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倒是当时唯一一个既能保持已有的领土,而且符合国际道义和地缘政治利益的选择,所以并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换另一个领导人,譬如刘少奇周恩来都能做到。而接下来的这件事才是关乎新中国命运的关键之举,只有毛泽东能够做到。
二战后到49年年初,新疆内蒙面临紧迫的分裂危机。事实上,东北的分裂危机更为紧迫。依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军已经登堂入室,占据了旅顺港和中长铁路。中苏同盟条约期限是30年,可以预测的是,苏联不会等待30年条约期满撤离旅顺港,而会在30年内培植东北的分裂势力,促成东北的独立,然后在某个合适的时机并入苏联。条约中就规定大连的行政权,包括人事任命必须经过苏联的同意。俄罗斯帝国干这种事是行家里手了。
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侵犯危害中国主权,中共是有着高度认知的。1949年6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中提出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斯大林当即表示,由于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苏军将撤离旅顺。至于条约怎么处理,等毛泽东访苏时再讨论。
为此,毛泽东于1949年12月6日——建国刚刚两个月——便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行前周恩来告知苏方,毛泽东此访的目的除了为斯大林祝寿,还要同苏方讨论签订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毛泽东要废除蒋介石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同盟条约,与斯大林签一个新的同盟条约。
斯大林知道毛泽东来莫斯科就是想要废除旧的中苏同盟条约,但他就是不跟毛泽东谈,明言告诉毛泽东:苏共中央认为不能废除这个条约。毛泽东把与斯大林的交涉结果告知国内,刘少奇周恩来代表中央给毛泽东打电报,说既然斯大林拒绝了,那么主席还是回国吧。然而,毛泽东没有听从中央的建议,而是赖在莫斯科,不走了。毛泽东有不听中央、自我行事的自主权。
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毛泽东最终让斯大林同意废除旧的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了新的中苏同盟互助条约。这个过程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在我的下一个系列里将有详细叙述。本文着重解析毛泽东为什么要废旧约、签新约?
先讲废旧约。历史学者们对此的回答都是让苏联从旅顺港撤军,归还旅大港和中长铁路。然而,此前刘少奇在1949年6月访苏时,斯大林已经同意从旅顺撤军,那为什么毛泽东还要求斯大林废约呢?一般的解释是从法律上取消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所获得的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也即旅顺港、中长铁路等。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只是一般的解释,很模糊,没有点明斯大林保留条约的具体的目的。
斯大林保留旧约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要保留苏联占据旅顺港的法律依据。有条约在,只要他什么时候看中共不顺眼,马上可以依据该条约重新派兵占据旅顺港。即便不出兵占据,苏联随时可以拿条约来敲打中共,逼其与苏联时刻保持一致。中共在决策时也要想方设法顾及苏联的感受,避免苏联向旅顺港派兵,这就成了套在中共头上的紧箍咒。
第二,斯大林觊觎的可能不止不冻港,不能排除斯大林最终想要吞并东北的意图。
我们可以据此推断,如果该条约还在,毛泽东后来就不可能与苏联展开意识形态之争,更不可能不顾苏联的感受,打开与美国的关系大门。当然,1949年毛泽东还不能料到今后会有这些事发生,但他预见到这一条约会限制他的行动自由,因此想方设法把条约废了。处于强势地位的斯大林心不甘、情不愿地顺从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毛泽东的意志。人们得对历史有多无知才会认为毛泽东惧怕斯大林。
新疆的分裂活动停止了,内蒙古的分裂活动停止了,旧的中苏同盟条约被废除了,代之以新的不含有苏军占据中国领土条款的新条约。对毛泽东来说,没付什么实质代价就得到他想要的所有结果,好像天上掉馅饼砸在他的头上。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就在斯大林同意中方提出的新同盟条约草案的两天之后,斯大林给金日成发了一个电报,同意金日成发动统一朝鲜战争。这是斯大林在朝鲜战争策划中最为诡异的一着:在这之前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斯大林多次拒绝金日成要求发动朝鲜统一战争的请求。然而,在他不得不同意废除旧的中苏同盟条约之后两天,他在朝鲜统一战争的立场上就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许多历史学者,尤其以沈志华为代表,都把斯大林在朝鲜统一战争的立场改变解释为苏联想要谋求获得不冻港。失去了中国的旅顺港,斯大林想在朝鲜获得替代的元山港或其它不冻港。但是这一解释忽略了中苏旧同盟条约对中共的控制作用,也就不能解释为何斯大林在朝鲜统一战争一事上会这么急迫地改变初衷。
早在1949年6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斯大林就已经同意从旅顺港撤军,那个时候他没有急迫地寻求新的不冻港,我们可以理解为由于斯大林仍然握有重新派兵占据旅顺港的法律权利,正好说明不冻港不是他最关心的。同意金日成发动统一战争的决定以及此后对朝鲜的军事援助对中国全程保密,说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针对中国的意味浓厚。
斯大林改变初衷与中苏新同盟条约有关。让我们看一看新中苏同盟条约中关于旅顺港的条款: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其他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侵略因而被卷入军事行动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议及苏联政府同意,中苏两国可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根据地,以利共同对侵略者作战。
十月革命后,苏联遭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围攻。有鉴于此,新中国也面临帝国主义围攻的危险。由于苏联在二战中的崛起,与苏联结盟可以阻吓帝国主义的围攻。我们也需要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当时的中共,包括毛泽东在内,对解放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充分的自信。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度,意味着美国可以随时以天皇的名义召集日本的旧军队,使之与美国的敌对国家作战。二战中日本军队表现出顽强战斗力,令人印象深刻,所以在新的中苏同盟条约中写下这样一条条款:当两国面临日本以及与之勾结的国家进攻时,苏军可以进驻旅顺港,与中国军队共同抗敌。正是这一条给了斯大林改变朝鲜统一战争立场的理由:之前,他反对金日成南下是怕美国干预,现在,他不再怕美国干预了。如果金日成统一朝鲜成功,苏联可以获得新的不冻港,朝鲜会以什么形式——联合舰队或者出租不冻港——为苏联提供不冻港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如果金日成失败,美军陈兵中朝边境,那么苏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留驻旅顺港,对中共形成牵制。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的许多不合常理的表现,使人有理由相信,他宁愿失去北朝鲜,也要拿到驻军中国的合法权利。由于新的中苏同盟条约规定1952年苏军就必须撤出旅顺,所以斯大林急不可待地批准金日成的统一战争计划,想要赶在1952年苏军撤离旅顺港之前重新拿到这一权利。
中共的自主性让斯大林惴惴不安,他要尽一切手段控制住中共,使其不倒向美国。
如果中国不敢参与朝鲜战争,那么美军就将陈兵鸭绿江,新中国也就延续了旧中国的胆怯、懦弱,龟缩在边界线内,依靠驻扎境内的苏军为自己壮胆,仰人鼻息。这也就在事实上失去了独立自主性。
所以,毛泽东做出的抗美援朝决策,是前门拒虎——美国,后门驱狼——苏联。正是从这一层意义上,抗美援朝也是一场独立战争,只不过是在境外打的。虽然与美国交恶,但是让苏联对中共完全放心,彻底放弃了分裂新疆、内蒙和东北的野心,也震慑了苏联想要分裂中国的意图,止住了国家的分裂趋势,奠定了今天的大一统局面。抗美援朝结束,苏军正式撤离旅顺,新中国不再惧怕任何国家侵犯中国,中共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北约已于1949年4月成立,苏联正面临欧洲方向的巨大压力。二战证明,苏联没有在一场大战中同时在东西两端作战的能力,朝鲜战争结束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方战线稳定下来了。1954年5月14日,苏联与东欧八国组成华沙条约组织,全力应对欧洲方向的战略压力。中国帮苏联解除了腹背受敌的后顾之忧。这才有苏联全面援助中国、增加中国实力之举。
人类历史证明,能够赢得伟大战争的国家会接踵崛起,抗美援朝的胜利是当代中国一切成就的基础和前提。
伟大的战争带来伟大的历史转折。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美国白人士兵驱赶300公里,在白人文明当道的世界里竖起了新的有色人种的力量图腾,迅速传到美国国内,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应声而起。运动领导人如杜波伊斯博士、罗伯特等都前往中国,寻求毛泽东的指示,汲取领导运动的精神力量。连列宁和斯大林都没敢干预美国的家务事,毛泽东则大张旗鼓地干预了,两次公开发表支持美国黑人争取民权运动的讲话,受到美国黑人和世界进步力量的广泛赞扬。美国民权运动遏制了世界上最后一股主要的种族主义势力,人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抗美援朝的决策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决策,其胜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幸运或者厄运降临,你要有能力接住。接住了,都是福分。接不住,全是灾难。毛泽东创建、领导、指挥的人民解放军在世人的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为一支可与任何强敌作战的劲旅,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应声而出,打赢了民族独立、复兴的关键一仗,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政治资本。
毛泽东初次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就成为20世纪中下叶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此后,毛泽东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本,为中国谋取了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没有毛泽东的中共能摆脱苏联的控制吗?答案明摆着:不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统一和崛起。
生活在21世纪的人质疑20世纪的当事人:毛泽东为什么不能像印度一样,在美苏间保持中立?这就好比人们来到一条河,看着河上的桥,发出质疑:当年人们为什么不从桥上过河?他们不知道当年这条河上没有桥。是毛泽东建起了这座桥,并且率先从桥上过了河。
顺便说一句,印度之所以能在美苏间保持中立,也是因为中苏同盟建立了与美国西方之间的战略平衡。没有这个战略平衡,没有国家能够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