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自尊大”若仅出现在个体身上,不过是心理上的自我膨胀;而当它蔓延到国家与群体层面时,却可能酿成认知上的灾难。一个人自大,只会误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陷入集体的自大,则往往误国。
首先,历史记忆与虚幻的荣耀常是群体妄自尊大的温床。许多民族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这本是值得骄傲的传承。但当这种荣光被反复提及、无限拔高,而缺乏理性反思时,就会从“以史为鉴”滑向“以史为梦”。“我们曾经伟大”,渐渐变成“我们永远伟大”,于是现实的不足被掩盖,批评与自省被视为“不爱国”。
其次,信息封闭与舆论灌输使得妄自尊大的幻觉得以延续。在缺乏开放言论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只能听到一种声音——自我赞美式的叙事。电视、报刊、网络不断强化“我们最强”“世界仰望我们”的话语,久而久之,国民便容易陷入“集体优越感”的泡沫中,而对真实世界的复杂与多元失去感知。
第三,外部压力与民族防御心理也是一种深层动因。被他国轻视或长期压制的民族,容易在情感上形成反向夸大的补偿机制——“既然你瞧不起我,我就更要说自己无比强大”。这种心理在初期有助于凝聚民族意志,但若演化为拒绝批评、否认差距,便会从自尊滑向自负,从自信走向盲目。
此外,领袖与精英的引导失衡也常是推手之一。当政治领袖或舆论精英以“伟大”“独一无二”“某某特色”的叙事来凝聚人心时,他们往往忽略了真相的复杂与问题的存在。上行的自大心理一旦被制度化、口号化,就会迅速下渗至民众,使整个群体陷入一种“自我陶醉”的氛围中。
最后,缺乏自省与比较机制则使得这种集体心态无法被纠正。没有公开的讨论空间,没有多元的思想碰撞,一个社会就很难看清自己的不足。对外夸大成就,对内回避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妄自尊大”的惯性思维。
真正的强大,不在于不断宣称自己的伟大,而在于有勇气面对自身的缺陷。一个国家若能容得下批评,能在赞美声中听见警钟,才是真正的自信。
个体的妄自尊大,是虚荣的幻影;
群体的妄自尊大,则可能是历史的陷阱。
自知者明,自省者强。唯有清醒,方能长久。
古有“夜郎国”之称,今有“夜郎自大”成语,当局者不得不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