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八六):香山李守坚李松庆兄弟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八六):香山李守坚李松庆兄弟

香山恒美村

早年奔赴澳大利亚昆时栏省(Queensland)打拼的香山 (中山) 县人,许多都集中于该省北部重镇坚时埠(Cairns)及其周围地区。由此,这里也是早期中国小留学生赴澳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地。

李守坚(Sou Kin,或写成Sow Kin或Lee Sou Kin)和李松庆(Choong Hing,或者写成Chong Hing)是兄弟俩,香山县恒美村人[1],前者一九○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出生,后者出生于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兄弟俩的父亲名叫李开(Lee Hoy),大约出生于一八七七年。在十九世纪末(大约是在一八九十年代早中期左右),他就与其兄长李泗(Willie Lee See)一同从家乡来到澳洲谋生,随后在昆士兰北部重镇坚时埠定居下来[2]。他和兄长都在二十世纪初年便拿到了澳大利亚的永久居留身份,这样就可以申请回头纸,回乡探亲,娶妻生子[3]。在取得第一桶金后,约在一九○七年,兄弟俩便在坚时埠合股开设一间名为“利生号”(Lee Sang & Co.)的商铺(以后亦称“利生公司”),店址位于当时的中国城沙昔街(Sachs Street),经营杂货与果蔬[4]

一九二○年,李开回国探亲[5]。次年,澳大利亚开放居澳华人的在乡子弟前来留学,由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负责签发护照和签证的预评估等相关事宜。正在家乡的李开见儿子守坚时年已近十三岁,正是去澳洲留学读书的年纪,遂决定将其办到坚时读书;而小儿子松庆此时年纪尚小,故暂不考虑其赴澳留学事,等过几年长大了再予计较。经与此时在坚时埠的兄长李泗沟通之后,获得后者支持并允诺代为申请和安排相关事宜。一九二一年六月十三日,李泗便作为李开的代理,以监护人的身份填表向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提出申请,为李开的儿子李守坚办理赴澳留学生护照和签证。与此同时,他也为自己时年已满十一岁的儿子李宝胜(Lee Poo Sing)一起提出申请[6],期望届时其子宝胜和其侄儿守坚两个堂兄弟一起赴澳留学,互相有个伴。他以上述自己所经营的利生号商铺作保,承诺每年供给儿子和侄儿膏火银各五十镑,作为他们在澳留学期间的各项开支,要将李守坚和李宝胜哥俩一起安排进入坚时仕低学校(Cairns Boys State School)念书。

位于美利滨(Melbourne)的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接获上述申请后,审核得很快,十天之后便完成了审理。六月二十三日,总领事魏子京为李守坚签发了编号为57/S/21的中国留学生护照,也为他的堂弟李宝胜签发了护照,号码是58/S/21;次日,澳洲联邦政府内务部也为他们核发了赴澳留学入境签证。仅仅过了一天,中国驻澳总领事馆便按照李泗提供的地址,将李守坚和李宝胜附有签证印鉴的护照寄往香港的指定金山庄,由其转交护照持有者并安排行程。而在中国的李守坚得到信息后也动作迅速,很快就摒挡一切,等待赴澳。待订好船票,他便和堂弟李宝胜一起前往香港,乘坐往返于中澳之间的“获多利”(Victoria)号轮船,于一九二一年九月十三日抵达坚时埠。李泗将他们堂兄弟俩从海关接出,住进“利生号”商铺,开始了他们的在澳留学之旅。

在父亲和伯父所经营的商铺兼住家休息了近二个星期,从疲惫的航海旅行中恢复过来之后,李守坚并没有去伯父原先为他安排的上述坚时仕低学校上学,而是于九月二十五日与堂弟李宝胜一起,正式注册入读坚时公立学校(Cairns State School)。二个月之后,据该校校长提供的例行报告显示,来澳不到十个星期的李守坚已经尝试着开口说英语了,其进步之快令人高兴,由是,校长在报告中对他的学习和在校表现都很满意。显然,跟许多当年来澳留学的中国小留学生相比,李守坚的学习主动性更强一些,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就这样,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到一九二二年九月份,当中国驻澳总领事馆向澳洲内务部申请李守坚的留学签证展期时,非常顺利,内务部二话不说,即刻就予以批复。按照这个架势,如果李守坚就这样坚持在这间学校读下去,不出几年,其学业将会大成。

但遗憾的是,李守坚并没有这样做。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也就是在这一学年结束进入暑假之际,根据坚时埠海关提供给内务部的报告,刚刚过完十四岁生日的李守坚就在这里搭乘“长沙”(Changsha)号轮船,突然离开澳洲,前往香港,返回中国去了。至于是什么原因使他在刚刚留学一年之后就离开,海关报告并没有给予说明,更没有提及他是否曾提出过再返澳洲留学的入境签证问题,而此后的澳洲档案里也没有发现李守坚的进一步信息。换言之,此后李守坚再也没有返回澳洲念书。

李守坚离开澳洲回国前,父亲李开已经返回了坚时埠。但在一九二四年,李开再次回国探亲[7]。到一九二六年,小儿子李松庆也满十一岁了,李开觉得也要给松庆和哥哥守坚一个同样的机会,办其来澳读书。因为其兄长李泗紧跟他之后,也在一九二四年底回国探亲并处理在香港的投资与合股生意,直到目前也还未回去澳洲[8],此次申请就无法像上次那样由兄长代劳,而只能求助于朋友。他是准备等待儿子李松庆拿到护照和签证之后,再陪同儿子一起返澳。

一九二六年九月十三日,李开请同乡暨朋友、当时在雪梨的《民国报》担任社长之杨福(Young Hook)[9]作为保证人,代其向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提出申请,办理李松庆的来澳留学护照和签证。还是跟几年前申办儿子李守坚时赴澳留学一样,李开仍然是以其自己有股份并参与经营的利生号商铺作保,承诺每年为儿子供给膏火五十镑,作为其来澳留学之用,包括学费、医疗保险和生活费以及往返中澳之船资等相关费用。因此时兄长李泗仍在国内,也同样想让他的二儿子李宝昌(Bow Chong)与大他几个月的堂兄李松庆结伴来澳留学,以便互相有个照应,故也附上材料,一道交由杨福代劳申请。此时,自一九二一年实施的《中国留学生章程》经修订后,于今年中执行,其中的变化之一,便是中国学生此后来读书须入读私立学校。为此,李开选择了坚时天主教会学校(Convent School, Cairns),让儿子李松庆和侄儿李宝昌一起入读。

接到上述杨福代理李开为其子李松庆和侄儿李宝昌提出的申请之后,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审理相对滞后。因为这是转托他人代为申办,中国总领事馆的审理自然就比较小心谨慎一些。经过二个多月的沟通联络与核对,终于完成了全部的审理。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总领事魏子京为李松庆签发了编号为453/S/26的中国留学生护照,也同时签发了一份护照给李宝昌,号码为454/S/26。

随着修订版的《中国留学生章程》新规在一九二六年的年中开始实施,原先由中国总领事馆负责的签证预评估事务,被澳洲政府内务部收回,即在中国总领事馆签发了学生护照之后,须将申请材料及护照交由内务部评估,通过后才在护照上钤盖入境签证印章。为此,内务部接获中国总领事馆代办李松庆的签证申请后,先向海关查询李开回中国探亲的日期是否与其子李松庆的出生有关。海关很快便于十一月三十日回复,根据出入境记录,李开曾于一九一四年五月至一九一七年五月的三年时间里都在中国探亲[10],这就意味着他与李松庆之间的父子关系成立,无须置疑;其次,作为李开拥有一半股份的利生号商铺,据海关一九一八年度的统计记录,其出口总额为二千七百七十二镑。尽管上述年份的营业额只是作为一个参考系数,但已足够证明李开具有不俗的财政能力,可以负担其子来澳之所有费用。换言之,李开的监护人和财政担保人的资格都没有任何疑议。有鉴于此,内务部便于十二月三日函复中国总领事馆,核发了李松庆的入境签证,但内务部在李松庆护照上落款的签证日期,则是十一月十七日,即护照签发的次日。可能内务部存有以前李守坚的档案,上面已经有李开的财政记录,之所以仍然需要海关核查,显然只是走程序而已。与此同时,因条件相同,李宝昌也同样获得了签证[11]

在中国的李松庆接到护照后,立即收拾行装,订好船票后,便跟随父亲动身启程,从香港搭乘“太平”(Taiping)号轮船,于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七日抵达坚时。但原先要一起赴澳留学的李宝昌,则因父亲滞留处理商务及私事,将其送往香港读书,因而没有跟着一同前来[12]。二月二日,十一岁的李松庆就正式注册入读坚时天主教会学校。根据校长的例行报告,李松庆无论是学业还是操行都还令人满意。

在坚时的这间学校读了一年半之后,李松庆就转学了。一九二八年七月十一日,他被父亲李开送到位于车打士滔埠(Charters Towers)的另一间天主教主办的教会学校——加美乐山书院(Mount Carmel College)念书。车打士滔距坚时约五百公里之遥,是位于汤士威炉埠(Townsville)内陆西南部一百三十多公里的一个矿镇;而加美乐山书院则是寄宿制学校,李松庆须寄宿在校念书。这就意味着不到十三岁的李松庆须脱离父亲,在学校里自己独立学习和生活。而他在这间学校的各项表现,一如在坚时天主教会学校,遵守校规,与同学和睦相处,认真读书,成绩优异,颇受好评。整个学期,波澜不惊。

然而,李松庆只是在加美乐山书院读了半年,到一九二八年下半学期结束放暑假后便回到坚时埠,跟伯父李泗住在一起,因为后者已经于三月份结束在香港和国内的业务返回澳洲,以接替兄弟李开于当年七月份返回中国公干和探亲[13]

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七日,即在这一年的新学年即将开始之际,十三岁的李松庆没有返回学校上课,而是在坚时埠登上路经此港的“彰德”(Changte)号轮船,离开澳洲,经香港返回家乡去了。这个时间,距他抵达澳洲留学,刚好二年整。当然,跟他的哥哥李守坚来澳洲留学只呆了一年的时间相比,他在澳洲的留学时间还是要长一些。但他回国前,没有告诉学校,也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更没有经中国总领事馆向内务部提出再入境签证申请。这说明他跟哥哥李守坚当年一样,一旦决定离开,便没有再返澳洲读书的任何打算。

尽管父亲给了李守坚和李松庆哥俩很好的机会,但他们的赴澳留学显得蜻蜓点水,浅尝即止。不仅如此,他们的父亲李开似乎也在此前离开澳洲回国探亲后,再也没有返回,或许他此后便从上述利生公司中将自己的股份析出,另作发展,因而两个儿子此后也跟坚时埠的利生公司再无瓜葛。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三日,李开填写的向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申领李守坚来澳留学护照和签证申请表。

一九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中国总领事魏子京签发给李守坚的中国护照。

一九二六年九月十五日,李开通过杨福向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申请儿子李松庆来澳留学护照和签证所填写的申请表。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魏子京为李松庆签发的中国留学生护照,以及澳大利亚内务部十一月十七日在护照上钤盖的签证章。

 李开申请的回头纸上的照片,一九○五年。

李开申请的回头纸,一九二四年。

李开申请的回头纸,一九二八年。

档案出处(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档案宗卷号):Sow Kin Student's Passport, NAA: A1, 1923/57;Hing, Chong - Students passport, NAA: A1, 1928/1751


[1] 此处李守坚的护照上写的籍贯是恒尾村,而李松庆则写为恒美村。实则这里的“尾”按粤语广府话发音,即是“美”。故其籍贯实为恒美村。

[2] 李泗生于一八七五年,于一九○○年在昆时栏申请永久居留,获得批准。由此可见,他是在此之前几年便来到澳大利亚的昆时栏发展。见:Lee See, NAA: J2481, 1900-298。

[3] 这是一九○二年李开等人从香港乘船返回澳大利亚坚时埠的海关记录。这个信息表明,在此前一年,李开便得以回国探亲;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他在回国探亲前几年便已来到澳大利亚发展,这也跟其兄长李泗上述的记录相吻合。Alien Immigration - correspondence relating to Chinese passengers on the SS Tsinan March - mentioned are Yee How, Ah Way, Lee Tay, You Que, Ah Get, Ah Pong, Lee Hoy, Ah Soe, Ah Chock, Ah Sin, Lee On and Sue Lang -all were refused landing due to illegal documentation - also mentioned are Johnny Hing, On Kee, Lo Tsung [Sung] Yao, Ah Lee and Ah Yiu, NAA: J3116, 11。

[4] 在当地报纸上看到“利生号”的最早记录是一九○八年八月。见:”Form a navy league - £1200 subscribed”, in Cairns Morning Post, Monday 3 August 1908, p 2。

[5] Name: Lee Hoy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Certificate of Exemption from the Dictation Test (CEDT) number: 298/10, NAA: BP343/15, 3/154。

[6] Poo Sing, NAA: A1, 1935/10658。李宝胜,生于一九一○年六月十一日。

[7]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Lee Hoy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China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EASTERN 16 October 1924 returned Cairns per TAIPING 27 January 1927, NAA: J2483, 384/46。

[8]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William Lee See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China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ST ALBANS 17 December 1924 returned Cairns per TANDA 19 March 1928, NAA: J2483, 385/12。

[9] 见鸟修威省档案馆(NSW State Archives & Records)保存的工商局公司记录:“CHINESE REPUBLIC NEWSPAPER COMPANY”, https://records-primo.hosted.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f/1ebnd1l/INDEX1790293

[10]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Lee Hoy (of Chillagoe)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EASTERN on 26 May 1914, returned to Townsville per ST ALBANS on 12 May 1917, NAA: J2483, 152/11。

[11] Chong, Bow - Student passport, NAA: A1, 1926/20310。

[12] 详见李宝昌的第二次申请留学的档案宗卷:Li Poo CHONG - Student passport, NAA: A1, 1934/1170。

[13]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Lee Hoy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TANDA 24 July 1928, NAA: J2483, 440/14。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