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

canto2010 (2025-10-30 18:25:14) 评论 (0)
这篇文章是三年前写的,今天翻出来看看,回味无穷,再拿出来分享一下。

记得几年前在网上看到一篇“同学会”的文章,说的是那几年国内流行同学会,小学中学大学同学会层出不穷。同学会上有五花八门的笑话,让我看了忍俊不禁。回想起2019年,我也有三个同学会,今天也来回忆回忆。

第一个是我们大学入学四十周年北美同学在美国的聚会。那一年九月经同学建议,我们决定在旧金山湾区相聚,庆祝一下。那次一共有来自美国各地和加拿大的九位同学参加。有些同学毕业后从未见过,很多也有三十多年不见了。聚会共进行了两天,非常愉快。外地来的同学租了个Airbnb,我们集中在他们那里,重温校园生活,畅谈分手后的点点滴滴,并在那里留下了首张珍贵的全家福。

从Airbnb出发,聚会的第一天我们去了旧金山金门大桥,渔人码头,在Coit塔眺望天使岛,在Sausalito 隔岸遥望旧金山市区。午餐是在旧金山渔人码头吃的奶油蛤蜊汤面包,也算是旧金山的特产吧。第二天我们去了Google园区,Apple新大楼,Stanford大学。在湾区我们有四个同学,这一天是让外地来的同学体验一下硅谷的高科技氛围和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中午我们在餐馆吃了一顿大餐。

两天的行程都是两位男生安排并驾车带着我们游览的。其间住在湾区的同学还各自带来了自家后院的特产,供大家品尝。有的人从没见过新鲜的枸杞子,有的人从没吃过百香果,另外新鲜的枣子也是我们的大爱。有同学带来了Costco 买的各类零食小吃,让大家在路上消遣。两天时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及许许多多珍贵的照片。那时曾有人提议,四年后我们去上海再聚,庆祝毕业离校四十周年。但由于疫情,这已成了奢望。

第二个聚会是同年十月中我回上海和大学同寝室的女生团聚。那一次正好美国湾区的另一个女生也回上海,我和她,还有两位上海的同学,以及两位特地坐高铁从北京赶来的同学,六个人聚了一整天。

六位同学也有三十多年到近四十年没见面了,大家谈笑风声,开心极了。我们上午十点多相聚在一个饭店,喝茶吃饭,天南地北地聊了很多。在那里我吃到了从沒吃过的冰菜和黑松露菌菇蒸饺,味道都不错。饭后我们意忧未尽,一位在交大任教的同学建议到近边的交大校园走走,大家欣然前往。我們在那里散步喝茶聊天,谈古论今,无话不谈。交大校园茶馆里的冰淇淋很便宜,两位国内的同学以为这么便宜要一份会少,都要了两份,我们美国回来的不象她们那样贪婪,都只要了茶。

国内的同学都不错,有一位成了业余摄影大师,有一位是大学教授,有一位成了将军夫人,还有一位培养出了一个能干的女儿。我们国外的当然也不错,我们能工作能玩能种菜。

我们六个人当中有五个人曾在铁路部门工作过。曾经的工作单位是上海铁路局电子计算中心,北京铁科院计算所,铁道部上海通信工厂,天津铁路分局计算中心,郑州铁路局计算中心,其中的一位一直在铁路部门工作到退休。看看今天,当年的绿皮火车变成了风驰电掣般的动车、高铁,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中间有我们多年艰辛的付出和努力,有我们铁道学院全体老师和同学的一份功劳。

在交大我们一直聊到下午五点半,要不是家人打电话来催我回去准备下一天的行程,我们还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呢。

第三个聚会也是在同年十月中我回上海时,那是和中学同学老师的一次聚会。

我的中学位于郊区,要住宿的,它面向全市招生,同学们来自于上海的各个区,家住得很远。我跟里弄里去下乡后,和所有同学就失去了联系,这么多年来杳无音讯。2014年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位女同学的博客,才和中学同学联系上。2019年是毕业五十年后第一次与他们见面。那一次共有二十多人欢聚一堂,当年的两任班主任,我的同桌、上铺都来了。还有一位重病緾身的男生也特地赶来见了一面。另有两位在东北旅游的男生及一位在澳大利亚照顾小外孙的当年好友都视频连线在会上见了面。网络使我们的距离变近了。

当年奔赴全国各地当农民的同学绝大部分都回到了上海,除了我和三位同学移居美国。国内大部分同学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有的还成了富翁或大学者。聚会时一位多才多艺的男生即兴拉起了小提琴,几位音色悦耳的女生马上和着琴声唱了起来,还有同学即兴表演了上海说唱,气氛温馨欢乐。五十年过去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我们虽然老了,可是笑声依旧。

我所参加的三个同学会都没有炫富,没有财富和地位的攀比,只有欢乐和回忆。大家赤诚相见,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但说起来有些可笑,有中学女同学居然还在为当年的成绩纠缠不清,闹矛盾而没有来。难道这是聪明人在比学问吗?

我们都没有再一个五十年了,三十年还有没有也很难说。愿大家都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争取若干年后再来一个同学会。

2019年大学同学北美聚会摄于Google园区



上海的大学女同学,业余摄影大师,跟随摄影师带领的旅行团在东北趴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里拍的东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