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主动与被动,因心而定

徐徐道来 (2025-07-26 05:19:38) 评论 (4)
最近还在和公司商量退休的具体时间,也时常听到一些来自网上网下的声音:

“你是提前退休,还是不得不退?”

“是被一时情绪左右,还是出于长远规划?”

“股市下行怎么办?社安金会不会破产?”

“六七十岁是事业的黄金期,难道不该继续追求成就感?”……

有些出于关心,有些带着评判。但它们真实反映了很多人对“退休”的理解,尤其是对“提前退休”——这个词,在不同人眼里,意味大不相同。

什么是“主动退休”?什么又是“被动”?

许多人以为,只有在职场春风得意、手握资产、被公司挽留时选择离开,才叫“主动退休”;

而如果是因健康、家庭、职场倦怠或组织变动而提前离开,就成了“被动退休”。

但我更愿意从另一个维度看:

真正的主动,不在于离开的原因,而在于你是否清醒地做出了这个选择。

不是“外界决定你必须离开”,而是“你决定不再继续”。

就像我自己,

并非等到“非退不可”的临界点,才被动止步。

而是在感到内心时机渐熟时,认真盘点自己的状态和愿望,然后,做出选择。

不是逃避,也不是突围,而是看清自己想要的生活节奏,走向它。

主动退休,是一种对自己的负责

很多人不敢退休,并非因为不能,而是因为没有想清楚“之后要过怎样的生活”。

但如果你已经为人生下半场做了安排,比如我:

想把更多时间留给年迈的母亲,哪怕只是牵手散步;

想规律锻炼,慢慢修复长期积压的身心疲惫;

想精简开支,安稳投资,不再为追涨杀跌耗神;

那这份选择,就不只是“退”,而是一次生活重心的转移。

不是“被动退出”,而是“主动归位”。

很多人不是“没有选择”,而是“怎么选择?”。

坚持还是归隐,本就没有高下

我们常被一种叙事左右:

“有价值的人要一直在做事”,

“不做了,就代表被淘汰。”

其实不然。

有人在职场中持续发光发热,享受挑战感;

也有人在生活中找到节奏感,追求松弛与专注。

这两种选择,没有高下,只有适合与否。

关键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我们是否走在属于自己的节奏上。

尾声:顺从本心,无需比较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是:“自由,不在于拥有多少选择,而在于你真的做出了选择。”

退休,对我而言,是告别也是转换。这份选择,是我与自己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