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与严庆祥先生邂逅的一件趣事 (下)
与严庆祥先生邂逅的一件趣事 (下)
email:cchsu2011@hotmail.com
(下)
我是一九八 0 年二月初离开上海去的美国。一九八三年的二月初, 我离开美国直接到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来走马上任,期间,已经整整 三年没有回过中国了。那三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我上海的家,我的 父母。但是,那时,我在美国是学生签证,要是离开,就又要重办签证了, 于是,不敢回国。到了澳洲,虽然我那时拿的还是中国护照,仍是中国公 民,而且我当时也还没有澳洲的永久居留身份,在大学也还没有得到永久 教职,但是,我至少与大学有六年的工作合同,也有澳大利亚进出自由的 四年签证,所以,我就打算等八三年年底大学放暑假时回国一次。那时, 我离开中国就已经快整整四年了呢!当时,我真是归心似箭呀!
大学十一月底结束大考,到十二月中,考卷改完,分数结算好,一 年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我打算那时回国,住到第二年的一月底才回澳做 开学的准备工作。于是,就在那年的九、十月订好了十二月中回沪的飞机 票。谁知,那年十月,国内就开始了一场所谓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
什么是“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呢?那可得从更早几年说起。
“文化大革命”一结束,邓小平和胡耀邦等人就提倡要“拨乱反正”,在 一九七八年开展了全国性的“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和“实 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后,就开启了一九八 0 年开始的“新启蒙运动”。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正式宣布了“改革开 放”政策。由于政治思想上的松动,就在全国带来了文艺界、思想界和理 论界的相对自由。
在文艺界,作家白桦写了小说《苦恋》,并拍成电影,提出了“你爱 祖国,可祖国爱你吗”这个大问号。在新闻界,《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带 头开展了对“党性”和“人民性”的讨论。他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性 来源于人民性”、“没有人民性就没有党性”等主张。在理论界,周扬提出了 “异化”和“人道主义”的主张。在社会上,开始流行邓丽君的歌曲,也出现 留长发、穿喇叭裤的风气。针对这些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各种现象,党内的 保守派就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批判。其实,早在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就发表 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长篇讲话。于是,不久,就先后开始了对小说 《苦恋》的批判,对胡绩伟“人民性”的批判和对周扬“异化”和“人道主义” 的批判。社会上也开始批判邓丽君的歌曲,说是“靡靡之音”。一九八三年 十月,党召开十二届二中全会,与会者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 定》,会上陈云发表了《不搞精神污染》的讲话。于是,所谓的“清除精神 污染”运动就正式开展起来了。除了对理论上的批判之外,连留长发、穿 牛仔裤、跳迪斯科舞、听邓丽君歌曲,都被当作“精神污染”来批判。再加 上,结合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严重治安问题,公安系统在全国范围开始 了“严打”运动,于是社会上风声鹤唳,大家一时紧张起来,甚至产生了“改 革开放是否还会坚持下去”、“第二次‘文革’会不会重来”的疑问。不过,到 了十一月,赵紫阳和胡耀邦就发表讲话,提出要限制“精神污染”的范围, 于是,这场“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前后据说只延续了二 十七天而已。但是,对于刚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已成惊弓之鸟的人民 大众来说,这场运动对他们的影响还是不小的。
我订好了机票,就马上写信通知我父母我要年底回国探亲的决定。 他们听到了这个消息,真是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当然是因为很快就要看 到四年不见的我了,而担心的是,在“清除精神污染”的形势下,我回国后 再出国是不是会有问题?于是,他们在回信中暗示:要我再三考虑,这个 时候回国妥当不妥当?安全不安全?不过,对于当时已经归心似箭的我来 说,我觉得事态不会发展到如此恶劣的地步,于是就还是照既定计划做: 十二月中回国去探亲。
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到中国还没有直达航班。我从阿德莱德回上海, 要先飞墨尔本,再坐飞机到香港,然后再从香港飞上海。在香港,我住在 我上海时就认识的朱姓朋友家。而那位朱姓朋友,因为生意上的来往,认 识了当时已经在香港定居的严庆祥先生的儿子严达,于是我就有了邂逅严 庆祥老先生的机会。
记得那是一天晚上,吃过晚饭,我的朋友说有事要去见严达,问我 有没有兴趣一起去见见,大家认识认识。我在香港反正没有正经事要办, 只是想回上海前休息几天而已,就答应同朋友一起去见严达。
严达的住处离我朋友家不近,要坐车才能到。那是一栋香港比比皆 是的高层公寓房子里的一套公寓。到了严达家才知道,原来他父亲严庆祥 老先生也正在香港,就住在严达家,于是,我就第一次见到了严老先生。
那天,我们四人是在严达家的客厅里谈话的。客厅不大,灯光也不 明亮,只记得厅里放着很多东西,不很整齐。墙上有没有挂什么字画也已 经毫无印象了。客厅中间有一张小圆桌,我们四人就围坐着这张圆桌谈话。
我见到严老先生时,他已经是八十四岁高龄了。只见他个子不高, 很清癯瘦削,但精神还是十分矍铄,留着几根长须,看上去更加清朗儒雅。 介绍以后,我就称严老先生为“严老伯”,这是上海人对老者的一般称呼。 那天,我朋友主要跟严达谈生意上的事,我就跟严老先生聊聊家常。
我就从我上海住在哪里聊起,说我与严老先生本来就是几十年的“老 邻居”了,我经常走过他家门口,也知道他就住在那里。严老先生就问我 家庭情况,他好像说知道我的三叔祖礼耕先生和我的八姑夫沈祖棫先生, 至于熟不熟,我现在已经忘记。谈话中,他当然也问我在澳洲做什么,这 次为什么回上海去,于是,我就告诉了他我父母亲对我这次回国探亲的担 忧。严老先生马上用上海话回答我:
“唔没关系格。回上海去,勿会出不来的。”(意思是“没有关系的。 回上海去,不会出不来的。”)说完,再思考了一会,他就说:
“我拨侬一样物事,假使海关真格勿尼昂侬出来,侬乃拨伊看,保侬 唔没事体!”(意思是:“我给你一样东西,要是海关真的不让你出来,你 拿给他看,担保你没事!”)
说着,老先生从怀里拿出一张名片。我看见名片上除了正中一行竖 写的三个大字“严庆祥”之外,什么头衔和职称都没有印。
严老先生在把这张名片递给我之前,用圆珠笔在名片的空白处写了 几行字:
“国家是均富为目的,1976 年 10 月后大革新,经建等 等一天快一天,国家欢喜同胞回国看看。一定会让我 弟惊奇进步的快。来日还要快呢!安心回家可也。此 致
徐家祯契弟(注 2) 祥
上海愚园路六九九号
电话五二二六三七号”
写完这些字,严老先生就把名片递给我。我再三向他道谢,就随手 把这张名片放进口袋里,一直保存到现在。
那天我与严庆祥老先生的谈话,大概不过半小时至一小时之久,以 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位老先生。当然,那次我回国,出国时也没有遇到任 何麻烦,所以,那张名片就没有正式派过用场。我之所以把这张名片保留 了四十多年之久,也只是为了将它作为这次邂逅的一个纪念品而已。
我想,那时,大概也可算是严庆祥老先生一辈子政治地位最高的时 候,老先生天真烂漫地相信,当时他的一张名片居然有吓退海关阻拦我出 国的威力。不过,后来,连荣毅仁都可以当国家(副)主席,那么,与荣 主席经济实力相当的大资本家严庆祥的名片,说不定在那时也确实会有这 么大的威力吧!
可惜我没有机会实地试验过!
二 0 二五年八月十日
写于澳大利亚刻来佛寺爱闲堂

注 2:“契弟”,广东话中有“结拜弟兄”之意。那时,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我却 刚刚四十出头:他长我两辈,而称我为“契弟”,当然是既脱俗又抬举我的意思。
dakan 发表评论于
70年左右,去过镇宁路/愚园路的严宅,非常漂亮,里面小桥流水;当时被上海警备区强占,我当时只知道是严达的住宅
Ohjuic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申芝堂主' 的评论 : 是的,很奇怪,我一直以为严达跟我差不多年纪呢!我另一个朋友80年代也在上海见过严达,她也告诉我:严达与我年纪相仿。奇怪吗?她还说,当时严达在补习班学英文,准备出国。朱姓朋友告诉我严达后来去了美国,不久就去世了。不过,我就在那晚见过一次严达,所以说不清楚。
Ohjuic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二胡一刀' 的评论 : 我亲眼看见老先生写的字,怎么会错!
Ohjuic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申芝堂主' 的评论 :那是不可能的。严达、严庆祥都给我介绍过,也跟我讲过话。严庆祥拿出名片来,我看他写的字,怎么会错。严达看上去比我大几岁而已,但可能灯光昏暗,看上去年轻,其实已经60多岁了吧。这倒有可能的。严庆祥精神很好,记忆清晰,苍头小字,写得一丝不苟。严达那时哪里有助理,跟我朋友在做生意,不知做什么,我没有关心。
申芝堂主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二胡一刀' 的评论 : 确实是有些猜测了。文章中讲,进门是介绍过的。严庆祥先生在其它照片上是有留三羊胡的。那么64岁的严达先生看上去比当时40岁博主就大五六岁,有些疑问。1996年699号大花园房产诉讼时,严达已经过世了。
申芝堂主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二胡一刀' 的评论 : 确实是有些猜测了。文章中讲,进门是介绍过的。严庆泰先生在其它照片上是有留三羊胡的。那么64岁的严达先生看上去比当时40岁博主就大五六岁,有些疑问。1996年699号大花园房产诉讼时,严达已经过世了。
二胡一刀 发表评论于
楼下纯属主观臆测,八十多岁的人身体好的写这几个字完全没问题。而且人家落款就是祥,楼主再糊涂也不至于连跟谁聊天都没搞明白。
申芝堂主 发表评论于
严庆祥先生(1899-1988)于1917年12月结婚,生七个子女。长子懋泰,字达,又称严达。次子潮泰,字道,又称严道(1921-2002)。幼子云泰,生于1932年,现居美国。
严达先生可能出生于1919年前后。全家福和其它介绍可以在《百年鹤园》苏州民间文艺网上查到。
1983年底,博主去了严达先生家,严达应该64岁左右。严庆祥先生80几岁的晚年照片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对比。84周岁的老人在名片上写这么多小字,可能性不大。可能与博主对谈的是64岁的严达,朱朋友交谈的是助理。
严家的政界人脉很广,田桓、张承宗、刘靖基等名字都在不少文章中交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