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总统在从韩国釜山返回华盛顿的空军一号上向随行记者宣布,“所有的稀土问题已经解决”。(下图 Youtube)美中陆续公布出来的川习釜山会谈成果显示,中国大陆将暂停一年今年10月公布的对稀土出口新管制措施,恢复自美国进口大豆、饲料谷物、能源产品,并加强对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管理。美国则也是在一年有效的将芬太尼关税减少10%、整体将大陆输美商品关税减少10%至47%、暂停执行对大陆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以及暂停一年实施禁止获得美国技术的50%穿透性规则。对于美中两国在此次过招中的得失,相信各位读者有自己的判断。笔者愿在此提请各位注意的是,就在川习10月30日釜山会谈的当天,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登了一篇由大陆学者撰写的美中关系的文章。在作者达巍(Da Wei)的这篇文章中,有些语言与大陆习进平主席在川习会上的原话高度一致,甚至有些就是习在会前记者在场时的开场白中一字不差的原话。这说明什么,作者显然在大陆的对美政策中发挥作用。查看达巍的背景,可以判断他作为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应该是大陆政府的智囊。也就是说,达巍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的文章中的很多观点和意见,对大陆政府,乃至习进平本人,都有影响。因此,达巍文章中表达的部分观点建议,可能会被大陆决策机构采纳,成为北京的对美政策。据此,笔者将达巍这篇题为《America and China can have a normal relationship》的文章主要内容翻译,供感兴趣的人参阅。-------

这些相互矛盾的趋势表明,美中关系可能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华盛顿和北京都清楚,两国关系不可能回到2017年以前的时代。彼时的美中两国关系的显著特征是相互依存密切合作,而非脱钩和战略竞争。但现在两国间短期的经济摩擦和为达成潜在协议而进行的策略性博弈不应掩盖美中关系超越对抗竞争时代,走向更加正常化关系的可能性 - 两国可以在冷静但不敌对的互动中和平共处。本周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的会晤,为美中关系进入新阶段提供了一个虽小但重要的契机。

转折点的可能性部分源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从北京的角度来看,川普1.0任期标志着战略竞争时期的开始。在这一时期,美国将中国大陆视为其最需严肃对待的竞争对手,主要寻求遏制或减缓大陆的经济和技术崛起。换句话说,这是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对抗。川普1.0之后的拜登政府的对华目标不变,但寻求与盟友合作从而形成西方与中国对抗(下图 FINANCIAL TIMES)。对于中国的战略家和政策制定者而言,川普和拜登都认为美中的利益从根本上是冲突的,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毫不妥协的竞争,不留任何妥协的余地。

曾经,美中两国总能找到方法,在分歧中建立合作基础。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两国携手对抗苏联。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北京和华盛顿共同推动经济一体化,共享全球化带来的成果。然而,过去十年,随着各国逐渐远离全球化,美中合作的基础也随之瓦解。但川普政府彻底摒弃了旧有的全球化模式,并调整了外交政策战略,不再仅仅针对中国大陆,这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新的契机。
全球化之后
尽管华盛顿和北京的战略家和政策制定者都倾向于将美中关系的恶化归咎于对方的敌对政策,但另一种解释是,旧的全球化模式已难以为继。日益加剧的摩擦既是结构性转变的结果,也是个别领导人行为的结果。冷战后,在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国际主义浪潮中,中国大陆崛起迅猛。然而,由于大陆依赖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与西方自由主义截然不同,其崛起实际上将自由秩序推向了崩溃的边缘。虽然美国从自由主义的单极世界中获益匪浅,但它未能妥善应对全球化给自身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冲击,最终导致国内强烈的反弹。美国如今正在瓦解它一手建立并主导的体系。许多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已摒弃自由国际主义,转而拥抱产业政策和经济民族主义。如今,美中两国都不接受以经济效率为由依赖对方的金融体系、关键商品和先进技术(下图 Industry Week/FP)。其他国由于无法阻止去全球化的进程,只能被动地适应它。


美中两国不必成为朋友,但必须避免成为敌人。一种新型关系需要重新平衡两国相互依赖的方式。几十年来,两国的经济联系是不对称的:中国大陆依赖美国的货币和金融体系以及先进技术来为其增长提供资金,并获得发展经济所需的专业知识。反过来,美国也依赖大陆制造业生产低成本商品以供消费。过去十年的激烈竞争已打破了这种旧模式。川普政府已明确表示,美国将不再接受对华巨额贸易逆差,而大陆领导人也对依赖美国的金融和技术工具表示担忧。甚至在2018年贸易战爆发之前,两国就已经开始在部分经济领域脱钩。
在以理性稳定为特征的关系中,美中之间的竞争将会持续存在。但两国都需要控制竞争的强度,并划定更清晰的界限,明确彼此经济和社会互动和独立发展的领域(下图 SCMP/Reuters)。例如,大陆在美国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将使两国在制造业、技术和金融领域更加相互依赖。但投资应限于双方都认为合作互利的特定领域。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比美国提供高价值投入而大陆生产低价值产出的关系更加稳定,也更具可持续性。双方都更有可能感受到自身从经济关系中获益,并努力维护这种平衡。

美中领导人也可以缓和围绕台湾的紧张局势。川普政府可以通过正式反对“台独”来向北京重申其在台湾未来问题上的立场。作为回应,北京可以减少联合军事演习的频率,并增加两岸交流。如果北京领导人认为和平统一仍有希望,那么他们就不会那么迫切地需要动用武力来解决台湾地位问题。这种安排符合川普在全球范围内斡旋长期冲突地区和平的愿景。

美中都无法完全削弱对方的经济,但双方均使用各自的经济手段,在两国对抗不受限制地持续下去的条件下,给对方造成实质伤害。随着川普和习近平走向谈判桌,美中关系迎来转折点的条件已经成熟,这可能为建立更加稳定有效的关系铺平道路。这样的方向调整远非板上钉钉,但确实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 本文作者达巍(Da Wei)现担任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以及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的教授。
参考资料
Wei, D. (2025). America and China can have a normal relationship. FOREIGN AFFAIRS. 链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america-and-china-can-have-normal-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