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26集——牧笛上教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牧笛”的旋律如甘露沁潤心田,而張莉正是這首歌的初聲者,將其從樂譜中的音符轉化爲人心深處的共鳴。1996年,這首由著名作曲家創作的歌曲,經過張莉的傾情演繹,成爲一首讓無數聽衆爲之陶醉的經典。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錄音棚,到全國經濟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再到央視的“星星音樂會”,張莉的“牧笛”一路吹響,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更是無數個故事的開端。

一首歌,三次獲“全國聽衆喜愛的歌手”

唱歌的人與聽歌的人,像是牧童與自然,互爲回響。張莉憑藉“牧笛”,三度獲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大自然盃:全國聽衆喜愛的歌手”稱號。1996年11月7日,《全國聽衆喜愛的歌手》節目更是以張莉爲主角,進行了專題報道。一時間,“牧笛”成爲耳邊縈繞的那抹鄉野氣息,飄進了千家萬戶。

武鋼的小朋友和“牧笛”的時光舞步

還記得武漢“九州春潮——全國經濟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嗎?張莉深情獻唱,臺下武鋼的小朋友爲《牧笛》伴舞,那稚嫩的步伐與歌聲交織在一起,像是歲月的倒影。如今,二十多年過去,這些小朋友早已長大成人,但那晚的音樂和舞蹈,早已化作回憶的珍珠,閃爍着歲月的光芒。

“牧笛”的遠行之路

1998年,張莉受邀接受上海有線電視臺的採訪,分享“牧笛”的首唱故事。1999年,她又站上CCTV第三套節目“星星音樂會”的舞臺,續冩這首歌的傳奇。而在2001年的全國慈善頒獎晚會上,張莉的演唱讓人動容,著名歌唱家盛讚“牧笛”演繹得精緻無比,仿佛每一個音符都在講述音樂的生命力。這場晚會不僅見証了她的藝術造詣,更見証了她的慈善精神。

從舞臺到課堂:一首歌的綿延生命

如今,《牧笛》早已從舞臺走向了課堂,成爲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的聲樂教材。這首歌不僅僅是張莉的榮光,更是一代代聲樂學子觸碰藝術靈魂的啟蒙。

牧笛聲遠,音韻悠長。每一次的演唱都是一場對生命的禮讚,而每一個爲之傾聽的人,都成爲這首歌生命中的一部分。在這段音樂之旅中,張莉不僅是歌者,更是一個美好時代的記錄者。

張莉的故事,像一根牧笛,吹奏着一曲無窮無儘的音樂傳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