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沈香

歲月沈香 名博

为什么他的出现成为了心理学史上的里程碑?

歲月沈香 (2025-07-05 06:17:57) 评论 (77)
心理学史上的里程碑(十四)

野孩子的进化之路

1800年1月,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一个裸体男孩颤抖着,漫无目的地走进了法国南部阿韦龙地区的一户农家。尽管男孩看起来已有12 岁左右那么大,但他不会说话,不了解人类行为举止,也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他,就是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很著名的野人 —- 维克多。



维克多很快被人们带到了巴黎,几位心理学专家对他进行了检查,其中一位专家宣称他是一个“先天性白痴”。随后,他又被送进法国巴黎聋哑研究所。该研究所所长是一名内科医生,名叫让·马克·加菲帕尔德·伊塔德(Jean-Marc-Gaspard Itard),他对这个野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他取名维克多(Victor of Aveyron)。





在人类的历史上,野人或野孩子的出现并非罕见,维克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那么,为什么他的出现能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呢?

这是恰逢时机的相遇,维克多的出现正是哲学与科学思潮的交汇。据了解,十九世纪初,欧洲正围绕着“人性本质”、“文明起源”、“先天与后天教育”以及“社会化”等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哲学家和科学家们渴望了解:人性中到底有多少是与生具来的,又有多少是后天习得的?于是,野孩子自然被认为是最好的实验品,仿佛为这场争辩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对象”,因为他从来没有受到过人类社会的任何影响。

伊塔德接触了维克多之后不久,他并不同意上述专家的论断,他相信,维克多所显示出来的缺陷并非源于生理,而是源于长期跟人类社会隔绝,而且应该能通过再次的社会化和教育得到恢复。于是,维克多成为了伊塔德测试教育力量的案例,伊塔德试图通过系统训练,让维克多成为“正常的男孩”。

维克多能否最终成为正常的男孩?

伊塔德和助理一起对维克多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训练。

伊塔德首先想弄清楚维克多为什么一个人在野外生活?他在野外到底生活了多久?当人们发现他时,他的身世不详,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被遗弃在森林里的,也不知道他在野外到底呆了多久。根据维克多的行为和身上的大量伤疤,伊塔德得出结论,维克多可能在两三岁时就被遗弃了。维克多的脖子上还有一道伤疤,看起来是被利器划伤的,而这可能是他原来的监护人企图谋杀他的结果。所以,伊塔德最终得出结论,维克多可能有近十年没有接触过人类了。

伊塔德认为,处于纯粹自然状态的人要比许多动物都要低等,因为人类的孩子在独处时,无法正常发育。这里的纯粹自然状态指的是完全脱离人类社会和文化影响的个体,就像维克多这样的人。

我很认同伊塔德的这一观点,人类婴儿在完全自然、孤立的状态下,无法像许多动物那样依靠本能生存和发展。而动物的幼崽通常具备更多的本能行为,它们能够在没有父母教导的情况下生存(如觅食、避敌等),比如,鹿的幼崽出生后很快就能站立和奔跑,鸟类的雏鸟在孵化后不久就能跟随父母学习觅食。可是,人类婴儿则完全需要成年人几年的照顾和训练才能开始在语言、工具使用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伊塔德给维克多制定了适合维克多的一系列教育计划。首先,从训练他走路开始。当他被人们发现的时候,他的行为非常像一只野兽,他不会正常的走路,而是小跑或疾驰。然后,伊塔德训练他一些生活基本技能,比如,吃饭、穿衣、点蜡烛、摆餐具等等。与其同时,伊塔德给维克多提供一个社交环境和愉快的生活环境,从而引起他对人类社交生活的兴趣。伊塔德认为,人类的发展是生物本能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更依赖后者。



伊塔德想通过一些社交生活来唤醒维克多对环境的敏感和反应。他的目标是通过给维克多新的需求和增加社会接触,来增加他的思想范围。

伊塔德和助理教维克多说话,认字,教他用字母拼成单词;教他如何与人打交道;教他如何表达情绪和情感,也教他如何有同理心。



通过五年的系统教育和训练,维克多后来可以正常走路,可以自己穿衣吃饭,也可以帮忙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最可喜的是他能产生情感。维克多在接受教育之前,完全不习惯人类社会生活,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对其他人没有任何的情感期望,没有任何的情感表示。然而,训练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开始接受周围的社会,他对照顾他的家庭教师表现出了情感。她不在的时候,维克多会去找她。最终,维克多表现出了对照顾他的人的感激,也慢慢表现出了同情他人。

维克多的社会行为改变似乎显示出伊塔德对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其实,维克多最终没有变成“正常男孩”,他的进步还是有限的,各个方面依然达不到正常同龄人的水平。

更为令人失望的是,五年的训练始终没有让维克多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在40岁最终去世的时候,仍然一句完整的话都不会说。

然而,维克多失败的案例并未因此而失去价值,伊塔德从中提炼出两大影响深远的结论:

第一,人类某些能力(如语言)的发展有关键期,错过后将难以弥补这个结论对以后的儿童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第二,人类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社会和文化环境。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教育和社会化在人类发展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尤其人类的早期教育和社会化非常重要。

野人维克多的案例让我想起了一句中国古语三岁定八十(《柳庄相法》),用现代语来理解就是,幼儿在3岁前的经历和所受教育对其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习惯,那么,他长大后就更容易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我曾看过一份研究报告,上过幼儿园和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在适应能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和学习状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这点上,与伊塔德的发现不谋而合,进一步验证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当时的伊塔德很不情愿地承认他对维克多的教育是失败的,但是,他的这两大结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970年,法国导演弗朗索瓦· 特吕弗将维克多的故事搬上了荧幕,拍成了电影《野孩子》(The Wild Child ),向世人展现了一个野孩子的进化之路。



《亲爱的你啊》这首歌是电视剧《无尽的尽头》的主题曲,原唱是任素汐。博友晓青和花似鹿葱都写了这部电视剧的剧评。我还没有看这部剧,但学会了这首歌。今天我翻唱这首歌,希望大家喜欢。



亲爱的你啊 我们好久没见

有没有长大一点 破旧的以前

走不出的渔湾 停在荒草漫天

那时家里面 妈妈总在掩面

窗外酒气弥漫 你想你打算

忘掉满身斑斓 长出翅膀飞远

孤单绕着思念 流淌着的不安

每一步每一晚 踩住了 梦魇

你会翻过山 看到万丈晴天

飞鸟正越过海面 你会迎着风

放着胆唱着歌 把风景都看遍

你会翻过山 看到万丈晴天

飞鸟正越过海面 你会迎着风

放着胆唱着歌 把风景都看遍

你会翻过山 看到万里平原

天光正穿过云间 你会握着拳

赤着脚流着汗 攀过千难万险

呃… …

窗外有小孩 哼哼唱

水声荡 远去了一只船

谢谢大家阅读和听歌!祝大家周末愉快!

前段时间一直有谣传,有个预言家预言,2025年7月5日日本和台湾将有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这段时间飞往日本旅行的人大大减少。昨天开始,在美国的亲戚们都纷纷表示关心和关注,要我和先生做好准备:)哈哈…今日(7/5)还没有结束,我在等待着…

7/5 写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