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p:從軍用代號到全民越野代名詞

 

 

品牌變通用:商標如何進入我們的語言生活

我們每天開口閉口都在用品牌名,卻常常忘了它們原來是某家公司的獨門財產。更有趣的是,當某個品牌紅到不行、人人喊它時,它反而可能「失寵」——成為法律上無法專屬擁有的通用詞。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中稱為:

Genericization of trademarks(商標通用化)

也可以叫做「品牌名泛化」——原本註冊在案的商標,因為使用太廣、知名度太高,最終不再專屬於原始擁有者。下面試舉三例:

 

經典案例一:Jeep:從軍用代號到全民越野代名詞

1?起源:二戰軍需的代名詞

「Jeep」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二戰期間,當時美軍急需一款輕型、全地形、四輪驅動的軍用偵察車,招標由 Willys-Overland 和 Ford 等公司製造。這款車的官方名稱叫做:GP vehicle,即「General Purpose vehicle(通用用途車輛)」

但士兵們嫌這種編號太拗口,便直接把 “GP” 說成了 “Jeep”(你可以試著念幾次“Gee-Pee”就會發現它聽起來很像“Jeep”)。

一張含有 運輸, 輪, 車輛, 陸上交通工具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2 Willys 搶注商標,Jeep 成品牌

雖然許多廠商參與過軍用 Jeep 的生產,但在戰後,Willys 公司率先搶注了“Jeep”為商標,開始商業化生產民用越野車,從軍營走向大眾市場。

此舉使 Jeep 成為一個註冊品牌,並隨後隸屬於不同母公司(包括 AMC、Chrysler、Fiat、現為 Stellantis 集團旗下品牌)。

3商標泛化:Jeep 已不只是 Jeep

隨著時間推移,Jeep 一詞開始泛指所有越野車或四輪傳動車輛,即便那輛車其實是 Toyota、Land Rover,甚至是中國長城、北京 BJ。

例如:

  • “We took the jeep up the mountain.”(即使車子是 Toyota Land Cruiser)
  • “My dad drives a jeep.”(但實際上是 Ford Bronco)

這種情況讓 Jeep 品牌企業非常頭痛,他們至今仍持續維護商標,強調 Jeep® 是特定品牌名,而非一種車型類別。

 

玻璃紙(賽璐玢薄膜)

你見過糖果包裝那種閃亮透明的薄膜嗎?它的名字叫做 cellophane,是 1908 年瑞士化學家 Jacques Brandenberger 發明的,最早是作為一種高級防水桌布的材料。

同樣,它原是品牌名,後來因為太常被用來泛指所有透明包裝膜,最終在多國失去專屬權,成了普通名詞。

 

經典案例二:維權失敗的自動扶梯

19 世紀末,隨著城市建築越來越高,人們開始探索「機械化樓梯」的可能。最早的原型是會傾斜移動的平台或履帶,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名稱。

到了 1900 ,美國 Otis Elevator Company(奧的斯電梯公司) 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示了一款創新的「自動移動樓梯」產品,正式命名為:Escalator

一張含有 樓梯, 扶手, 室內, 建築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這是該公司技術員 Charles Seeberger 發明的名字,他將這個新詞註冊為 商標

奧的斯公司雖然創造並註冊了 Escalator® 商標,但他們在推廣產品時犯了一個語言上的錯誤:

他們自己在廣告、說明書與市場宣傳中,反覆使用 escalator 作為普通名詞使用。

例如說「我們的新建築配備三部 escalators」,而不是說「配備三部 Otis Escalator® 自動扶梯裝置」。

這導致美國法院在 1950 年 判定: Escalator 已喪失商標保護資格,正式成為英語中的通用詞。

從此之後,任何公司製造的自動扶梯都可以叫做 escalator,Otis 也再無法要求別人不得使用這個詞。

 

經典案例三:Thermos熱水瓶的代名詞,卻不是專利的勝利者

起源:從德國實驗室誕生

在 1892 年,英國物理學家 James Dewar 發明了「真空瓶」技術:兩層瓶壁之間抽成真空,以減少熱傳導,達到保溫效果。他用來存放低溫液態氣體,並未申請專利。

這項技術後來由德國玻璃工匠 Reinhold Burger 改良並商品化,他在 1903 年註冊了一家公司,命名為:Thermos GmbH。名稱由 希臘文 “therme” 熱 衍生,意指「與熱有關的東西」。

Thermos 開始商品化

Thermos 公司將「真空瓶」變成可供日常使用的產品,推出:保溫瓶、保冷瓶、運動瓶等。

1907 年,Thermos 開始進入美國市場,大獲成功。他們的產品被稱為“Thermos bottle”,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保溫瓶」或「熱水瓶」。

一張含有 瓶子, 眼瞼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成功過頭:商標喪失

但和 Escalator 一樣,Thermos 的商標最終也因過度普及而變成通用名詞。這個過程具體如下:

  • 1913 年後,大量競爭對手用 “thermos bottle” 來形容自己的產品
  • 普通民眾、媒體也普遍用「thermos」來泛指所有品牌的保溫瓶
  • 原始公司未能有效制止這種用法(缺乏嚴格商標維權)

結果到了 1963 年,美國法院正式裁定:“Thermos” 在美國市場已成為通用名詞,無法再作為獨占商標保護。

Thermos 成了「語言的勝利者,商業的失落者」——它成了全球熱水瓶的代名詞,但原公司卻喪失了法律壟斷地位。

今天,你在市面上看到的保溫瓶,不論品牌是否為 Thermos,都可能被叫作「一個 thermos」。

有趣的是,日本的 Thermos 株式會社(日本膳魔師公司)如今仍擁有該商標,並是保溫瓶領導品牌。中文譯名多為「膳魔師」,其實是近代翻譯為品牌效果而設。

 

名聲太響亮,反成「公共財」

所以,老哈利就來總結總結,以下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你知道原本都是品牌名稱嗎?

常用詞

原品牌/公司

原本產品

Thermos

Thermos GmbH

真空保溫瓶

Aspirin

Bayer

止痛藥(乙醯水楊酸)

Escalator

Otis Elevator Co.

自動扶梯

Zipper

B.F. Goodrich

拉鍊

Yo-yo

Duncan

溜溜球

Dumpster

Dempster Brothers

大型垃圾箱

 

Fiberglass

Owens-Corning

玻璃纖維材料

 

Google 也怕的動詞化

某些品牌甚至進一步被「動詞化」:

  • to google something → 用 Google 搜尋
  • to xerox a paper → 影印(老派美語)
  • to photoshop a photo → 用 Photoshop 修圖

雖然這代表品牌的巨大影響力,但對公司而言卻是危機四伏。Google、Photoshop 和 Velcro 等企業都曾公開呼籲媒體和用戶不要把品牌當動詞用,否則將影響商標保護力。

 

中文裡也有?

當然有!中文世界同樣存在品牌泛化現象,只是我們不常察覺而已:

日常詞語

原商標或公司

已通用化情況

可樂

Coca-Cola(可口可樂)

泛指所有碳酸可樂

阿司匹林

Bayer 拜耳製藥

常作藥品通用名

洗潔精

白猫牌(最早之一)

現泛指洗碗液

冰棒

Popsicle 的對應譯名

泛用為類別

邦迪

Band-Aid

泛稱創可貼

影印機

Xerox(施樂)機器

泛稱印刷複印機

 

小補充:這些品牌仍在奮戰中(未通用化)

品牌

廠商強烈維權中

Kleenex

面紙品牌 (潔柔)

Velcro

魔术贴粘扣带品牌

Photoshop

Adobe公司 圖像處理軟體

Google

搜尋引擎

Tupperware

密封保鮮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