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58年)上海公交汽车、电车行驶路线

五十年代(58年)上海公交汽车、电车行驶路线

     前几年发过几篇有关上海公交汽车、电车行驶路线的博文,一些网友也参与了讨论。由于很多情况是基于大家的记忆回忆,和实际有偏差也在所难免。现在找到了当时的一些资料,贴出让上海的网友和对上海(过去)交通熟悉的网友参考回忆。











 





   1958年,上海公交行驶线路还不多,但已开始增加发展。从这份58年的交通指南可知,58年新增的线路有67路、76路、78路、80路、91路、92路、93路、94路、96路,增加新辟的路线数约为原来的15%。到六十年代年代后,除了线路继续增加,一些原来行驶的路线也不断有所调整(延长或改变部分路段行驶路线)。在这份指南没有见到上海人都熟悉的26路无轨电车(徐家汇经淮海路到外滩海关),有点意外,查了一下原来26路是1960年6月1日开通的。

毛囡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45路、49路都经过常熟路,很熟悉,我姑妈家在东庙新村(好像文革开始后改为东安新村了),去她家就是乘49路。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后来调整过一些线路, 有增有减。 11路环城人民路中华路。
阿拉屋里门口经过的是41路和45路, 41路的终点一头是北站另一头那时叫谨记路龙华路,实际就是龙华镇;45路是从江边码头到曹家渡,我们江南新村的江南厂工人,坐这趟车上班的很多,附近日晖新村有在上钢三厂上班的,也得坐45路到江边码头,乘轮渡过江就是上钢三厂。
而49路就在1958年下半延长到中山南二路东庙桥路(1963年还是64年四清前后成了东安路)口,因为修了东庙(东安)新村,因为东安二村的内二村是市委市政府的宿舍,局级以下的处级科级乃至普通干部, 是需要每天”轧“车子上班的。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都是西方文明带来的
毛囡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
还有15路电车,从徐家汇走衡山路过静安寺再到北京西路。
=============


是的,15路也没在指南里。刚看指南时是注意到没有15路无轨电车,但发博文时忘了15路,只提了26路。年纪大了,写东西出错也多了。查了,15路是1959年12月10日新开通的无轨电车。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在这份指南没有见到上海人都熟悉的26路无轨电车(徐家汇经淮海路到外滩海关),有点意外,查了一下原来26路是1960年6月1日开通的。

=============

还有15路电车,从徐家汇走衡山路过静安寺再到北京西路。
七色花瓣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