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不靠关系”论

世事沧桑 (2025-08-12 15:52:41) 评论 (0)

很多年以来,我一直看到海外,主要是美国了,定居华人关于国内“靠关系”,“美国不靠关系”的言论,以证明美国比较公平,比较适合实现梦想,以及出国是正确的这个藏在内心的终极自我说服。

美国当然给很多人提供了机会,上至富豪,下至难民,谁都能在美国找到一个位置,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地广人稀,资源富集,历史也是移民国家,所以心态比较放宽。所以我常常觉得,美国就相当于世界的深圳,深圳在中国就相当于美国在全球。大家都是新去的或新去没多久的,都充满梦想和活力。有时看到媒体出现“深圳口音”我都纳闷。什么时候出现“深圳口音”了?我的记忆中,如果真有“深圳口音”,好像应该混着一点“腊味合蒸”的味道才对...

中国当然是一个讲关系的社会,以至于guanxi已经成为一个学术概念,获得了正儿八经的研究。但是,真正在国内工作过的人,如我,确实也得承认,关系也并不是一切。首先,关系通常能保证把你送进一个单位,但绝不能保证你在单位的发展。如果一个单位个个都有“来头”,有“背景”,那也就互相抵消了,总不可能轮流去做老总吧。时间长了,还是看实力,当然,如果又有能力又有点关系加持,那是最完美的,但是有关系而没有能力的人,即使在国内的单位一样默默无闻,甚至还被嘲笑 ---“他的儿子就这个样子?”领导也都是现实的,都需要真正有能力的人去做事。

就我看到的认识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很多真的没有背景的农村孩子,80后,90后,在国有大公司,在高校,都发展得不错,现在的高校副院长院长很多都是平民或者农家子弟出身,有的人三十多岁就是几个公司的股东,一个公司的法人代表,都是小镇和农村的做题家出身。要说“关系”,也是自己在工作中一步步建立的,可是,在这个意义上,谁的发展又能脱离“关系”呢?

国内的发展基本上在本科毕业以后就开始了,在正常情况下,除非非常郁闷和不顺利,一个智商正常,能力不错的年轻人在本科毕业以后就能在工作单位持续发展,而跟风去读研究生的反而是适应能力不怎么样,甚至整个人都不怎么样的,所以才会出武汉大学那种奇葩女研究生。定居美国的人首先在于就想出国,对国外有憧憬,而更老一代的一些人还有一些可以理解的作为受害者的历史情结。这部分人里有的人并没有在国内工作过,而是从国内研究生教育直接接到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或许止步于硕士,或者读了博士,当然也堪称安定富足,但是就真正的事业成就感和社会认可来说,可能远远不如国内的一些没有出国一直在一个领域深耕的同学,因为中国人还是在自己的国家更有施展的空间(包括能做的很多事情, 能产生的影响)不管有多少不满(如果仅仅纠结于大房子或挣了多少那是另一回事)。我有例子但实在不想举了,涉及真人,真名实姓,没法说出来。

另外就是美国固然欢迎各国人才(现在也不欢迎了),但基本上也是把中国人限定在极少的领域。国内很多人可能是书画家,是自由职业,可能搞各种各样的事业,但在美国,华人能从事的东西本身就很有限。以本科毕业作为起点,在国内的同学已经不停深耕某个领域,或者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时候,美国的华人里读书的普通人只能被死死限制在读书读书,研究研究,拿到学位,找到工作,然后工作签证,绿卡,一系列问题的轨道,还不提大学教授一个tenure 又能把一个人折腾得死去活来吧。这里还不说明里暗里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你就要说没有这些我也没办法,也愿意祝福你。

我在美国也工作很多年了。可能美国是反过来,进去的时候倒似乎不要“关系”,进去久了,就知道美国人怎么怕马屁(那个肉麻下贱中国人还干不出来特别是自认有点“风骨”的读书人),怎么倾轧, 怎么拉圈子了。多少次私人聚会,多少次谈话和会见会让你知道?我们当然也会觉得,有的老美人根本不怎么样,甚至人品很差,为什么在那个位置上,其实不还是因为“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社会本质确实是一样的。

你一边说美国不讲关系,你也过得很好,一般抱怨印度人搞关系,过得更好,这不也就证明关系在美国的重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