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摩羯

人到中年的摩羯 名博

回国游记:吵架

人到中年的摩羯 (2025-11-03 19:48:12) 评论 (0)

  这次回国才两周,却接连撞上三件跟“吵架”有关的荒唐事,很抓马。

  第一次。我回国第二天,表姐把我拉到郊野公园,一脸神秘,说有事,“非得等你回来才能办”。我心想能有什么天大的事?结果她说:“摩羯,能不能帮我去吵一架?”

  我正吃着冬枣呢,差点被噎着:“跟谁?”

“我前夫。”——姐,你俩都离婚二十多年了啊!

“为啥?”“他欠我钱。”“为啥欠?”“还不是给孩子买房的事。”“那你自己不去?”“去了,吵不过。”

“后来呢?”“前两天他二姨的表侄跑来当和事佬,说别吵了,欠的钱贷款分期还。”

  这不挺好?表姐态度坚决:“我不同意,必须全款!“孩子啥态度?”“向着他爸。”

  人家本来就有道理呀。“我可就指着你向着我了。明天咱俩就去!”

  这场“约架”当然没成。原因一是我怂,二是听下来我们这边理也不硬。后来这事能不能善终,现在还悬着。



  第二次。这次我虽然下场了,但严格来说不算吵架,因为没人跟我对骂,只能算我当面大声投诉了,虽然听着不太体面,但事出有因。

  那天去工商银行,小事一桩,想把微信支付绑定的手机号换一下。手机app操作不允许;电脑要U盾,我没有;干脆跑一趟银行最省事。

  下午两点多到银行,先取号,号上写着前面十四人等候,开着两个窗口。十分钟后,其中一个关了。等了半小时,前进两个号;再半小时,依旧原地踏步。期间还不断有人取号进来。我有点急,照这个速度,一小时两位,得排到半夜去。

 大厅里就一位保安大爷,既维持秩序又答疑,顶了半个柜员。我跟他说我要见经理,经理闻声就从大厅角落的小隔间里现身了。她当然知道我要说什么,后面排队的也有人开始帮腔。她解释说,刚才那位去吃饭了,已经叫人来顶班。我听有解决方案,也只能忍了。

  几分钟后,果然来了两个柜员。巧的是,第一个叫的就是我——虽然前面还有十几个,但这次叫了一个不同的首字母。我心里有点发虚,别人肯定觉得我是因为敢吵才被优待,他们太老实,所以只能一直等。



  第三场“吵架”,发生在一位多年好友身上。

 她是典型的成功海归,同龄的都退休了,只有她还在当大学教授。这次回国,我的行程刚好路过她所在的城市,当然要见一面。她另外两位来自北美的好友,也在那几天来找她玩。于是她干脆一并招待,包了一辆学校的车,打算去某景区半日游。

 她平时是个大忙人,除了手下带着十几个硕博,还有一堆外人无法想象的事务性日常。能抽出半天时间,全靠下午那场政治学习可以稍微迟到一会儿。

  那天早上九点,我们约在游客中心集合。几年没见,她的气质依旧干脆利索、风风火火,但又有点变了——少了几分学究气,多了几分社会气。不再是凡事被安排的研究员,而是安排别人的人。

  本来凭教授“××计划学者”身份,车子可以直接开进园区,但司机师傅过来说,没拿到通行证。优待政策虽没变,但需要提前预约了。

  我觉得景区大巴几分钟一趟,走的路线与私家车一模一样,何苦较真吵架。教授不听劝,跟景区坚持说,如果政策有变,应该通知大家,不能人到了卡着不让进,急得脸红脖子粗的。服务台的小姑娘也一脸委屈,主管、经理都来了,有五、六个穿制服的,大家的声音都越来越大。幸亏游客们都急着赶自己的行程,没什么人过来围观。

  吵了一会儿发现还闹了个误会,景区以为我们想逃票。其实我们都买了,几位六十以上的老人享受折扣票,总共没花几块钱。

  我忽然想到龙应台写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讲了愤怒的可贵。可眼前这场愤怒,却显得理亏。我们来之前确实没查清政策,没有预约,景区也不可能把每个政策的改变都昭告天下。也许她只是觉得,带着我们浩浩荡荡被拦下,有点没面子。

  最后的解决结果是,教授投诉了景区,景区发了通行证,教授也同意撤销投诉。

 耽误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进园了。单看这件事,她未必在理,或者说未必值得;但在这个社会,能吵赢、敢投诉,也是一种生存技能,不争就等于被吞没。同车的另一位朋友也曾经海归过,因为不能适应狼性文化,两年就归海了。

  在车上,教授神情平静地接了市人社局打来的调查电话,回答对处理结果满意。我们都佩服地说,教授的内外功,都练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