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硕士教育水平的统计学家,我的最高学位相当于美国的MD和MPH。带着这样的背景在当今以数学家们为主体的统计学的公开场合下发表言论将被普遍地认为是狂妄之徒。在众多毕业于美国大学的博士级华人统计学家们的圈子里,我实在是不应该公开称自己是一个统计学家,至多可以说自己是个搞统计的小master(这是他们在公开场合下教导我该如此行的)。在他们的眼里,我只能毕恭毕敬地站在他们的对面聆听他们的高谈阔论。然而,我不齿于当一个这样的小学生,为此我已遭到了这些同行们毫不吝啬、近乎疯狂的谩骂、诋毁、讥笑、嘲讽。在那些头顶着美国大学的统计学博士头衔但却在骨子里浸透了中国历史的鄙俗文化的学者们的眼里,我绝对没有丝毫说话的地位。然而,他们统统错了!我深刻地相信他们遇到了一个另类的挑战者或outlier(离群点。统计学的专业术语,作者注)。他们最终将发现自己将不得不在我的面前低下他们自以为高贵的头颅。这不是因为任何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我用了自己整整十四年饱含着智慧、激情和痛苦的生命,在前人创造的几个简单随机测量(或基本统计方法论)以及自己严谨的逻辑分析和奇特发现的基础上,几乎是独自一人以坚韧的毅力为这门学科筑起了一道崭新的地平线。这很可能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Yes, that is right. 然而,当他们在我的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时,我不希望他们仅仅是对我本人表现出某种尊敬,而是希望他们对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西方的哲学系统表现出应有的尊敬。遗憾的是,在很多自我感觉很好的数学背景的统计学博士们的眼里,哲学是一个与数学相比近乎于胡说八道、只会夸夸奇谈而没有实质而严谨的论证、在现当代历史上已经逐渐走向式微了的鸟东西。他们错了。他们甚至连统计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都没有很好地弄明白。 统计学(Statistics)是在近现代的四百年里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通用科学方法论,其逻辑基础是哲学的认识论而非数学,而它的目的是为人类认识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理性而又精确的科学方法论而不是为了提出、验证或证明什么数学命题。尽管它在其表面形式上充满了数学化的符号和计算公式,但所有的计算公式都是某种分析逻辑的数学式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数学化的认识论,或数学化的认识方法论,但不能说它是一门认识论化的数学。这也就是说,它的本质属性是它是一门哲学的而非数学的分支学科。它在其自身历史上的每一个突破、每一次进步以及每一个新的(正确的或错误的)方法的诞生,都极大地影响了人类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的程序和结论。我们的一切结论都源自方法论。一个错误的分析逻辑将带给我们一个错误的方法论;只有正确的逻辑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因此,一个没有哲学头脑的数学家是没有资格从事统计学的方法论研究的,因为这种缺乏将注定为我们带来深刻的悲剧。 作为一个只有国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育背景的生物统计硕士学位的统计学家,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的研究波及到了哲学的认识论(关于智慧的递进结构与认知的逻辑流程)、数学的基本概念系统(主要是关于常量期望和随机对应等的定义)、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系统地提出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系统、随机变量的九大性质以及关于统计学的七个公理性陈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最优化理论、分段回归中的强制连续性假设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样条模型和Bootstrap法等提出了质疑、批评直至理论上的否定)、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估计的全新算法(主要是自权重定义和正态化的新途径)以及临界回归分析等高级方法论(主要是三分回归分析法)以及经济学中的投资临界控制等。由于哲学、数学和统计学的通用科学方法论地位,我深刻地相信我在上述领域做出的个人贡献将对未来一切领域的科学研究产生相当的影响。由此我敢说,在人类的科学史上从此将无人敢于忽视陈立功——一个从具有了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后便开始从心理上自觉地远离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而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的、来自中国中部地区一个平凡小镇上的普通的中国人。在我个人看来,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其哲学的智慧(一种在严谨的逻辑基础上的复杂思辨)、宗教的情怀(一种在人类理性能够达至的极其渺小的可知和已知的世界面前由该理性对无限和永恒的未知和不可知的世界所展示出的极度敬畏)、艺术的风格(主要是音乐和绘画所体现出的追求形式的完美与内涵的深刻的统一)以及科学的精神(以求真为唯一标准)。如果说科学的思维和方式方法被称为了人类的一种精神,那么,前三者则构成了科学本身完整的精神系统,它们在真正伟大的科学探索中缺一不可。此外,尽管我只是一个毕业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微不足道的人,由于我从小受到的家庭和文化的影响,多年来,我的思维兴趣也触及到了国际关系以及其它的政治性话题。 此时此刻,当我站在了这道由我亲手筑成的斩新的地平线上,我感到了一丝的自我满足: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无论干什么都要有所作为,也基本完成了自己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使命。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我希望自己能够以平常的心态承受不可预测的未来,一如过去的几十年里以平常的心态承受着童年时代的快乐和屈辱、初恋时至高无上的巨大幸福和无以复加的深刻痛苦以及最近的十五年里充满了艰难困苦和成功喜悦的日子一样。 记得在与初恋的她痛苦地分手时我不曾乞求、埋怨、责备、激愤、……过她半个字,我只是根据对自己已经走过的人生道路的直觉判断对她说过:“我自信自己决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而我对于你将永远是一个谜!”现在,这个谜的底正在逐步被揭开。因此,我想写点什么来为自己的下一步作点铺垫和预测,并籍此与所有人分享我的已成为过去的人生经历。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面包,即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我从小属于那种比较喜欢读书之类的儿童。不过,这一习惯在成年后并未持之以恒,但依然有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分别是:
[点评] 进大学后第一学期读的第一本传记,写的是关于美国黑人农学家Booker T. Washington的故事。它帮助我树立了忠于职守、精于实干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居里夫人传》
[点评] 与大多数人的读后感几乎一样。人人必读。
统计学类
杨树勤主编的《卫生统计学》(第一、二版)
[点评]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应用统计专业的教材。概念简单而清晰,方法系统而实用。对于任何初入统计学之门的人来说不可或缺。如果说在大学的专业课程中以130学时的时间学完第一版后仅仅对统计学知道了一丁点的皮毛,尚未搞清楚它的基本逻辑以及它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科,那么,离开政治辅导员岗位后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对第二版的自学结果则令我由此发现了我的人生的新大陆,读完后我就立刻相信我将会在此领域有所作为。屈指算来,距1991年2月至5月间在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的国家二级教授周有尚先生那里帮忙时自学第二版《卫生统计学》从而发现这块新大陆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天啦!我的二十年生命!!在这个不堪回首的二十年里,我终于在这块新大陆上用自己的智慧、激情、痛苦和顽强的毅力为统计学筑起了一道崭新的地平线!!! 这个伟大的新地平线上最亮丽的风景是三分回归分析法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自权重曲线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权重期望估计。前者的基本算法将适用于一切回归分析的临界模型拟和,而后者将彻底取代经典的粗糙的t-test和rank sum test,并为改造目前所有建立在最优化准则基础上的高级方法论提供强大的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with us. A truly sophisticated article. I applaud on your words about how God is the eternal support inside of your heart, I , do feel the same way. Be yourself is the true key on the way to success. You have already set yourself free out of the cocoon of the restriction side of Chinese culture. Fly freely my friend, because there is no limit but the sky!
我是一位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硕士教育水平的统计学家,我的最高学位相当于美国的MD和MPH。带着这样的背景在当今以数学家们为主体的统计学的公开场合下发表言论将被普遍地认为是狂妄之徒。在众多毕业于美国大学的博士级华人统计学家们的圈子里,我实在是不应该公开称自己是一个统计学家,至多可以说自己是个搞统计的小master(这是他们在公开场合下教导我该如此行的)。在他们的眼里,我只能毕恭毕敬地站在他们的对面聆听他们的高谈阔论。然而,我不齿于当一个这样的小学生,为此我已遭到了这些同行们毫不吝啬、近乎疯狂的谩骂、诋毁、讥笑、嘲讽。在那些头顶着美国大学的统计学博士头衔但却在骨子里浸透了中国历史的鄙俗文化的学者们的眼里,我绝对没有丝毫说话的地位。然而,他们统统错了!我深刻地相信他们遇到了一个另类的挑战者或outlier(离群点。统计学的专业术语,作者注)。他们最终将发现自己将不得不在我的面前低下他们自以为高贵的头颅。这不是因为任何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我用了自己整整十四年饱含着智慧、激情和痛苦的生命,在前人创造的几个简单随机测量(或基本统计方法论)以及自己严谨的逻辑分析和奇特发现的基础上,几乎是独自一人以坚韧的毅力为这门学科筑起了一道崭新的地平线。这很可能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Yes, that is right. 然而,当他们在我的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时,我不希望他们仅仅是对我本人表现出某种尊敬,而是希望他们对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西方的哲学系统表现出应有的尊敬。遗憾的是,在很多自我感觉很好的数学背景的统计学博士们的眼里,哲学是一个与数学相比近乎于胡说八道、只会夸夸奇谈而没有实质而严谨的论证、在现当代历史上已经逐渐走向式微了的鸟东西。他们错了。他们甚至连统计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都没有很好地弄明白。 统计学(Statistics)是在近现代的四百年里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通用科学方法论,其逻辑基础是哲学的认识论而非数学,而它的目的是为人类认识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理性而又精确的科学方法论而不是为了提出、验证或证明什么数学命题。尽管它在其表面形式上充满了数学化的符号和计算公式,但所有的计算公式都是某种分析逻辑的数学式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数学化的认识论,或数学化的认识方法论,但不能说它是一门认识论化的数学。这也就是说,它的本质属性是它是一门哲学的而非数学的分支学科。它在其自身历史上的每一个突破、每一次进步以及每一个新的(正确的或错误的)方法的诞生,都极大地影响了人类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的程序和结论。我们的一切结论都源自方法论。一个错误的分析逻辑将带给我们一个错误的方法论;只有正确的逻辑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因此,一个没有哲学头脑的数学家是没有资格从事统计学的方法论研究的,因为这种缺乏将注定为我们带来深刻的悲剧。 作为一个只有国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育背景的生物统计硕士学位的统计学家,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的研究波及到了哲学的认识论(关于智慧的递进结构与认知的逻辑流程)、数学的基本概念系统(主要是关于常量期望和随机对应等的定义)、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系统地提出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系统、随机变量的九大性质以及关于统计学的七个公理性陈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最优化理论、分段回归中的强制连续性假设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样条模型和Bootstrap法等提出了质疑、批评直至理论上的否定)、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估计的全新算法(主要是自权重定义和正态化的新途径)以及临界回归分析等高级方法论(主要是三分回归分析法)以及经济学中的投资临界控制等。由于哲学、数学和统计学的通用科学方法论地位,我深刻地相信我在上述领域做出的个人贡献将对未来一切领域的科学研究产生相当的影响。由此我敢说,在人类的科学史上从此将无人敢于忽视陈立功——一个从具有了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后便开始从心理上自觉地远离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而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的、来自中国中部地区一个平凡小镇上的普通的中国人。在我个人看来,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其哲学的智慧(一种在严谨的逻辑基础上的复杂思辨)、宗教的情怀(一种在人类理性能够达至的极其渺小的可知和已知的世界面前由该理性对无限和永恒的未知和不可知的世界所展示出的极度敬畏)、艺术的风格(主要是音乐和绘画所体现出的追求形式的完美与内涵的深刻的统一)以及科学的精神(以求真为唯一标准)。如果说科学的思维和方式方法被称为了人类的一种精神,那么,前三者则构成了科学本身完整的精神系统,它们在真正伟大的科学探索中缺一不可。此外,尽管我只是一个毕业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微不足道的人,由于我从小受到的家庭和文化的影响,多年来,我的思维兴趣也触及到了国际关系以及其它的政治性话题。 此时此刻,当我站在了这道由我亲手筑成的斩新的地平线上,我感到了一丝的自我满足: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无论干什么都要有所作为,也基本完成了自己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使命。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我希望自己能够以平常的心态承受不可预测的未来,一如过去的几十年里以平常的心态承受着童年时代的快乐和屈辱、初恋时至高无上的巨大幸福和无以复加的深刻痛苦以及最近的十五年里充满了艰难困苦和成功喜悦的日子一样。 记得在与初恋的她痛苦地分手时我不曾乞求、埋怨、责备、激愤、……过她半个字,我只是根据对自己已经走过的人生道路的直觉判断对她说过:“我自信自己决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而我对于你将永远是一个谜!”现在,这个谜的底正在逐步被揭开。因此,我想写点什么来为自己的下一步作点铺垫和预测,并籍此与所有人分享我的已成为过去的人生经历。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面包,即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我从小属于那种比较喜欢读书之类的儿童。不过,这一习惯在成年后并未持之以恒,但依然有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分别是:
[点评] 进大学后第一学期读的第一本传记,写的是关于美国黑人农学家Booker T. Washington的故事。它帮助我树立了忠于职守、精于实干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居里夫人传》
[点评] 与大多数人的读后感几乎一样。人人必读。
统计学类
杨树勤主编的《卫生统计学》(第一、二版)
[点评]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应用统计专业的教材。概念简单而清晰,方法系统而实用。对于任何初入统计学之门的人来说不可或缺。如果说在大学的专业课程中以130学时的时间学完第一版后仅仅对统计学知道了一丁点的皮毛,尚未搞清楚它的基本逻辑以及它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科,那么,离开政治辅导员岗位后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对第二版的自学结果则令我由此发现了我的人生的新大陆,读完后我就立刻相信我将会在此领域有所作为。屈指算来,距1991年2月至5月间在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的国家二级教授周有尚先生那里帮忙时自学第二版《卫生统计学》从而发现这块新大陆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天啦!我的二十年生命!!在这个不堪回首的二十年里,我终于在这块新大陆上用自己的智慧、激情、痛苦和顽强的毅力为统计学筑起了一道崭新的地平线!!! 这个伟大的新地平线上最亮丽的风景是三分回归分析法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自权重曲线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权重期望估计。前者的基本算法将适用于一切回归分析的临界模型拟和,而后者将彻底取代经典的粗糙的t-test和rank sum test,并为改造目前所有建立在最优化准则基础上的高级方法论提供强大的理论和方法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