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 到这里寻找再一春

今天520, “我爱你”。 21世纪以来,中国网络上出现了数字谐音文化。 美国好像不搞这些。 我开始是在深圳社区网络上看到的, 什么886,4个1,1314,520。 然后还延伸成 5201314, “我爱你一生一世”。 但一些人恋爱时的玫瑰常在婚后凋谢,人脑子打成狗脑子。

要说谐音,不应该是521 我爱你么? 谁说中国人不会甜言蜜语。 少年夫妻老来伴。 想离婚的的时候,建议到那里看看。哪里?北京东长安街南边,距离天安门三百米远。有个“南池子”的门楼。

进入这个门楼,就看到金水河沿着红墙下流动,历史上这曾是皇家水系的一部分。 挺拔的垂柳在两岸肆意生长,小桥、小径和一些亭台充满情趣。 2002年经过整治后,这里成为开放式公园。

春夏秋季周围有茂盛的绿地,这个小公园东西长只有500多米。 中间还被南池子大街穿过。 如果去逛王府井、故宫的人, 到这里歇个脚蛮不错的。这就是著名的菖蒲河公园,在故宫东华门外。









这次回北京,有一天下午我去了那里。 北京最中心地带“小而美”的隐秘绿洲,既能感受老北京的历史脉络,又能享受水岸休闲,适合喜欢安静漫步或深度探索城市文化的人。 公园也以老年相亲角闻名。

每周二、六下午,公园西侧的小广场便悄然变身“老年相亲角”。我前些年曾经陪朋友一起去过, 朋友想看看能否给自己的伯父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年伴侣,那时伯母已经去世了好几年了, 两个孩子都在海外。

六七十岁的叔叔阿姨们从四面八方聚来,有的拎着布兜,有的拄着拐杖,三三两两站在树荫下,或低声交谈,或干脆把个人条件写在纸板上:“男,72岁,退休教师,有房无贷”,“女,68岁,子女已成家,寻踏实老伴”…

这里的对话直白得像菜市场砍价,没有年轻人的花哨套路:“您住哪个区?”,“退休金多少?”,“孩子同意吗?”, 偶尔还有人掏出老照片,指着泛黄的相纸说:“这是我年轻时。”。语气里藏着一丝骄傲,又带点忐忑。

菖蒲河公园就在皇城脚下,交通方便。园内保留了一些明清建筑风格,红墙灰瓦的庭院有着气派的王府大门;仿古亭台,还有一个东苑戏楼。带着老北京的文化气味。 

今年我去的那天不是周二、六, 冬天的公园里人很少。长廊下有几个下棋的大爷,我想凑近去看看,被怀疑的眼光吓退。 在公园的一处山石景观墙下,见到一个穿戴合体的阿姨。 我对她笑,“您好”。 阿姨好听的京腔问,“你怎么转到这儿来了”?让我突然感到自己在那里不入流。 







暖和季节的周二、六,皇城根的黄昏恋角落才会飘起寻春的旋律, 冬天平日的下午, 这里充满祥和的平静。 我还记得上次和朋友来, 向一位气质很好的阿姨介绍伯父。 朋友说了伯父的子女都在国外,是个高知,身体很好。 阿姨说, “到了这岁数,谈爱情太虚,谈条件又太俗。可偏偏就是这点俗气,最让人踏实。”。

退休生活,带着岁月过往的气息,成熟地飘荡在公园的小径上。看到过男人把衣袋里插的花送给来搭讪的女人。这大约就是北京,连相亲都带着四九城的霸气和局气。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21世纪以来,中国网络上出现了数字谐音文化。】
最近美国的数字谐音文化也上了新闻。
前任联邦调查局长科米发了一幅照片,在海滩用贝壳拼成的数字 8647,据说是暗杀川普的意思。不过我一直没明白两者的关联。结果科米被他的原单位联邦调查局立案调查。科米自己也是一问三不知,说只觉得贝壳好看。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今天520, “我爱你”。
=========

+1,这个太酷了!!!!

一字值千金! 比欧阳修要强 LOL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520,愿永远相亲相爱!

希望情侣们永远不要象ChatGPT描述的“极致的孤独”中的这样:关系中的孤独:

最深的孤独,往往出现在关系里。

在家庭中,说话的人很多,真正倾听的人很少。

两个人坐在一起,各自刷手机,心却隔着屏幕遥遥相望。

有人婚姻多年,却从未在对方面前流泪,因为连“脆弱”都没处安放。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谢谢鼓励!我去问了ChatGpt,现代人的“极致的孤独”表现在哪里”?给了六七个表现,我就选其中的一个吧:

表达中的孤独:

社交平台看似热闹,却只适合“展示”而非“交流”;

越多人点赞你的人设,你越不敢暴露真实的自己;

你发一条真情实感的朋友圈,只收获寥寥几赞,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多余。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是这样的。 据说一些寡妇也是。。。
==“所谓“极致的孤独”,有这样一种现象:比如那些皇帝死后仍被困宫中的嫔妃,或者被打入冷宫的嫔妃,在深夜只能靠数豆子来打发时间“。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故宫是我年少时去过多次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我也是。 握手! 故宫很值得去, 就是人太多。 如果不在节假日去, 可能还好一点。 我下次有可能想去一次景山, N多年没去过了。 2019年我去了故宫, 出来后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北海。 因为去了故宫再去爬景山, 会比较累。 又要3万步了。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你的几篇故居访问记搜写的极好, 然人印象深刻。 我去故居比较少。 本来想去看看石头胡同和史家胡同, 结果也没去。 时间总是太少, 一下就过去了。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有些文章就是车轱辘话反复讲,作者自己都没搞清楚想表达什么,非得喷点什么才痛快。真应了那句老话: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看着就像一个情绪停留在青春期的老愤青。总之,还是要远离这种负能量的人,长久接触容易让自己的情绪也跟着下沉,影响心态甚至运气。@京妞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我昨天看到有人写道:所谓“极致的孤独”,有这样一种现象:比如那些皇帝死后仍被困宫中的嫔妃,或者被打入冷宫的嫔妃,在深夜只能靠数豆子来打发时间。@京妞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我看一些文章,永远是大批判稿。 这也不好, 那也不好; 这样是错的, 那样也是错的。 然后作者前天的文章就被今天的事实打脸; 去年的文章又被今年的事实击败。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可惜这样的作者是前期老年痴呆, 没有记忆。 LOL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我对这座六朝古都,真是情有独钟。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厚,总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年轻时就爱好历史,如今年纪大了,反而有了更多时间去细细品味这些历史文化。今年下半年回北京,我还要继续去看历史名人故居,还有故宫等等。故宫是我年少时去过多次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若总是带着负面情绪,早晚会活成个深宫怨妇。”, 是滴是滴, 恐怕已经是“深宫怨妇”了。 :)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你讲的太对了。 我也不理解那样的人。 即然那么不喜欢, 可以吧家人接来国外啊, 何必每次回去都搞大批判。 那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嘛。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给康康上茶。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沙发!我回北京,也喜欢去那些公园,感受文化气息。是啊,回国本就是为了看望父母亲朋,享受那份岁月静好的氛围,而不是带着批判和挑剔的眼光去评头论足。做人嘛,入乡随俗,心平气和才好,这才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若总是带着负面情绪,早晚会活成个深宫怨妇。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到处是铁马。 让我想到小时候看蚂蚁打架。。。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那天天气很好, 湛蓝的天。 也不冷。 不过进不去天安门广场让我很沮丧。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其他的都是原创。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两张秋天的照片是朋友的。 应该可以轻易看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