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是我现在的第二重仓。最近看了 Elon Musk 的访谈,年底就要出能够飞行的特斯拉,真是令人震撼。那种把“不可能”当作日常任务的气场,让我想到他的老朋友 Peter Thiel 写的《Zero to One》: 从零到一,意味着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很多人仍然把特斯拉看作一家汽车公司,但在我看来,它早已越过了汽车的边界,成为一个融合航天、能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态的科技平台。
Musk 是极少数能在多个高壁垒领域实现突破的企业家。SpaceX 重新定义了航天的成本结构,Tesla 让电动车成为主流选择,Dojo AI 芯片专为视觉智能训练而生,Optimus 机器人探索人形智能的未来,而 Neuralink 则在尝试连接人脑与机器。
他在做的,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企业,而是一条相互支撑、循环强化的科技链。SpaceX 的材料与控制系统经验渗透进 Tesla 的设计,Dojo 的 AI 算力反过来支撑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学习,Starlink 提供全球联网基础,而 Neuralink 可能成为未来人类操作系统的原型。这是一种连锁反应式创新。在别人还在做渐进改良时,Musk 已经在推动范式跃迁。
自动驾驶是这一生态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通过数以亿计英里的道路数据和神经网络模型,特斯拉正逼近真正意义上的“机器视觉驾驶员”。但更令人着迷的是飞行汽车。Musk 在访谈中提到,未来的世界“应该有飞车”,这也是 Peter Thiel 一直以来的愿景。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展示飞行汽车原型。虽然仍属于构想阶段,但如果有谁能把航天科技民用化、让飞车成为现实,我相信非他莫属。
特斯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AI 公司,而是一个由 AI 驱动的全球最大的物理系统公司。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不仅是软件的革新,更是机器理解、行动与决策能力的重构。从自动驾驶到机器人,从能源管理到制造自动化,特斯拉正在让机器拥有“视觉、运动与思考”的三位一体能力。Dojo 芯片与端到端模型的结合,让汽车不仅能看见世界,更能理解世界。如果这套系统完全成熟,它的应用将超越汽车,延伸到机器人、工厂与整个现实空间。
从投资角度来看,我看好特斯拉的未来。我已经投票支持了 Musk 的薪酬方案。11 月 6 日的投票结果是一个关键节点。如果未通过,短期可能出现市场情绪上的“黑天鹅”;但如果顺利通过,这意味着 Musk 的长期激励机制得以延续,特斯拉未来五到十年的战略连贯性将继续保持。如果通过,我会找机会再买特斯拉的股票。
在资本市场中,人们总是低估 Elon Musk 的执行力,也低估特斯拉的纵深。它既是能源公司、AI 公司、机器人公司,也是一个正在塑造未来交通与智能物理系统的生态体。当航天、AI、能源和机器人在同一家公司内部融合时,边界被彻底打破。
如果说《Zero to One》讲的是“从无到有”,那特斯拉的故事,就是“从地面到天空”。在这个充满短视与浮躁的时代,Musk 用长期主义和技术理想,推动人类文明向前一步。飞行汽车可能还在路上,自动驾驶正在接近终点,但特斯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再谈特斯拉:从地面驶向天空
BrightLine (2025-11-03 18:52:35) 评论 (1)特斯拉是我现在的第二重仓。最近看了 Elon Musk 的访谈,年底就要出能够飞行的特斯拉,真是令人震撼。那种把“不可能”当作日常任务的气场,让我想到他的老朋友 Peter Thiel 写的《Zero to One》: 从零到一,意味着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很多人仍然把特斯拉看作一家汽车公司,但在我看来,它早已越过了汽车的边界,成为一个融合航天、能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态的科技平台。
Musk 是极少数能在多个高壁垒领域实现突破的企业家。SpaceX 重新定义了航天的成本结构,Tesla 让电动车成为主流选择,Dojo AI 芯片专为视觉智能训练而生,Optimus 机器人探索人形智能的未来,而 Neuralink 则在尝试连接人脑与机器。
他在做的,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企业,而是一条相互支撑、循环强化的科技链。SpaceX 的材料与控制系统经验渗透进 Tesla 的设计,Dojo 的 AI 算力反过来支撑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学习,Starlink 提供全球联网基础,而 Neuralink 可能成为未来人类操作系统的原型。这是一种连锁反应式创新。在别人还在做渐进改良时,Musk 已经在推动范式跃迁。
自动驾驶是这一生态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通过数以亿计英里的道路数据和神经网络模型,特斯拉正逼近真正意义上的“机器视觉驾驶员”。但更令人着迷的是飞行汽车。Musk 在访谈中提到,未来的世界“应该有飞车”,这也是 Peter Thiel 一直以来的愿景。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展示飞行汽车原型。虽然仍属于构想阶段,但如果有谁能把航天科技民用化、让飞车成为现实,我相信非他莫属。
特斯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AI 公司,而是一个由 AI 驱动的全球最大的物理系统公司。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不仅是软件的革新,更是机器理解、行动与决策能力的重构。从自动驾驶到机器人,从能源管理到制造自动化,特斯拉正在让机器拥有“视觉、运动与思考”的三位一体能力。Dojo 芯片与端到端模型的结合,让汽车不仅能看见世界,更能理解世界。如果这套系统完全成熟,它的应用将超越汽车,延伸到机器人、工厂与整个现实空间。
从投资角度来看,我看好特斯拉的未来。我已经投票支持了 Musk 的薪酬方案。11 月 6 日的投票结果是一个关键节点。如果未通过,短期可能出现市场情绪上的“黑天鹅”;但如果顺利通过,这意味着 Musk 的长期激励机制得以延续,特斯拉未来五到十年的战略连贯性将继续保持。如果通过,我会找机会再买特斯拉的股票。
在资本市场中,人们总是低估 Elon Musk 的执行力,也低估特斯拉的纵深。它既是能源公司、AI 公司、机器人公司,也是一个正在塑造未来交通与智能物理系统的生态体。当航天、AI、能源和机器人在同一家公司内部融合时,边界被彻底打破。
如果说《Zero to One》讲的是“从无到有”,那特斯拉的故事,就是“从地面到天空”。在这个充满短视与浮躁的时代,Musk 用长期主义和技术理想,推动人类文明向前一步。飞行汽车可能还在路上,自动驾驶正在接近终点,但特斯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