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文章入选大学语文 文字意璄比人还惊艳

江南雨巷 (2015-10-04 16:52:31) 评论 (40)

分享林青霞的一篇心灵随笔 -《有生命的颜色》。最初发表在《南方周末》,2011年入选《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版。

林青霞谦卑地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壮大自己的心理能量,当人生的风暴的来临时,她能平安穿过,到达幸福的彼岸,一切绝不是凭空得来的。

 

转 自学科网:当初金庸的《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曾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称其是文学巨著,足以进入文学史,反对者称其不过只是媚俗的垃圾作品,难登大 雅之堂。这一次,以演琼瑶戏闻名的林青霞既非金庸那样的文学大家,也并没有大量出版的文学作品,却一举被选入《大学语文》的课本,着实让人吃惊不小。然 而,广大网友在议论此事时,却没有当年金庸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时那样大惊小怪,一方面是如今人们的意识更加开放和进步,另一方面是大学教材本身的多样化 要求,面对林青霞文章入选《大学语文》,网友们更多的是包容和期待。  

  态度一  

  文章不错为何不能入选

  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的是一篇《有生命的颜色》,文章中,林青霞娓娓道来与友人交往的往事以及她对各种色彩的认知,文笔清丽流畅。

  除了林青霞的粉丝,赞成她文章入选语文教材的人多是因为欣赏其文笔,因为除了电影里的形象,文字里的林青霞确实给人不少惊喜。

  □都说美女不聪明,林大美人的文笔比她的长相还惊艳啊!  

  □本以为她是花瓶,原来挺有才华。

  □这篇文章有意境有哲理,给大学生看有什么不可以?

  态度二 

  偶像写的当然可以入选

  作为影响一代人的偶像,林青霞拥有无数影迷,她就像青春的童话一样美好。所以,当林青霞的文章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后,她昔日的影迷没有质疑,只有期待和欢喜。

  □现在的大学生还迷恋林青霞吗?他们会不会不知道林青霞是谁?

  □真想回到大学时代,拥有一本有林青霞文章的《大学语文》。

  态度三

  大学教材理应海纳百川

  与中学教材相比,大学的语文教材不需要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大学生的多样个性也要求大学教材兼容并包,这也是林青霞文章入选没有引起很大争议的原因。而网友们接下来关注的是,这篇《有生命的颜色》在大学课堂上到底应该如何讲。

  □老师千万不要讲成传统的“分析中心思想式”啊,只要能讲出它的美感和韵味就好了。

  □上课时最好用PPT多放些林青霞的美图,保管这篇文章深入人心 (最搞笑的建议,哈哈。关键是既要是大美人又要有才方能得到这样的评论。)

 
 

有生命的颜色

文章 林青霞 写于2008年10月7日

  金圣华教授一身枣红出现在我家前院,高雅中透着风韵。枣红穿在我身上,从来没好看过。这颜色经过金教授深浅得宜的搭配,煞是好看。这是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因此每当我想起她,脑子里就浮起红酒的颜色。

   由于我对文学的喜爱,和渴望在英文程度上有所增进,朋友把当时在中文大学教翻译、现在又是翻译学会会长的她介绍给我。即使她的生活非常忙碌,仍然会抽出 时间,在每个星期六的下午,带着她翻译的文章到我家,很有耐心地指导我。我称呼她金教授,她坚持要我直呼她的名字,因为这样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友谊也 就从此展开。

   “沙士”期间我去了一趟美国,因此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回港后,有时我和她会在星期六的下午,相约在半岛酒店喝下午茶。在那儿我们谈文学、谈哲 学、谈艺术。间或也会到对面的艺术中心看画,消磨着很有意义的下午。在交谈的过程中圣华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灵感。有时因为她的一句话,我回家就可写出一篇文 章。

   有一次我们谈到颜色,她很兴奋地告诉我,有几本专门讲颜色的书,每一种颜色都有一本。后来我们在台北的诚品书店找到了。我买了两套,有红色、蓝色、紫 色、白色和黑色,一人一套,我们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像小孩子捧着心爱的玩具一样。向来对颜色没有深刻研究的我,圣华问起来,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小时候很喜欢鲜黄色,因为喜欢那几句歌词:“我的她穿着一件黄颜色的衬衫,黄衬衫在她身上,更显得美丽大方”。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对颜色没什么特别感 觉,好像也无所谓,后来发现,心情不好的时候多数会选灰色衣服穿。也有很多黑色衣服,因为黑色最容易搭配,也最不容易出错。经常买红色衣服和大红口红,却 很少穿也很少涂,只是喜欢那艳红的感觉,市面上有许多红,好看的红却难找,我喜欢那过年的红(正红)。最近钟情于象牙色也喜欢粉紫和暗粉红,这几种颜色给 我的感觉是平和、自然。

  很高兴看到圣华翻译的一本有关颜色的诗集——《彩梦世界》,让我对色彩有了新的认识。譬如这首《紫瓣飘落》:

  紫瓣飘落于

  静止的湖上

  湖水哭泣

  为一张逝去的脸庞

  那脸永不会再次

  映照于湖面

  紫瓣飘浮于

  静谧的空中

  宛如音乐

  几片紫瓣,竟是这样空灵美丽。我想起和圣华到香港艺术中心看完画的时候,她一身紫色纱裙,从石阶上走下。我从石阶下往上看,她那雪纺轻盈的衣裙在风中起舞,正如诗人布迈恪的诗。紫瓣飘浮于空中,宛如音乐。还有另一首《黑与绿》也很优美:

  窥进黑黝黝的池塘

  我瞧见一张脸庞

  给涟漪弄皱

  受绿苇纠缠

  让黑色水鸟穿梭划过

  这脸是我的

  你的,还是一个陌生人的?

  这“黑与绿”让我感觉深沉、忧郁。那张脸是我的、你的和他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曾经遭遇到人世间的苦和无常,所留下痕迹的一张脸。

  记得有一次我和圣华见面,两人不约而同地都穿黑配绿的衣服,我们两人平时没有穿过这种绿,那次刚巧都穿着像绿苇一样绿的上衣,她配黑裙,我配黑长裤,见了面,我们互指对方笑得好开心。那首《红之一》是这样的:

  红在我头颅里尖叫

  以利爪抓住我的脑

  它那红宝的眼睛

  窥入本来永不该瞥的地方

  “红”可以那样恐怖,也可以像瑰丽如宝石的美艳,它能尖叫,它有利爪,原来“红”可以这么有生命力。

  看了这首诗,才让我意识到,我喜欢的是它那种令人惊艳的窒息的感觉,我喜欢它那强烈的生命力。

  圣华喜欢美丽的颜色,她能读出加拿大著名诗人布迈恪的内心世界,并译出以颜色为主题的美妙诗句。透过她的译作,我才知道,颜色不只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和名词,不只代表静止的色素,也可以有动感,甚至充满着生命力.

谢谢阅读!周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