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之路(三十一)成交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投资之路(三十一)成交

在持续不断的寻找与实地探访中,终于,那栋九家庭的房产出现在我眼前。

谈价格的时候,我就是按自己能接受的范围,给了个觉得合理的报价。结果出人意料,卖方的经纪人反而觉得我出的价有点高,居然主动提出降低佣金,好促成交易。于是就这么顺利地签了约、做了房检,接着进入律师审阅(attorney review)和贷款流程。

我把所有资料都交给了律师推荐的贷款员处理。这是一家本地的小银行。因为是商业贷款,跟我们的个人收入关系不大。当时我又开心又紧张。只要能贷到款又能保证现金流,我就不用把手里的资金全砸进这栋楼里了。干脆也不多问,贷款员让我准备什么,我就老老实实一项项照办,按要求提交。

但接下来的流程,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顺利。律师介入后才发现,这栋楼的州检查证书(我们俗称“绿卡”)已经过期了。卖方赶紧联系州检查员重新来检查,结果发现问题不少,需要整改的地方一大堆。为了尽快处理,卖家还几次亲自跑到州府去催办加急。

最大的教训,其实还是我当时对商业贷款和多家庭房产交易流程太不了解。律师审阅阶段,其实应该等所有资料都齐全、情况确认无误之后,再去启动贷款流程。

那时候我就是心太急了,结果白白绕了不少弯路,来回折腾了好一阵。整个过程中,我们前后做了三次银行估价更新资源,才终于完成过户。第二次估价时,卖方经纪人还主动提出分担一半费用;到了第三次,我实在不好意思,坚决拒绝再让他掏钱了。像这种可能导致延期的情况,完全可以在合约里提前写清楚:如果是因为卖方的原因导致拖延,产生的额外费用应该由责任方承担。

这期间,律师也帮我注册了公司、申请了税号,还写了公司的管理协议。最后,这笔交易总算是落地了。

幸运的是,通过这次交易,我也认识了那位贷款员。从那以后,我所有的买房操作都用公司名义,每次买房前我都会先把房产信息发给他,请他帮我看看能贷多少,给我一些建议。时间久了,我也就越来越依赖他——说实话,直到现在我还是不太清楚商业贷款额度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协助下,我学会了一个关键动作:每次房子装修完之后,就重新估价、再贷款。

第五年时,当我感觉手头资金紧张、几乎弹尽粮绝时,竟然靠这栋房子再贷出了我当初全部的投资本金,还多拿出了一笔因为房产升值带来的现金。这一下,不光资金回来了,还让我对继续扩大投资、发展资产版图多了一份信心。

也是通过这些操作,我才真正把资产往上提了几层。对我这个一开始不喜欢欠债、买东西就想全款的人来说,这算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我这个爱花钱的人,好像越投越花得起劲了,结果,手里的资产和现金反而越来越多,哈哈哈。

年轮 发表评论于
卖方经纪人好算盘,估计以后你就会请它做经纪人,一个土财主啊
螺丝螺帽 发表评论于
好文, 继续追读
OrangeBread 发表评论于
好事多磨,有了好的商贷关系,以后贷款过程容易得多。商贷是算income property 本身带来的收益。
debit service ratio 一般大于1.25。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