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送别章立凡:一个亲属眼中的复杂身影
送别章立凡:一个亲属眼中的复杂身影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蒙城客' 的评论 : 一、写作初衷:复杂中的送别,事实中的补白 章立凡的离世,并未有公开讣告。我也是通过多方传言、反复确认,直到维基百科更新,才最终确定消息。心中感慨良多。
作为与他有真实人生交集的亲属,我写下这篇文章,既是迟到的送别,也是在沉默多年之后,向公众呈现他生命中另一面的尝试。
并不是所有的“送别”都要用赞美包装,不是所有的“纪念”都只说好听的话。我相信,真正值得被纪念的生命,不应惧怕真实——哪怕那真实带着裂痕。
二、关于“人死为大”的质疑 许多留言说我“人在死后仍被揭旧事,不厚道”。我理解这种传统情感。但我要说,人死为大,不代表人死之后一切都要变成神话。
章立凡作为公共知识分子,长期以历史书写者与言论表达者的身份出现。他在生前也曾主动重塑其父章乃器的形象,并在多种场合发表“家族叙述”。如今,我作为另一位家族成员,讲出我所知的另一面,这是对公共记忆的补充,而非“报复”或“抹黑”。
三、回应几项具体误解
1. 关于家庭关系:章立凡并非章乃器唯一儿子,长子为章翼军,他是最小的儿子。这一点家族从未回避,也有多方资料可证。
2. 关于家族记述冲突:我的文章内容,与章立凡发表于《儿子眼中的父亲章乃器》一文中有诸多不同。两种版本孰真孰假,愿读者自有判断,不必由我定论。
3. 关于古董案:章立凡在未通知家族其他成员的情况下,伪造签名领取了我外祖父章乃器遗留的文物藏品,最终败诉,法院要求其返还文物。 他后续称部分藏品“已售用于治病”,对300余件下落不明。其后又以“捐献国家”的形式将余下文物交出,获得公众赞誉。对此,我们虽对过程存疑,但家族仍感谢这批珍贵文物最终得以留在国家博物馆。
4. 关于章乃器的形象:我始终认为,章乃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贡献不容抹杀。他的清廉与担当,是后人敬仰的精神坐标。家庭纷争无法玷污他的历史地位。
5. 关于对章立凡的看法:我没有也不愿“全盘否定”他的一生。他在公共发声上的勇气,他对历史研究的坚持,也值得尊重。但这不妨碍我指出他在私人领域的真实一面——尊重一个人,正是允许他不完美。
四、写在最后:真实不代表仇恨,揭示并非报复 这篇文章,从动笔到落下最后一个句号,我用了平和的语气,也努力压制情绪。我并不享受这种“公开表达家族内部纷争”的行为,甚至多年来一直选择沉默。
但如果一个人长期以“真相记录者”自居,那么,当他自己去世之后,别人也有权利讲述他未曾提及的那部分真相。
**真实并非恶意,揭示也不等于仇恨。**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平衡公共记忆的努力。哪怕被误解、被攻击,我依然愿意为此承担。
愿章立凡安息。也愿这个社会,能多一些对真相的包容,少一些对说真话者的羞辱。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散人不闲' 的评论 : 2. 关于家族记述冲突:我的文章内容,与章立凡发表于《儿子眼中的父亲章乃器》一文中有诸多不同。两种版本孰真孰假,愿读者自有判断,不必由我定论。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苏菲娅' 的评论 : 非常感谢您花时间读文并予以反馈,再次与您分享一些细节:
一、写作初衷:复杂中的送别,事实中的补白 章立凡的离世,并未有公开讣告。我也是通过多方传言、反复确认,直到维基百科更新,才最终确定消息。心中感慨良多。
作为与他有真实人生交集的亲属,我写下这篇文章,既是迟到的送别,也是在沉默多年之后,向公众呈现他生命中另一面的尝试。
并不是所有的“送别”都要用赞美包装,不是所有的“纪念”都只说好听的话。我相信,真正值得被纪念的生命,不应惧怕真实——哪怕那真实带着裂痕。
二、此文登载到“新三界”上,引起颇多反馈。例如关于“人死为大”的质疑 许多留言说我“人在死后仍被揭旧事,不厚道”。我理解这种传统情感。但我要说,人死为大,不代表人死之后一切都要变成神话。
章立凡作为公共知识分子,长期以历史书写者与言论表达者的身份出现。他在生前也曾主动重塑其父章乃器的形象,并在多种场合发表“家族叙述”。如今,我作为另一位家族成员,讲出我所知的另一面,这是对公共记忆的补充,而非“报复”或“抹黑”。
三、回应几项具体误解(与您分享针对“新三界”读者)
1. 关于家庭关系:章立凡并非章乃器唯一儿子,长子为章翼军,他是最小的儿子。这一点家族从未回避,也有多方资料可证。
2. 关于家族记述冲突:我的文章内容,与章立凡发表于《儿子眼中的父亲章乃器》一文中有诸多不同。两种版本孰真孰假,愿读者自有判断,不必由我定论。
3. 关于古董案:章立凡在未通知家族其他成员的情况下,伪造签名领取了我外祖父章乃器遗留的文物藏品,最终败诉,法院要求其返还文物。 他后续称部分藏品“已售用于治病”,对300余件下落不明。其后又以“捐献国家”的形式将余下文物交出,获得公众赞誉。对此,我们虽对过程存疑,但家族仍感谢这批珍贵文物最终得以留在国家博物馆。
4. 关于章乃器的形象:我始终认为,章乃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贡献不容抹杀。他的清廉与担当,是后人敬仰的精神坐标。家庭纷争无法玷污他的历史地位。
5. 关于对章立凡的看法:我没有也不愿“全盘否定”他的一生。对于许多章的追随者对于他在公共发声上的勇气,他对历史研究的坚持,也值得尊重。但这不妨碍我指出他在私人领域的真实一面——尊重一个人,正是允许他不完美。
四、写在最后:真实不代表仇恨,揭示并非报复 这篇文章,从动笔到落下最后一个句号,我用了平和的语气,也努力压制情绪。我并不享受这种“公开表达家族内部纷争”的行为,甚至多年来一直选择沉默。
但如果一个人长期以“真相记录者”自居,那么,当他自己去世之后,别人也有权利讲述他未曾提及的那部分真相。
**真实并非恶意,揭示也不等于仇恨。**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平衡公共记忆的努力。哪怕被误解、被攻击,我依然愿意为此承担。
愿章立凡安息。也愿这个社会,能多一些对真相的包容,少一些对说真话者的羞辱。
再次感谢您和所有认真读完那篇文章的读者。
友梨江莉 发表评论于
难听些讲,章乃器不娶却种下种子,出生后也不愿相认,实在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能做出的事情。
虽然他们那个年代多数的“伟人”(特别是中共政权的上层伟人们)在私生活上更烂。
所以,章立凡连“庶出”都不算。其心中难堪酸楚甚至生出愤怒而不愿他人触此创口,都非常可以理解。没有什么可以被鄙视和嘲笑的。
看作者提供的表,没有章乃器娶妻时“离婚”的记录。
是否可以理解为章乃器娶第二、第三、第四任妻子时,都没有与上任妻子离婚?
而且看年表,再娶时上任妻子也都没有去世。难道当时的婚嫁制度是可以娶复数妻子么?
中国古来至清代,好像“妻”只可以有一位吧?后面再娶的,都是“妾”,只要正妻还在。
难道到了民国,反而可以复数娶妻么?
看作者文章, 是否可以理解成章立凡的生母连“妾”都不是?即他只是私生子,而且其父不认其为子。
我与章立凡先生无面识,也未有过文通,只是读过他不少文章。
读他文章的感觉是,无论其三观还是其观点与见识,在中国国内,实属敢言的上乘之作。我很尊敬他。
七十几岁,在今天,走的是早了,是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令人扼腕!
方回回方 发表评论于
章立凡还是不错的历史学家,起码说真话。一个老爷子,有几个女人,生几个孩子,无论旧时代还是新时代,家里都会吵翻天。谁对谁错,他们自己心里知道,谁也搞不出个所以然。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散人不闲' 的评论 : 有什么仇需要复仇呢?您的想象太丰富啦。章立凡从来没有在外公身旁生活过,他一直姓孙,后来改姓章。 您从他自己臆造的故事里得出的信息,是您自己的选择。将一些真相说出来,正如“驻足闻香”所言,给一个立体。
bia 发表评论于
一地鸡毛
散人不闲 发表评论于
我很赞同苏菲娅。
另外,说到他整个70年代都在牢里吧?再根据章诒和回忆录,文革开始时,他是在父亲身边的。
多面的汇总,觉得这可称为“章立凡复仇记”。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驻足闻香' 的评论 : 感谢您中肯的留言!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hr' 的评论 : 陈述坐牢只是说明事实,同样陈述章立凡伪造几位兄姐签字夺取外公古董,已经之后多年的官司,也是事实。 再次感谢您的留言。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hr' 的评论 : 谢谢您的留言,在青田他的冷淡实在是因为我的一篇文章的内容,刺激了他母亲是外公婚外情的结果,这次看到毛驴县令谈及他与遇罗锦断交的缘故只因为提及他不是婚生之事,更加证实,那是他的痛楚与愤怒。“永远的夫妻 ——姥姥王镜娥和外公章乃器”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001/75319/15044.html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mjlmj' 的评论 : 非常感谢您的留言。您看到的是王者香的小儿子刘卫星,他因为没有工作也无处安身,请求陪在外公身旁,那时他年轻张狂,我母亲带着我前去探望外公,不知为什么事情有了争执,他翘着二郎腿指手画脚,外公喝斥他停止。多年后在章立凡伪造我母亲和其他兄姐签字领走外公古董一案上,见到刘卫星,他已经没有了早先的张狂,亲热地和我们打招呼。法庭上与章立凡争吵,一个获取外公全部补贴工资(刘),一个夺取外公古董(章);一个讥讽外公非婚生子,一个怒斥没有血缘的家伙。 之后听说他移居海外,最后客死他乡。他儿子多年前曾经打电话到我们家,可惜接电话的没有留下他的联系方式。您提到的事实:章立凡从未在呼家楼外公家进出,刘卫星和我也对此有过说明,与他自己立传不实的说法成为对比。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驻足闻香' 的评论 : 感谢您的中肯留言!
驻足闻香 发表评论于
我觉的这篇悼文很好,使得章先生的形象更加立体。
人无完人,死去的活着的都一样,写书的看书的也一样。看到自己不喜欢的文字和描述,就质疑作者的人品动机心胸乃是小人之心。
所谓“逝者为大”,是为了“入土为安”,绝不能为了逃避争论而道德绑架。
lmjlmj 发表评论于
章乃器最后几年的岁月是在朝阳区呼家楼一栋居民楼四层两居室里度过, 他只占其中一间,由其第四任妻子的儿子照料并送终, 我没有听到该继子说起章立凡来过. 其时我家住五楼, 正在其上方,搬来两年后方知楼下有此一大人物. 该继子对章照料很是周全, 曾对我谈到章临终前曾对他说:"谢谢你" .其继子酷爱美术, 80年代移民希腊,.
苏菲娅 发表评论于
不好意思,”莆田“应为“青田”。
苏菲娅 发表评论于
章立凡先生·是个谦谦君子,而且在史学上有造诣,我与他有过一面之交,我欣赏他在政史写作中的力求真实的态度。
我理解本文作者“嫡庶”的态度,这是作者的立场与观点,无可厚非。但是,孩子又是何其无辜。章立凡先生小时候去要生活费,会被安排在厨房里吃饭。我看了很心酸,大人造的孽,何必要孩子去承担,孙女士与章既然金风玉露相逢,生下儿子章立凡,又何必与其他孩子区分对待,弃之不教不养。
也许是时代的原因,孙女士活的如此的卑微,还想通过本文作者的母亲与章乃器先生结婚,看来她又天真又愚蠢,根本不懂男人的套路(我可以说“渣男”吗?得罪了)。
我也理解章立凡先生与本文作者在莆田相遇时的冷淡态度,既然你们不把我当一个值得尊重,交往的人,我又何苦巴巴的去热乎你们呢。
缺什么想什么,章立凡既成长在一个有缺失的家庭,他对父爱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他在心中构建一个“亦父亦友”的父亲形象也是可以正常的心理诉求的,我非常理解。要怪,就怪男人太贪心,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要怪,就怪女人们不知道深浅,或是虚荣,或是被“有权有势”的男人强烈吸引,什么男人都敢睡,就不想想自己的孩子将来的命运和心理健康。
至于他以前坐不坐牢的事情,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当作什么大事,在那个年代,多少人被劳动改造,坐牢,甚至被镇压。连今上都有过进少管所的经历。
无论如何,章立凡先生的学术成就是不会因为其他因素可以抹去的。
他晚年身体不好,唉,说实在的,生老病死四件事,一件比一件来的悲烈,谁又敢保证自己最后能够无疾而终呢。
感非常谢本文作者,虽然我有些不同的观点,但本文是真实诚挚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再次感谢。
yhr 发表评论于
章立凡温文儒雅,是个谦谦君子。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赵三生' 的评论 : 写这篇文章就知道有您这种论调,还原一些真实,也是对逝者的尊重。这点还是毛驴县令的留言最贴切。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蒙城客' 的评论 : 无须证明谁是嫡系,只是说明坦荡为上。 无论怎么身份都没所谓,没有必要制造故事掩饰真实。毛驴县令写得中肯,我不过是感叹而已。
蒙城客 发表评论于
我觉得这个外甥女这么极力“澄清"章立凡非婚生,她家才是正宗血缘,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章听到别人说他非婚生感到愤怒,情理之中,却被外甥女拿来作为佐证,证明他确实非婚生,其实有那么重要吗?蒋经国的私生子不也是作出很大的事业吗?自己的小舅作为私生子心里本就充满创伤,这个外甥女作为“正宗嫡系”,拼命要把人家私生子的身世广告天下,何苦来载!
抗战两年 发表评论于
光鲜之下,更多的是不堪
赵三生 发表评论于
逝者为大。有这么个外甥女。sigh。。。
Spring_北美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毛驴县令' 的评论 : 感谢您的留言,其中的内容谈及章立凡对自己是私生子的反应,佐证了他刻意杜撰出自己和我外公章乃器那篇文章的关系:”儿子眼中的章乃器:是父亲,也是朋友“他在父子关系上的渲染,是自己的梦境,令人唏嘘他内心的虚弱,没有承认事实的勇气,实在可悲。许多人对他盲从的吹捧,实在是为了抬高自己,看明白了,权当幽默一笑而过。好奇遇罗锦生气的内容应该会怎样,既然她写出真实,内心一定有平静,而小舅立凡心中的愤怒会随他飘荡在天地之间,遗憾无奈......
毛驴县令 发表评论于
写得如此得体,有一颗仁心,成人们只顾自己一时随性,不顾小崽的死活,人间常事。有一次替人带书给立凡,他和女朋友来取,还把他的一本书送给我,他们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让我妈印象深刻。他们走后我告诉老妈,立凡是章乃器的儿子,老妈很吃惊。遇罗锦曾写过一篇关于立凡的文章提到不是婚生之事,立凡马上和她翻脸,罗锦气急败坏的对我发泄,我只能好言相权。陈小春文章的结尾说得那么的好,要是罗锦看到一定会平静。若不是读到此文,我不知道立凡走了,虽然一面之交,但他们给我的印象良好深刻,他不过大我几岁,既然走了我望他走后轻松,他一定看到陈的文章了,在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