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飞行员当年胶州湾畔获救纪实
芮少麟
这篇史实,经八十年来时代变幻,笔者查核忆录维艰,成文不易。美飞行员获救经过与文稿整合梳理数十年间的危艰重重,既庆幸于当年爱国军民对飞行员的生死救援,与嗣后抗日游击队的安置隐蔽,能在文学城海外版推出,也得益于先人庭训与友情人士的史料沟通责任感,述如下。
1945年9月中旬日本宣告战败后,家父在重庆由铨叙部简派赴青岛特别市市政府设建人事处,因青岛远在东部边缘,渝地军机航班,难于安排,拖至10月25日父亲登机离渝时,中美两国在汇泉广场联合举办完侵华青岛日军受降仪式已毕。10月26日下午同机飞抵青岛特别市的入政者,当晚在八大关下榻的欧式宾馆,由崂山入市接收及主掌市政要务的李先良市长,设迎宾宴洗尘。李市长席间,恳示从大后方飞青不易,及抵青履职者未能目睹到日军受降式之盛大的遗憾等,又与家父数名相熟友人寒暄过鲁西抗战分手后的离情。席间姜黎川等还穿插讲叙了青岛在鲁东八年抗战及去春救援美军飞行员威廉.兹普利曼的简要经过。姜部,原隶属鲁东行署,胜利后姜改任青岛市代议长,当时中美大事繁多,联系安排赴美本土的军机安排细节,不易多言,飞行员后续返国,事宜不详。随国共内战爆发与时局逆转,及内战延续后的时移政迁,中美关系转趋恶化,该起营救史实,经时日淘洗,亦烟消云散。
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肃反、反右政治运动期间,父亲病休在家,全国各地政审外调人员登门寻家父外调青岛前市政府人事档案详情者,络绎不绝。我已是高中生,曾听闻父母在家谈及前述美飞行员获救往事点滴,因与家父无涉,只是忆旧花絮,更属与政审外调无关的另类话题,却成为我对青岛地区史实饶有兴趣的一个关注点。
家父基于文官考试业绩,及抗战期在国民政府任过高级职务,于重庆参加过两次中训团有绩等,他六十年代初期,是省市政协特邀文史资料撰写组成员,与北京及省市各级政协文史办,多有一点联系,只是按一个不愿南渡北归的文化人本分,写点个人时代经历与见闻而已。耳濡目染下,1983年笔者成为青岛市政协委员后,与青岛市政协文史办,遂根据同一原则,也有些“参政议政”的必须往来。历经十余年的关注频询,些许史料线索,亦渐趋明朗。
八十年代末期,听当年参与救援美军飞行员的姜黎川部未能南渡者的亲友,与青岛市政协文史办曾接触过,讯息传递者与笔者只间接相识,而当事人已年迈,是否在世,亦未可知,甚憾。1993年笔者转政协联谊会后,又听到青岛市政协文史办已将部分审查属实,却又难公开见诸社会报道的史料文字,按上级规定纳入内部资料出版,供研究使用。笔者即从相熟者处,从研究角度得到一些内部成集版本。阅后从1992年版《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里,竟见到“踏破铁鞋无觅处”由赵实甫署名的《救护美国飞行员威廉.则普利曼》文讯,验证了美飞行员被救援的真实性。
美国二战时飞虎队在大西南云贵川湘渝等地广大空域范围支援中国战略物资运输,打击日军的诸多战例空战业绩,在抗战区的广大地域,皆为人知,已垂史册,但飞虎队在中国东部的军事行动,却未见有报道。胶济铁路东端青岛,是与日本国内重要物资运输的主要连接点,胶济铁路上方空域,已早为日美双方的争斗要冲,有过诸多美军第14航空队飞机袭击日军的空地交锋,但沦陷区日伪讯息封锁,鲜为人知。那时美军该地域的战绩和日军受损的真实状况,尤属绝密。
飞虎队战机起飞地点,距胶济铁路东端青岛的航程远,往返困难,由中国战区协调。第14航空队战机东袭,着重以胶济铁路的桥梁、港口、军营、机场为目标,尽力破坏运输补给。航空队的P51型单座军机,以袭击军用机车致其瘫损,为战术目的。
笔者六十年代初,与熟友之父安茂均老先生闲聊,其受过时代委屈,耿直健谈。安老伯父,曾任职过日据期间及抗战胜利后的青岛港监总工,也知晓家父的为人处世,我们的交谈,有相通理解。他曾对我关注的二战日美在青的空中“故事”,略透过点滴未曾耳听过的“新闻”。
他称为避美机空袭造成受损,他身处职责,曾被授命在专业码头与铁路衔接处,有过港区机车掩体设计,该项目成功后,还被胶济铁路采用过。他说,沦陷区也是中国战区覆盖的一部分,美第14航空队战机从西南大后方远程奔袭而来,对轰炸投弹不仅难以实施,也无必要,是远程美机的战术短板,对此,日方也早有预估优势,其工程意图主要为减少空袭对运输造成的受损为目的,才提出这个要求。后来,确定在该预计区位段的左右两侧,筑一段高大石墙,空袭前机车驶进墙内隙缝,以减少上空飞机扫射的破坏力度。第十四航空队的P51型飞机,性能好,俯冲时能仄立飞行,往复强攻,扫射躲在石墙内的机车。安老称沦陷区的工程师只能从技术角度和材质要求上尽量敷衍,尽力降低石墙设计高度,以尽爱国之情。
每当盟军机群来青岛地区上空时,日军发出空袭警报并组织对空火力射击,普通日本人须进防空洞躲避,日军则以各种武器对空合击,中国人则不肯进洞而远处观战者居多。
1944年春季,十四航空队在青岛地区上空参与对日军的战事活动增加,沦陷区的抗日军民关注度,随之提升。由于鲁东崂山等地的抗日根据地较青岛的城市沦陷区,对友军有一定的支援救护能力,在华的美军飞行员军用地图上,皆有中国战区提交显著的抗日根据地红线图标志范围,是飞行员出航时必须牢记的事项,以备不时之需。四月里一天,美军若干战机在袭击青岛港与胶济铁路某衔接区时,一架P51战机被日军高射机关炮击中,它摇摇摆摆地勉强向西部飞越过胶州湾上空,按飞行图上的标注方向,在临近胶南县小珠山区域坠落前,飞行员跳伞,伞具移降在崂山余脉胶南小珠山一带。
日军通信技术发达,美军机被击伤后的飞行状态,显而易见,青岛方面胶州湾沿线日军已有反应,胶县城日军数辆满载士兵的汽车、摩托车已出了县城,沿公路向美机可能降落的胶南方向赶去。当时鲁东抗战的姜黎川部正在小珠山一带根据地活动,见有美机可能坠落,为力争赶在日军抵达前,利用熟悉当地的地理优势,由其一团团长韩福德率部前往,力争施以救援。当他们赶到现场时,见美国飞行员跳伞时已跌伤腿部。他耳朵上还扣着耳机子,看到围上来许多中国士兵,有些惊慌。韩团长通过会英语的×××向他说明:“我们是抗日游击队,是来救你的。”,这时他脸上露出了笑容,神情不再紧张。
他们找到已毁坠飞机时,飞行员称“机上必要物件已取出,飞机机体必须要就地销毁,不能让它落入日军手中”。于是韩团长立即派人焚烧飞机,美国飞行员望着熊熊大火,点头示可满意,接着由身强力壮者背起他,撤离现场。
走出不多远,由胶县城开出的5辆满载日军的汽车已赶到小珠山附近,见到飞机已被烧毁,飞行员也被游击队抢走,就向姜部开火,力图拦截及抢夺下飞行员。韩团长利用熟悉地利的优势,指挥部队与优势日军展开战斗,副营长傅伯诚(黄埔17期毕业生)在此役中,当时不幸阵亡。韩团长见护卫美飞行员的人,已安全撤离,便适时撤出战斗地区。日军无着,败兴而归。
被抢救的美飞行员名叫威廉·则普利曼,据赵文称:他在游击队护卫下,到宿营地后经医官检查腿部撞伤,并不严重。他随身携带着《空军手册》,内有图片和文字说明,是供在太平洋地区作战使用的。赵实甫懂英文,曾翻看过这本小册子,记得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如果飞机被迫降在无人岛屿时该怎样求生?可供食用的动、植物有蜗牛、蛤蜊······,蛤蜊虽然生活在高盐分的海水里,但它体内所含水分是不带盐分的,吃此物可解决饮淡水题。”他还带有一本《中国地图册》,凡中国各省区有抗日游击队的区域均用红点标明。当时他的座机受伤后之所以努力操纵向海面飘翔,就是因为他从地图上得知小珠山一带有抗日游击队。威廉·则普利曼还向游击队展示出一条白绸带,上面印有“友邦人士,来华助战,凡我军民务必予以援助,所需物资由军事委员会偿付。”的中文字样。为保障飞行员安全,姜部对威廉的住所严格保密,即使内部人员也不得随便与其接触。韩虽在姜部上层机关作事,但很少同威廉见面,不过其堂兄姜澄川还时常告诉过韩一些有关情况。军医很快医好了威廉的腿伤,姜黎川、姜澄川等要员经常对威廉进行安慰,并派人到青岛、胶州等地购置西餐餐具,专做西式菜点供他食用,威廉对此深表感激。过了一段时间,他曾提出要穿中式服装、吃中国饭菜,以便利随军行动,游击队满足了他的要求。威廉·则普利曼为人很好,我们同他混熟了,就问他为什么提出不吃西餐?他说:“这些日子,我看见中国老百姓太苦了,生活水平低,又在艰苦的抗战时期,我不能给中国添麻烦。”他不会使用筷子,吃面条用手抓,结果烫得疼痛难忍。后来发现他特别爱吃包子,游击队就蒸一些,让他装在背包里随时吃。赵文提到,“飞行员还曾提出希望去参观八路军营地的要求被拒”,······。该起救援史实,当年发生在青岛市区之外,为保护盟军人士安全,极端保密,普通民众鲜知其详。
由于抗战后期美飞行员行踪属高度机密,威廉·则普利曼的事后隐蔽安排,据说是由鲁东行署按国防部中统系统协调安置,是家父当年事后从另一友人处得知的说法。胜利后,中国方面将威廉·则普利曼移送给驻青美海军送其回国。
在探索史实时,去伪存真,尤其重要,叙史性感恩史料里,不能掺杂不切实情的意念,是综述该篇博文的观点。
美飞行员当年胶州湾畔获救纪实
青岛苍龙岭 (2025-11-27 04:09:15) 评论 (2) 美飞行员当年胶州湾畔获救纪实
芮少麟
这篇史实,经八十年来时代变幻,笔者查核忆录维艰,成文不易。美飞行员获救经过与文稿整合梳理数十年间的危艰重重,既庆幸于当年爱国军民对飞行员的生死救援,与嗣后抗日游击队的安置隐蔽,能在文学城海外版推出,也得益于先人庭训与友情人士的史料沟通责任感,述如下。
1945年9月中旬日本宣告战败后,家父在重庆由铨叙部简派赴青岛特别市市政府设建人事处,因青岛远在东部边缘,渝地军机航班,难于安排,拖至10月25日父亲登机离渝时,中美两国在汇泉广场联合举办完侵华青岛日军受降仪式已毕。10月26日下午同机飞抵青岛特别市的入政者,当晚在八大关下榻的欧式宾馆,由崂山入市接收及主掌市政要务的李先良市长,设迎宾宴洗尘。李市长席间,恳示从大后方飞青不易,及抵青履职者未能目睹到日军受降式之盛大的遗憾等,又与家父数名相熟友人寒暄过鲁西抗战分手后的离情。席间姜黎川等还穿插讲叙了青岛在鲁东八年抗战及去春救援美军飞行员威廉.兹普利曼的简要经过。姜部,原隶属鲁东行署,胜利后姜改任青岛市代议长,当时中美大事繁多,联系安排赴美本土的军机安排细节,不易多言,飞行员后续返国,事宜不详。随国共内战爆发与时局逆转,及内战延续后的时移政迁,中美关系转趋恶化,该起营救史实,经时日淘洗,亦烟消云散。
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肃反、反右政治运动期间,父亲病休在家,全国各地政审外调人员登门寻家父外调青岛前市政府人事档案详情者,络绎不绝。我已是高中生,曾听闻父母在家谈及前述美飞行员获救往事点滴,因与家父无涉,只是忆旧花絮,更属与政审外调无关的另类话题,却成为我对青岛地区史实饶有兴趣的一个关注点。
家父基于文官考试业绩,及抗战期在国民政府任过高级职务,于重庆参加过两次中训团有绩等,他六十年代初期,是省市政协特邀文史资料撰写组成员,与北京及省市各级政协文史办,多有一点联系,只是按一个不愿南渡北归的文化人本分,写点个人时代经历与见闻而已。耳濡目染下,1983年笔者成为青岛市政协委员后,与青岛市政协文史办,遂根据同一原则,也有些“参政议政”的必须往来。历经十余年的关注频询,些许史料线索,亦渐趋明朗。
八十年代末期,听当年参与救援美军飞行员的姜黎川部未能南渡者的亲友,与青岛市政协文史办曾接触过,讯息传递者与笔者只间接相识,而当事人已年迈,是否在世,亦未可知,甚憾。1993年笔者转政协联谊会后,又听到青岛市政协文史办已将部分审查属实,却又难公开见诸社会报道的史料文字,按上级规定纳入内部资料出版,供研究使用。笔者即从相熟者处,从研究角度得到一些内部成集版本。阅后从1992年版《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里,竟见到“踏破铁鞋无觅处”由赵实甫署名的《救护美国飞行员威廉.则普利曼》文讯,验证了美飞行员被救援的真实性。
美国二战时飞虎队在大西南云贵川湘渝等地广大空域范围支援中国战略物资运输,打击日军的诸多战例空战业绩,在抗战区的广大地域,皆为人知,已垂史册,但飞虎队在中国东部的军事行动,却未见有报道。胶济铁路东端青岛,是与日本国内重要物资运输的主要连接点,胶济铁路上方空域,已早为日美双方的争斗要冲,有过诸多美军第14航空队飞机袭击日军的空地交锋,但沦陷区日伪讯息封锁,鲜为人知。那时美军该地域的战绩和日军受损的真实状况,尤属绝密。
飞虎队战机起飞地点,距胶济铁路东端青岛的航程远,往返困难,由中国战区协调。第14航空队战机东袭,着重以胶济铁路的桥梁、港口、军营、机场为目标,尽力破坏运输补给。航空队的P51型单座军机,以袭击军用机车致其瘫损,为战术目的。
笔者六十年代初,与熟友之父安茂均老先生闲聊,其受过时代委屈,耿直健谈。安老伯父,曾任职过日据期间及抗战胜利后的青岛港监总工,也知晓家父的为人处世,我们的交谈,有相通理解。他曾对我关注的二战日美在青的空中“故事”,略透过点滴未曾耳听过的“新闻”。
他称为避美机空袭造成受损,他身处职责,曾被授命在专业码头与铁路衔接处,有过港区机车掩体设计,该项目成功后,还被胶济铁路采用过。他说,沦陷区也是中国战区覆盖的一部分,美第14航空队战机从西南大后方远程奔袭而来,对轰炸投弹不仅难以实施,也无必要,是远程美机的战术短板,对此,日方也早有预估优势,其工程意图主要为减少空袭对运输造成的受损为目的,才提出这个要求。后来,确定在该预计区位段的左右两侧,筑一段高大石墙,空袭前机车驶进墙内隙缝,以减少上空飞机扫射的破坏力度。第十四航空队的P51型飞机,性能好,俯冲时能仄立飞行,往复强攻,扫射躲在石墙内的机车。安老称沦陷区的工程师只能从技术角度和材质要求上尽量敷衍,尽力降低石墙设计高度,以尽爱国之情。
每当盟军机群来青岛地区上空时,日军发出空袭警报并组织对空火力射击,普通日本人须进防空洞躲避,日军则以各种武器对空合击,中国人则不肯进洞而远处观战者居多。
1944年春季,十四航空队在青岛地区上空参与对日军的战事活动增加,沦陷区的抗日军民关注度,随之提升。由于鲁东崂山等地的抗日根据地较青岛的城市沦陷区,对友军有一定的支援救护能力,在华的美军飞行员军用地图上,皆有中国战区提交显著的抗日根据地红线图标志范围,是飞行员出航时必须牢记的事项,以备不时之需。四月里一天,美军若干战机在袭击青岛港与胶济铁路某衔接区时,一架P51战机被日军高射机关炮击中,它摇摇摆摆地勉强向西部飞越过胶州湾上空,按飞行图上的标注方向,在临近胶南县小珠山区域坠落前,飞行员跳伞,伞具移降在崂山余脉胶南小珠山一带。
日军通信技术发达,美军机被击伤后的飞行状态,显而易见,青岛方面胶州湾沿线日军已有反应,胶县城日军数辆满载士兵的汽车、摩托车已出了县城,沿公路向美机可能降落的胶南方向赶去。当时鲁东抗战的姜黎川部正在小珠山一带根据地活动,见有美机可能坠落,为力争赶在日军抵达前,利用熟悉当地的地理优势,由其一团团长韩福德率部前往,力争施以救援。当他们赶到现场时,见美国飞行员跳伞时已跌伤腿部。他耳朵上还扣着耳机子,看到围上来许多中国士兵,有些惊慌。韩团长通过会英语的×××向他说明:“我们是抗日游击队,是来救你的。”,这时他脸上露出了笑容,神情不再紧张。
他们找到已毁坠飞机时,飞行员称“机上必要物件已取出,飞机机体必须要就地销毁,不能让它落入日军手中”。于是韩团长立即派人焚烧飞机,美国飞行员望着熊熊大火,点头示可满意,接着由身强力壮者背起他,撤离现场。
走出不多远,由胶县城开出的5辆满载日军的汽车已赶到小珠山附近,见到飞机已被烧毁,飞行员也被游击队抢走,就向姜部开火,力图拦截及抢夺下飞行员。韩团长利用熟悉地利的优势,指挥部队与优势日军展开战斗,副营长傅伯诚(黄埔17期毕业生)在此役中,当时不幸阵亡。韩团长见护卫美飞行员的人,已安全撤离,便适时撤出战斗地区。日军无着,败兴而归。
被抢救的美飞行员名叫威廉·则普利曼,据赵文称:他在游击队护卫下,到宿营地后经医官检查腿部撞伤,并不严重。他随身携带着《空军手册》,内有图片和文字说明,是供在太平洋地区作战使用的。赵实甫懂英文,曾翻看过这本小册子,记得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如果飞机被迫降在无人岛屿时该怎样求生?可供食用的动、植物有蜗牛、蛤蜊······,蛤蜊虽然生活在高盐分的海水里,但它体内所含水分是不带盐分的,吃此物可解决饮淡水题。”他还带有一本《中国地图册》,凡中国各省区有抗日游击队的区域均用红点标明。当时他的座机受伤后之所以努力操纵向海面飘翔,就是因为他从地图上得知小珠山一带有抗日游击队。威廉·则普利曼还向游击队展示出一条白绸带,上面印有“友邦人士,来华助战,凡我军民务必予以援助,所需物资由军事委员会偿付。”的中文字样。为保障飞行员安全,姜部对威廉的住所严格保密,即使内部人员也不得随便与其接触。韩虽在姜部上层机关作事,但很少同威廉见面,不过其堂兄姜澄川还时常告诉过韩一些有关情况。军医很快医好了威廉的腿伤,姜黎川、姜澄川等要员经常对威廉进行安慰,并派人到青岛、胶州等地购置西餐餐具,专做西式菜点供他食用,威廉对此深表感激。过了一段时间,他曾提出要穿中式服装、吃中国饭菜,以便利随军行动,游击队满足了他的要求。威廉·则普利曼为人很好,我们同他混熟了,就问他为什么提出不吃西餐?他说:“这些日子,我看见中国老百姓太苦了,生活水平低,又在艰苦的抗战时期,我不能给中国添麻烦。”他不会使用筷子,吃面条用手抓,结果烫得疼痛难忍。后来发现他特别爱吃包子,游击队就蒸一些,让他装在背包里随时吃。赵文提到,“飞行员还曾提出希望去参观八路军营地的要求被拒”,······。该起救援史实,当年发生在青岛市区之外,为保护盟军人士安全,极端保密,普通民众鲜知其详。
由于抗战后期美飞行员行踪属高度机密,威廉·则普利曼的事后隐蔽安排,据说是由鲁东行署按国防部中统系统协调安置,是家父当年事后从另一友人处得知的说法。胜利后,中国方面将威廉·则普利曼移送给驻青美海军送其回国。
在探索史实时,去伪存真,尤其重要,叙史性感恩史料里,不能掺杂不切实情的意念,是综述该篇博文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