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事件,来源于新华网报道。
当年1月16日,一篇题目是《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实名公开举报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的网络文章引发全国关注。于是,就有了这起著名的“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事件。
案发时间:2020年11月11日
案发地点:济源市政府机关食堂
事件人物:张战伟,翟伟栋、尚娟夫妇
2021年1月16日19点20分,河南省济源市市民尚娟实名举报时任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内容为张书记当众殴打她的丈夫,她在尝试报案等方式维权无果后,无奈选择了网络。
举报文章称,2020年11月11日早晨,张战伟在济源市政府机关餐厅呵斥在此吃饭的济源市政府秘书长翟伟栋,翟伟栋试图解释,却被张战伟“狠狠地打了一记响亮耳光”。
张战伟于2016年8月任中共济源市委书记(正市厅级),曾长期在河南省纪委工作。
济源市人民政府官网“领导信息”显示,举报信中的翟伟栋时任济源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济源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1989年参加工作,长期在济源任职。
张书记为什么要打翟秘书长呢?
在尚娟的举报信中,事情的经过是:翟秘书长到机关小食堂吃早餐,张书记来食堂后,看到翟秘书长在这里吃饭,心里不爽。因为在这个小食堂吃饭是市领导才能够享受的特权,一般人可没有资格到这里吃饭。于是当众呵斥翟伟栋,不是市领导,不是副市长,没有资格进小食堂吃饭,随即喊人将翟秘书长赶走,翟秘书长情急之下上前解释,但张书记仗着自己的领导身份抬手就是一耳光扇了过去。
一幅极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跃然纸上,从头到尾都在强调着从张书记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官威。
举报事件发生后5天,也就是2021年1月21日,济源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河南省委决定:
史秉锐同志任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书记,中共济源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免去张战伟同志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委员,中共济源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人们高度关注这“一记耳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对干部耍官威、搞特权现象的深恶痛绝。在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官气十足、以权压人,“一把手”俨然成了“一霸手”,扭曲了一方政治生态。有权不可任性,妄为不得善果,为政者当警之。
不止网友,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下场,整个舆论场“吊打”一记耳光,文字间抑制不住的怒气喷涌而出。
新华社:在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官气十足、以权压人,“一把手”俨然成了“一霸手”,扭曲了一方政治生态。有权不可任性,妄为不得善果,为政者当警之!
央视新闻: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官威”必须灭,官德不能丢!
新华每日电讯:同样是耳光响亮,“打”出的为官境界天上地下,谁是公仆情怀,谁是耍权弄威,人民群众洞察秋毫。
新闻联播《主播说联播》:当众掌掴下属,这说明打人者对自己的下属缺乏最基本的人格尊重。说白了,就是没把下属当人看。从政先正身,做事先做人。
央视网: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掌掴下属难道是想当“山大王”吗?无论调查出怎样的事实真相,这种不顾他人尊严、扇人耳光的粗暴之举,都有辱斯文,令人义愤填膺,在公德上先输了一着。
一记耳光,引来全网围观。
一记耳光打在别人脸上,心里想的是自己的威风,不但不能给自己赢得信服,反而让所有人都愤怒于为政者滥用权势的肆意妄为,把自己和群众越推越远。对下属暴力相向、欺辱人格,靠这种方式来“立威”,能搞好党内政治生态、团结同志共谋发展、让他人心服口服吗?恐怕很难。
当年1月16日,一篇题目是《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实名公开举报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的网络文章引发全国关注。于是,就有了这起著名的“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事件。
案发时间:2020年11月11日
案发地点:济源市政府机关食堂
事件人物:张战伟,翟伟栋、尚娟夫妇
2021年1月16日19点20分,河南省济源市市民尚娟实名举报时任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内容为张书记当众殴打她的丈夫,她在尝试报案等方式维权无果后,无奈选择了网络。
举报文章称,2020年11月11日早晨,张战伟在济源市政府机关餐厅呵斥在此吃饭的济源市政府秘书长翟伟栋,翟伟栋试图解释,却被张战伟“狠狠地打了一记响亮耳光”。
张战伟于2016年8月任中共济源市委书记(正市厅级),曾长期在河南省纪委工作。
济源市人民政府官网“领导信息”显示,举报信中的翟伟栋时任济源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济源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1989年参加工作,长期在济源任职。
张书记为什么要打翟秘书长呢?
在尚娟的举报信中,事情的经过是:翟秘书长到机关小食堂吃早餐,张书记来食堂后,看到翟秘书长在这里吃饭,心里不爽。因为在这个小食堂吃饭是市领导才能够享受的特权,一般人可没有资格到这里吃饭。于是当众呵斥翟伟栋,不是市领导,不是副市长,没有资格进小食堂吃饭,随即喊人将翟秘书长赶走,翟秘书长情急之下上前解释,但张书记仗着自己的领导身份抬手就是一耳光扇了过去。
一幅极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跃然纸上,从头到尾都在强调着从张书记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官威。
举报事件发生后5天,也就是2021年1月21日,济源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河南省委决定:
史秉锐同志任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书记,中共济源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免去张战伟同志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委员,中共济源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人们高度关注这“一记耳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对干部耍官威、搞特权现象的深恶痛绝。在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官气十足、以权压人,“一把手”俨然成了“一霸手”,扭曲了一方政治生态。有权不可任性,妄为不得善果,为政者当警之。
不止网友,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下场,整个舆论场“吊打”一记耳光,文字间抑制不住的怒气喷涌而出。
新华社:在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官气十足、以权压人,“一把手”俨然成了“一霸手”,扭曲了一方政治生态。有权不可任性,妄为不得善果,为政者当警之!
央视新闻: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官威”必须灭,官德不能丢!
新华每日电讯:同样是耳光响亮,“打”出的为官境界天上地下,谁是公仆情怀,谁是耍权弄威,人民群众洞察秋毫。
新闻联播《主播说联播》:当众掌掴下属,这说明打人者对自己的下属缺乏最基本的人格尊重。说白了,就是没把下属当人看。从政先正身,做事先做人。
央视网: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掌掴下属难道是想当“山大王”吗?无论调查出怎样的事实真相,这种不顾他人尊严、扇人耳光的粗暴之举,都有辱斯文,令人义愤填膺,在公德上先输了一着。
一记耳光,引来全网围观。
一记耳光打在别人脸上,心里想的是自己的威风,不但不能给自己赢得信服,反而让所有人都愤怒于为政者滥用权势的肆意妄为,把自己和群众越推越远。对下属暴力相向、欺辱人格,靠这种方式来“立威”,能搞好党内政治生态、团结同志共谋发展、让他人心服口服吗?恐怕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