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在杜布罗夫尼克坐上 Flixbus,中午时分抵达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 (Split)。客车站在海边,只见海湾里停靠着几艘巨大的邮轮,大小船只穿梭往来,港口非常繁忙,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斯普利特不仅是亚得里亚海东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克罗地亚和巴尔干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国际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然而却没有通往杜城的火车。那天大客车在临海蜿蜒的山路上行驶,风景无限好,却也意识到,如要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修建铁路,工程会非常浩大。
斯普利特是一座历史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殖民时期。公元295-305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宫殿,见证了罗马帝国的辉煌。到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拜占庭)和西罗马帝国后,斯普利特由拜占庭统治。11世纪,随着威尼斯共和国的势力在亚得里亚海逐步扩大,斯普利特又转由威尼斯统治。18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灭亡,斯普利特落入奥地利帝国(后转化为奥匈帝国)手中。到了20世纪,一战后是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直至1992年,克罗地亚共和国成立,斯普利特才摆脱了外族控制,发展成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克族文化遗产地。
2019年,曾坐邮轮到此一游,留下美好印象,这次终于有机会故地重游了。我们计划在斯普利特住4晚,其间安排了去“欧洲九寨沟”十六湖国家公园(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 一日游和古镇特罗吉尔 (Trogir) 一日游。
因要搭乘 Flixbus 出游,所以订了个离客车站不远的民宿。民宿的地点很棒,过两条马路就是斯普利特的老城区。
放下行李,便去老城观光。从东门 (Eastern Gate, 也称“银门”,见下图)进了老城。 东门外,有个中央绿色市场(Pazar Market)是斯普利特最热闹的露天集市,每天有商贩出售水果、蔬菜、鲜花、奶制品、肉类和纪念品,是体验当地生活的最佳场所。
放下行李,便去老城观光。从东门 (Eastern Gate, 也称“银门”,见下图)进了老城。 东门外,有个中央绿色市场(Pazar Market)是斯普利特最热闹的露天集市,每天有商贩出售水果、蔬菜、鲜花、奶制品、肉类和纪念品,是体验当地生活的最佳场所。


老城里熙熙攘攘,有些窄巷挤得水泄不通。跟6年前相比,这里的游客更多了。走不多远,就到了戴克里先宫(Diocletian’s Palace)。这是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退位后建造的宫殿,建于公元295—305年,既是豪华的海滨皇宫,也是坚固的军事堡垒,于1979年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不得不赞叹罗马建筑的魅力和坚固,经历了近两千年的风雨,宫殿不少部分依旧屹立。与一般的皇室宫殿不同,虽然戴克里先宫最华丽部分依旧保持着“宫殿”的称号和模样,供游客参观,但是宫殿绝大部分却在一千多年里成了民房,由普通市民居住。也就是说,这座宫殿已经转型为一座城市了。
转型始于7世纪,当时由于阿瓦尔人(古代的游牧民族)和斯拉夫人向中欧东欧扩张,在入侵斯普利特时,导致宫殿严重损毁。撤退后,居住在斯普利特周边的难民进入宫殿避难,并逐渐把宫殿改造为住宅和作坊,成为现在的老城。
如今,我们所见的老城城墙,最初是宫殿的围墙。严格来说,老城是戴克里先宫的一部分。因此,斯普利特老城和戴克里先宫无法分割,被称为“宫殿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宫殿”。
戴克里先宫中央广场两侧有成排的柱廊,也称“柱廊广场”,曾经是举行正式仪式之地。广场四周环绕着圣杜金大教堂(Saint Domnius’ Cathedral,原戴克里先陵墓)、钟楼 (Bell Tower)、朱庇特神庙 (Jupiter's Temple)、酒窖 (Cellars) 等建筑,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宫殿。下图为酒窖,屋顶上有个大窟窿的,曾是酒窖的前厅,现在那里总有歌手唱歌。




以下是戴克里先宫柱廊广场的景色,早晨几乎空无一人,下午异常热闹,有打扮成中世纪武士的收费与游客合影。






下图是圣杜金大教堂的入口和内部。这里原为戴克里先的陵墓,7世纪改建为天主教教堂。改建成教堂后,12—16世纪增建了钟楼,高约57米,是斯普利特的地标。






在圣杜近大教堂(原戴克里先陵墓)的正下方,原本是陵墓的地下空间,中世纪改建成圣露西亚小堂(St. Lucia’s Crypt)(见下图)。圣露西亚来自西西里,因拒绝婚约而遭罗马当局处死。彼时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在位,由于他信奉多神教而迫害基督教徒。后来基督徒在把他的陵墓改建为天主教堂后,还建立了小堂纪念这位基督教的殉道者。她被视为眼疾患者和儿童的守护圣人。
我们去爬了钟楼,在顶部可俯瞰斯普利特市容,远眺海湾和山岭(见下图)。








除了戴克里先宫外,老城的金门(Porta Aurea)曾是宫殿最宏伟的入口,是皇帝迎接宾客与举行官方仪式的地方。
出了金门,有一座高大的雕像叫“格鲁古尔·宁斯基”(Gregory of Nin),见下图。纪念10世纪克罗地亚的主教格雷戈里,因他坚持在礼拜中使用克罗地亚语而反对罗马教廷的拉丁语垄断,被视为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捍卫者。如今不知何故,有“摸大脚趾带来好运”一说,这座雕像因而成了游客的必访之地,人们争先恐后去摸雕像的大脚趾。
下左图是老城的北门,右图是城内的“铁门”。

下左图是老城的北门,右图是城内的“铁门”。

老城里的人民广场(Pjaca),一个中世纪广场,是老城市民生活的中心。那里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钟楼,20世纪初建设的新艺术派建筑 Kuca Nakic。附近有一个佩斯卡拉鱼(Peskarija Fish Market),见图3-4,我在鱼市买了鱼肉,非常鲜美,回民宿后做了可口的茄汁鱼。


以下是老城内的随拍。




以下是老城内的随拍。


老城内靠近海滨长廊(Riva)方向有个小广场叫拉迪奇兄弟广场 (Radic Brothers Square) ,用来纪念1904年创立克罗地亚农民党的政治人物拉迪奇兄弟。广场旁边是15世纪建造的威尼斯人塔楼(见下图左)。这个广场中还有一座雕塑是马尔科·马鲁利奇(Marko Marulic),一位15世纪的文艺复兴诗人,被誉为“克罗地亚文学之父”。


出了城门,是海滨长廊,一侧是华丽的古典建筑、绿色的棕榈树、热闹的餐厅、咖啡馆和酒吧,另一侧是蓝色的海湾和繁忙的港口。






沿着海滨长廊往西,在老城的西侧是巨大的共和国广场 (Republic Square)。广场中央和西翼建于19世纪中叶,东翼则于20世纪20年代末完成,象征着这座城市从中世纪走进现代。如今,那里有许多餐厅和酒吧。
在斯普利特,我们还去了城市西部马里安山 (Marjan Hill) 的观景台,城市景色一览无遗,值得一去。


在公园里还看到一座迷你小教堂,叫圣尼古拉教堂(Church of St. Nicholas),献给水手和旅行者的守护圣人圣尼古拉。这座罗马式石头小教堂建于1219年。据说现为隐士的居所,不对外开放。


沿着步道上山,山上有游乐场、露天剧场、小动物园(家畜为主)和一座气象站的小房子,海景不错。我和同伴在游乐园见到地上画着五颜六色“造房子”游戏(hopscotch) 的格子,情不自禁返老还童,玩了一阵造房子。




在气象站门口有一座半身雕像,纪念斯普利特当地诗人卢卡·博蒂奇(Luka Botic,1830–1863),他是浪漫主义诗人,写了一些有关马里安和斯普利特的诗歌。有意思的是,这位诗人出生于马里安山脚下的瓦罗斯区 (Varos District),我们下山返回老城时会经过。
瓦罗斯区是斯普利特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形成于中世纪早期,曾是农民和渔民的聚居地。石头小房屋、绿色百叶窗和狭窄小巷是该住宅区的建筑特色。令人高兴的是,这个地区至今保留着原始风貌。


原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