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星光不问归途: 他继续闪耀
星光不问归途: 他继续闪耀
2025-10-19 08:34:23
1980年代的一个夏天,北大校园。我的亲戚参加了一场考试。考生们主要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物理系学生,在校成绩优异,有志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考试有数学、物理和英语。 考卷基本是英文。 亲戚后来对我说,考场内的空气几乎凝固 — 每个人都知道,那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场命运的敲门。
CUSPEA【1】, 中美联合招收物理研究生考试。1979-1988年共举行了十次,主要在在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南开、兰大等高校设立, 其他大学可以向举办考试的大学推荐学生参加。 我的亲戚考取来了美国。 后来我曾经问过都考了什么题目。 亲戚说到有一道数学题是求四维球的体积。
我至今都不知道这道题应该怎么解。四维球是个什么怪物?还有半径的概念吗?三维空间+时间轴? 心中从此认定亲戚这样学物理的名校留美博士都是天人。 CUSPEA是物理泰斗杨振宁先生一手创立的, 昨天,他驾鹤西去,享年103岁。
1979年中国的大学刚恢复招生两年。 没有学位制,科研设备简陋,英语教材还有手抄本, 有的经济学教授从没见过信用卡。 可杨先生敏锐地看见:中国最不缺的是聪明的头脑,最需要的是通向世界的门。于是,他设计了一条路 - CUSPEA。
他亲自起草方案,奔走于中美两国的大学和政府之间,搭建起那座通往未来的桥。十年间,915 名年轻人通过这场考试,飞越太平洋,从北京、上海、兰州、长沙,走向普林斯顿、哈佛、耶鲁、斯坦福。
CUSPEA 的成功也体现了杨振宁的远见:他既看到了人才外流的风险,也看重人才流动的长期收益 — 事实证明,很多 CUSPEA 学者后来又回中国建设科研体系,成为中国科研复兴的中坚力量。有人后来成为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有人回国建设大学和实验室,也有人默默留在讲台上教下一代。?
他们的生命轨迹不同,却都延续着那份“向光而行”的精神。有人说,CUSPEA 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但更深的意义在于,它让一个民族重新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科学可以通向尊严。
杨振宁的人生,可以用“跨度”来形容。跨越世纪、跨越中西、跨越战争与和平、跨越青年与垂暮。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弱宇称不守恒”【2】,在宇称守恒理论中发现了更深层的粒子物性, 因此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米尔斯建立的“杨—米尔斯理论”(规范场论)【3】,加固了现代物理的根基。他以自己对物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世界科学趋势的远见,尽力阻止了中国建高能加速器的想法。
杨振宁不仅是科学家。他的人生轨迹也映照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求学、漂泊、功成、思归。他晚年放弃美国国籍,重归中国公民身份,选择在清华任教。他说:“我血液里流着父亲的血,也流着中国文化的血。”, 那是一种生根的自觉,也是一种回归的温柔。
9月30号我写博文《花入金盆叶作尘》 还想到他和翁帆。 翁帆还是姑娘时, 做过杨杜夫妇的陪同和导游,之后一直和杨夫妇通信。她大学毕业后曾经和一位年岁相当的香港人结婚。2003年杨夫人杜致礼去世, 翁已离婚并写信给杨表达了爱慕之情。杨翁2004年结婚时男82 女28,让多少人唏嘘。 杨比翁父大21岁!
杨翁的婚姻曾引起社会广泛议论。质疑,讽刺,羡慕嫉妒恨。但时间是最公正的评判者 — 二十一年过去,杨翁的生活平静而坚定。也许,人生到最后,真正重要的,不是外界如何看待,而是两个人在漫长岁月中是否彼此相守和安然。
2016年我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微软亚洲北京研究中心的学术饭局和座谈会。杨翁是重要是被邀请人也在座。94岁的杨先生思维仍然十分敏捷清晰,格局和想法都不拘一格、高于常人,俨然时代发展的弄潮儿。 他称呼翁“帆帆”,既有丈夫的宠爱,也有长辈的慈祥。
他们的婚姻让人们看到,爱情不只是青春的炽烈,也可以是晚年的理解、陪伴与安慰。当一位科学家走过漫长人生,经历辉煌与孤独,也许最珍贵的,是在余生中仍有人陪他吃饭喝茶、行走中和他牵手撑伞、闲暇里与他共享春花夕阳。
杨振宁的一生,证明了人可以伟大,也可以温柔;可以探索宇宙的规律,也可以珍惜人间的情感。如今他走了,不仅意味着一个科学时代的落幕,更提醒我们: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仅在实验室里,也在如何面对生命、面对选择的方式中。
杨先生用理性揭开了自然的秘密,用一生诠释了人的复杂与温度。 这样的生命本身就很高,何需拔高。愿他安息。 愿那颗曾为世界发光的心,如今在星空中继续闪耀。
【1】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2】Weak parity violation。
【3】Yang–Mills theory。
初春时节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2:30:00
--回复 '初春时节' 的评论 : 问好初春。 谢谢临帖。 “20世纪初在燕园听过先生演讲,”, 是啊,听过他说话的人都对他的敏捷印象很深。 他的古文底子也不错,多中华文化的了解也很深。
是的,杨先生非常睿智、非常敏捷。
更正我前面的留言:是陈佳洱、许智宏左右陪同,不是陈敏尔。抱歉。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2:18:30
回复 '初春时节' 的评论 : 问好初春。 谢谢临帖。 “20世纪初在燕园听过先生演讲,”, 是啊,听过他说话的人都对他的敏捷印象很深。 他的古文底子也不错,多中华文化的了解也很深。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2:13:06
回复 'SHWLY7H' 的评论 : 李政道先生也是了不起的物理学家。 但我没见过他本人。 我亲戚的CUSPEA 和他也没关系, 所以成此文。 至于网上炒作什么杨李分裂的很没劲。 杨李两位都没说什么, 一些无关的小人瞎掺乎什么, 为了流量太下作了。 杨李不悲哀, 是炒作的小人悲哀。 要不说小人常戚戚呢。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2:05:17
回复 'SHWLY7H' 的评论 : 不用再发链接了。 因为同样说杨振宁和CUSPEA的一搜出来得更多。 况且AI也非常肯定杨事CUSPEA的 发起人和推动者。 这篇文关于CUSPEA的部分是基于我亲戚的亲身经历, 为了多了解我也看了 AI。 当时他们都只知道是杨振宁发起的。
初春时节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2:04:10
给京妞问好,谢谢好文。:)
向杨先生致敬,杨先生千古。20世纪初在燕园听过先生演讲,陈敏尔、许智宏左右陪同。先生是大科学家,也是大智慧家。也向杨帆致敬!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53:17
回复 'SHWLY7H' 的评论 : 谢谢链接。 不过这是清华的文章, 我的亲戚是亲身经历, 还有 AI 也说是杨主持。 有可能李政道也加入了CUSPEA的工作。 杨李的事让他们自己到上帝那里诉说吧。
SHWLY7H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51:06
https://news.pku.edu.cn/lzdxsjnwz/lzdwc/c6d0650e0ec4409eb3fcc8c667836466.htm
SHWLY7H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44:4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USPE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BE%8E%E8%81%94%E5%90%88%E5%9F%B9%E5%85%BB%E7%89%A9%E7%90%86%E7%B1%BB%E7%A0%94%E7%A9%B6%E7%94%9F%E8%AE%A1%E5%88%92
CUSPEA是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的简称,中译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是1979年-1989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用来选拔派遣学生到美国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考试。共有915人通过该考试留学美国。[1][2]
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界合作创立。当时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高等教育还在重建之中。美国招生使用的成绩单、推荐信等手段在中国高校不常见,其可信性很难评估。美国的研究生入学标准考试TOEFL、GRE也没有在中国开展。在李政道的游说下,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大学(最终多达97所)改用CUSPEA选拔中国留学生。1989年,CUSPEA项目正式结束,中国申请来美的留学生改用美国高校的常规方法选拔。至今,风格类似而规模大为缩小的Mini-CUSPEA考试仍在举行中。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40:14
回复 'SHWLY7H' 的评论 : 当然, 杨和李联合发起也有可能。 所以请你给出你说的 “十年树木今成林——CUSPEA项目40年回望“。《中国科学报》2019-11-20 的出处, 大家都可以看看。 不过我亲戚的亲身经历和李政道是无关的, 亲自下场的是杨振宁。
SHWLY7H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38:38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951/17927.htm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9-11-20 的, 搜一下应能见到。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37:53
回复 'xyz66' & ‘SHWLY7H’ 的评论 :
ChatGPT :
杨振宁发起的:CUSPEA(1979–1989)
全称: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宗旨:为中国优秀物理学生开辟赴美读博士的通道。
? 核心事实:
发起人:杨振宁(时任美国石溪大学教授)。
主管机构:中国物理学会 & 教育部。
执行时间:1979–1989 共十届。
对象:物理学本科毕业生。
形式:统一考试 + 英语 + 面试 + 杨振宁推荐。
录取学校:美国主要一流大学(普林斯顿、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30:42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如果你知道, 去 ChatGPT 投诉吧, 说他们错了。 我也截屏了。 可以提供你照片。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28:17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你最先说的是, “CUSPEA项目是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界合作发起的。”, 这当然是错的。 CUSPEA 是杨振宁发起的。 按照ChatGPT 的说明, 李政道发起了 CUSPBEA。
ChatGPT - 李政道主导的:CUSBEA(1982–1989)
全称:China–U.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宗旨: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生提供赴美深造机会。
? 核心事实:
发起人:李政道(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主管机构:中国教育部、国家教委。
执行时间:1982–1989 共八届。
对象:生物、化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
形式:类似 CUSPEA,也有笔试 + 面试 + 李政道推荐。
xyz66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17:55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你眼睛花了吧?
我说的是:李政道是CUSPEA项目发起人,而吴瑞是CUSBEA发起人,哪错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17:07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而且我警告你, 你放尊重点。 这儿可不是你溜须拍马的人的地盘。 你快去你喜欢舔的博主那里舔吧。 呵呵呵。 用你的真身的话说, 死皮赖脸, 赛泼打滚干啥呀, 滚!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13:23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那你要去问 ChatGPT 了呀。 再说你既然知道, 为什么开始会和杨振宁的 CUSPEA 搞混呢?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12:06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ChatGPT - 李政道主导的:CUSBEA(1982–1989)
全称:China–U.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宗旨: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生提供赴美深造机会。
? 核心事实:
发起人:李政道(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主管机构:中国教育部、国家教委。
执行时间:1982–1989 共八届。
对象:生物、化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
形式:类似 CUSPEA,也有笔试 + 面试 + 李政道推荐。
所以 CUSBEA 是李政道发起的生物化学类考试项目。
xyz66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09:24
因为我很清楚来龙去脉,见过吴瑞教授几次。BTW,李政道是物理学家,为什么发起CUSBEA?太匪夷所思了吧?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09:09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89年就结束, 我当然不知道呀。 那时候我又不在。 又不是我的专业。 CUSPEA 我知道, 是因为亲戚参加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06:47
回复 'SHWLY7H' 的评论 : 请给个链接出处吧。 谢谢解释。
不过我前面已经解释了, CUSPEA , P-pyhsics是杨振宁发起的, CUSBEA, B-Biochemistry 是李政道主持的。 82年-89年。
xyz66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02:39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As summarized below:
CUSBEA项目(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华裔生物化学家吴瑞教授于1981年发起的。受 CUSPEA项目(中美物理学联合招生项目)的启发,吴瑞教授希望通过这个项目选拔中国优秀学生赴美攻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培养生命科学人才。
发起人: 吴瑞教授(Prof. Ray Wu)
发起时间: 1981年
目的: 选拔中国优秀学生赴美攻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影响: CUSBEA项目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许多毕业生后来成为国际知名科学家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01:39
不过谢谢你临帖留言, 不然还真不知道你是如此的啥也不懂, 还非要装懂呢。 呵呵。 @XYZ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00:30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哦, 不是 AI 搞错了, 就是你啥也不懂。 我的亲戚是亲身CUSPEA 参加者, 是杨先生亲自下场面试的。 你咋老是这么冒失, 浮皮潦草, 还特自以为是。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58:41
CUSBEA 出来的的著名学者有 施一公、饶毅等。 CUSPEA 出来的著名物理学家有张首晟,谢心澄,龚旗煌等。 二位, 你们就不要杨冠李戴了。 还有这个 XYZ66, 你的水平, 真的看你崇拜什么人就知道了, 大学都没上过的网红,抄书 抄AI都抄不对。 你当然就更差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54:07
CUSBEA 是1982年 - 1989年。 是由 中国教育部、国家教委 牵头, Biochemistry 的B, 不是 Physics 的 P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52:54
前面的二位都错了。 李政道发起的是 CUSBEA。 BBB, China–U.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SHWLY7H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50:02
CUSPEA 是李政道发起的,见 “十年树木今成林——CUSPEA项目40年回望“。《中国科学报》2019-11-20 。
-- 2019年是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简称CUSPEA)实施40周年。回首40年前,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关心国内年轻人的人才培养,呕心沥血、事必躬亲,克服重重困难,在改革开放初期,历时十年,让近千名中国学子赴北美求学。李政道对这些CUSPEA学者们寄予殷殷期望:通过你们,中国科学的将来就是世界科学的将来!--
xyz66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46:41
As summarized by Google AI :
CUSPEA项目是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界合作发起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李政道先生在邓小平、严济慈等人的支持下,创设了这个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旨在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提供通道。
发起者: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发起,并与中国物理学界合作创立。
背景:项目在改革开放初期启动,当时中国的科技教育体系尚在重建,通过托福、GRE等标准考试难以评估中国学生的真实水平。
目的:旨在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通过考试赴美国顶尖大学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的机会。
合作:在李政道的努力下,美国和加拿大最终有97所大学采用CUSPEA的考试结果来选拔学生。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26:21
回复 'SHWLY7H' 的评论 : 谢谢留言。也许您可以说明白点, 而不是扯一句网上的道听途说。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25:04
不可能啊, 两人太太不同,想戴都戴不上。 @7H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23:24
回复 'SHWLY7H' 的评论 : 给7H上茶。
SHWLY7H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13:11
为何李冠杨戴?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09:42:55
当时是写到文章中的。 但发表时还是去掉了那一部分, 只是蜻蜓点水般提了一句。 当时我想, 到合适的时候在用吧。 没想到很快就用上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09:41:50
其他关于杨翁的照片都来自网上。 是我上次写《花入金盆叶作尘》时看到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09:25:45
本文照片只有第一张是我的原创。 花是自己院子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