也同意去中国。就这样,他们决定绕道欧洲回国。一路上经过法国、瑞士、摩纳哥、德国、荷兰、英国、印度、新加坡等11个国家,游山玩水,参观名胜。他们乘火车蹬上少女峰,坐游轮畅游莱茵河,在摩纳哥赌场赌了一把,在英国看芭蕾舞,在瑞士买劳力士手表,在德国买相机。李瑞骅买了一架带万次闪光灯的莱卡,李瑞麒更是不得了,买了一台专业用的Linhof,厂家一共只生产了两台。一路上还买了墨镜、渔具、皮手套、开司米等奢侈物品。

在路上四个月后,他们终于抵达了香港。过关入境深圳时,海关查出他们买的昂贵商品,要他们交税。周恩来知道了,亲自批准免税。

李瑞骅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设计院,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接手多项工程任务。1958年建筑人大会堂,李瑞骅攻克结构难关,受到周恩来的赞许。以后参与全国许多重大工程的设计与建造。他回国后不改“大款”的做派,买了台苏联电视和一辆捷克摩托车,并娶光绪翰林、出版商张元济的孙女为妻。

李瑞麒被分配到外贸部,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当时在中国无用武之地,他基本处于闲置状态。1960年困难时期,妻子想回自己的国家,李瑞麒便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又回到加拿大。儿时玩伴,同班同学,一同出国,一同拿到硕士学位,一同回国,亲如手足。哥儿俩第一次分手,难舍难分,隔海相望。

李瑞骅经历了所有的运动和苦难,没有改变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对国家贡献很大,却不为世人所知。改革开放后,李瑞麒多次回国,兄弟二人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2001年李瑞麒最后一次回国,身体大不如以前,不幸在回加拿大的飞机上中风,不久后去世,终年77岁。几年后,李瑞骅的身体也逐渐虚弱,于2009年随哥哥而去,终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