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迪儿 (2025-07-06 14:35:35) 评论 (3)

写完斗牛,思路跳跃到巴塞罗那的高迪,快写完的时候才发现,完全忽视了旅游热点城市,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那场不期而遇的斗牛带来的震撼,让三天的马德里漫游,几乎失去了色彩。为了保持游记空间上的和内容上的完整性,有必要写一篇马德里的流水账。



我们的第一站,是马德里市中心的太阳门广场(Puerta del Sol),广场呈半圆形,街道放射状向外延申。蹭了一个英语旅行团的讲解,得知这个熊与草莓树的雕塑是马德里的城市符号,象征着这座城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强调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这位英俊的骑士是卡洛斯三世国王,马德里人用这样的方式纪念他,感谢他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广场上有个不起眼但很重要的地标Kilometer Zero,它是西班牙全国公路系统的起点,所有国家公路的公里数都是从这里开始计算。



广场上最大最奢华的商业门面是苹果店。我还发现,在马德里最繁华的商业街上,很多耳熟能详的美国品牌和快餐,都拥有自己的门店,我看到美国文化对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现在经常说的软实力吧。



沿着广场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往外走,沿途都是典型的象征欧洲全盛时期,散发着强烈文艺复兴气息的宏伟建筑。





正前方环形的巨大广场和广场上汹涌的人潮挡住了我们的去路,顺势走进一栋开着门的建筑,糊里糊涂买票上了顶楼。这座高大漂亮的建筑名叫 Circulo de Bellas Artes,它的天台是俯瞰马德里的最佳地点。我拍了一张下面广场抗议人潮的盛况,问了一下,这是一场和医疗保健有关的抗议示威。



Retiro Park是马德里的最大的城市公园,它的宽广和美丽让我联想到纽约的中央公园,它们是寸土寸金的都市中心最奢侈但同时也是最便宜的存在,拥抱着每一个亲近它的人,无论贫富。





打卡第二天,午餐尝试了一家东北小哥开的麻辣锅,大快朵颐之后,即刻进入昏昏欲睡模式。烈日当头,迷迷糊糊中,跟着老公且歇脚且观景。我们参观了San Miguel大市场,也走过了马德里歌剧院,有图为证。





走过一个广场的时候,我机械性的对着广场雕塑掐了几张照片。快走回旅馆的时候,想起老公的当日攻略,其中关于座堂吉诃德的内容,不知为何没看到。这一问,被老公幸灾乐祸地鄙视了一番:午饭后我们走过了西班牙广场,广场中心的雕塑,正是塞万提斯纪念碑和唐吉可德雕像。看你当时照相时无精打采的样子,以为你对他没兴趣,没敢提醒你。惭愧呀,不学无术加懒惰的人,附庸风雅都会闹笑话。



现代手机的清晰度真高,我把上面的照片裁剪放大,得到了一张说得过去的打卡照。青铜雕像前面的是骑着瘦马的堂吉诃德,后面是骑着毛驴的仆人,上方的雕像是《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



Prado Museum是马德里最著名,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美术馆之一。在我看来,它和巴黎卢浮宫,梵蒂冈博物馆等世界级博物馆比以来,还是底气不足。它的馆藏,主要是西班牙艺术家的作品,其中,鲁本斯大概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位画家。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名画《蒙娜丽莎》最著名的赝品《普拉多的蒙娜丽莎》。据科学分析,这幅画的绘制时间几乎与达芬奇的原作一致;可能是达芬奇工作室的助手或学生所画;使用与原作相似的技巧,结构草图。科学家发现,它在许多细节处理上,与卢浮宫原作同步变化,显示它是边看原作边画的复制品;它的保存状况更好,背景更明亮,山水更清晰。我把从网上找到的照片比较了一下,在我看来,原作中蒙娜丽莎的眼神和微笑,似乎的确更神秘莫测一些。

达芬奇的原作



普拉多的蒙娜丽莎



西班牙皇宫是马德里不可错过的景点,参观的时候,我忍不住拿它和法国的凡尔赛宫做比较。它们是各自国家王权和国力还有建筑艺术到达顶峰时期的作品。不知是否因为西班牙皇宫晚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或者,因为西班牙石材供给丰富,西班牙人更贴近于自然审美,比起繁琐的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西班牙皇宫风格显得简洁现代一些,色彩也素净许多。



金灿灿的凡尔赛宫



尽管王室并不常住,西班牙皇宫依然是王室的官方居所,并同时用于国家仪式和外交招待等。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纵观历届西班牙国王,用的最多的名字是“卡洛斯”和“阿方索”。问了一下Chat,答案是这两个名字在西班牙王室中具有深远的历史传承和王朝象征意义。重复使用特定名字,有助于强调王权的历史延续性,强化公众对王权的文化认同。墙上挂的西班牙王室的照片。



参观皇宫等队的时候,我看到了这个把自己扮成棕熊的杂耍者,正在费力地把自己塞进棕熊的皮囊中。这是一个烈日炎炎大热天,我穿着短装都汗流浃背,无法想象他套上熊皮后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