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一直在怀疑华人的教育体制出现了甚么问题,包括我自己也在反思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那些偏差,故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尝试找一些答案。众所周知的是个人成长中的教育来自三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但应该漏了最重要一点是个人的认知能力。前三者互为影响,受体制的约束;后者则源于个人有意或无意的选择,从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及子孙数代。
时下有句流行的话是“读书改变命运”,有对也有错。对的是个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错的是学了些甚么和改变了个人思维方式有多少,“唯成份论”在国内从来没有改变过,攀附权贵﹑向权力靠拢成为快捷方式,数千年一直延续至今;“读书改变命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改变生活状态的机会而已。
自从有科举体制以来,朝廷历来都是在为继续巩固权力而选择不同层次的代理人,能当上代理人未尝是福,权力顶层的派系往往影响者些代理人的命运,甚而有诛连九族的可能。
上世纪初,朝廷被人打疼了,于是勉强同意派人往海外“寻经问道”,也定下了废除科举来改变体制结构,故而派了百余人往日本取经,学习三个月后分别派在学部及各省,企图先改变教育方式,从而达到“变革维新”的目的。被派往各省的又办三个月的培训班来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各县送来的学员,期满后这些学员再回去培训各乡的学员;也就是说将外来的“经”贯彻到低层。但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后人不甚了了。
澳洲墨尔砵华人办的警东新报在1907年刊登了广东中山县一个乡所公布的六或七岁入学堂的5年课程(见附录),让我们能看到当前的学生究竟在学甚么,这就可以和现时的教育有所对比。
平心而论,当年的5年学堂课程相当于现在的6年小学,所学的比现在的课程实用性更强,主要是结合本乡土的历史及现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来说,更能按所生活的环境来予以适应。当然,该年代的教员是否有这个能力是另外一件事,却逼得这些教师不得不从自己学开始。光绪二十四年(1908年)谕令将各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小学堂之名称遂正式出现。惟因戊戌政变的发生,全国小学堂一律停办,至光绪二十七年才再谕令将各州县书院改设小学堂。但小学堂在学制中确立其地位则待至光绪二十八年“钦定学堂章程”的公布。有初等学堂,自然也有高等的了。高等小学堂招收寻常小学堂毕业并经考取合格者入学。学生十三岁入学,修学年限三年。规定可附设简易农工商实业学堂,以利寻常小学堂毕业者入之,使其将来能从事实业工作,已有综合学校之雏型。课程计有修身、读经、读古文词、作文、习字、算学、本国史学、本国舆地、理科、图画、体操等十一科;另规定学堂可斟酌地方情形,除去读古文词一科,而增加外国语;或除去图画,而加课农工商实业,亦采十二日一周的上课方式。
尽管如此,戊戌政变后是辛亥革命,之后是军阀混战、北伐、国共内战,几及半个世纪,这就是解放前有大量文盲的根源。
前面所谓的高等小学堂,可以说等同现在的初中,其课程与1949年后的变化不大;不同的是原来附设的“简易农工商实业学堂”被分了出去,成为了“工业中学” 、“农业中学” 、 “初等师范学校”之类的。
百多年来,课程中有一个从来没有改变,也就是现在的“政治”。当年的课程中“正音”部份学的是“圣谕广训”,大抵是从康熙、乾隆到光绪的“圣谕”,说白了就是“紧跟”,民国时则是“国父思想”,后来的就不多说了,脱不了“忠君”;一旦换代,内容就或许与前面的有冲突,总有可以“圆”的地方。
国是甚么?“国破山河在”。假如连自己的乡土是甚么回事都不清楚,“举一反三”也就不用提了,去那里都一样,“混”就是了。
附:“香山隆都申明乡初等小学堂学科程度”
警东新报1907年4月6日 第7页﹑警东新报1907年4月13日 第6页
第一年
修身:摘讲朱子﹑小学﹑刘忠介人谱诸种养蒙图说及读有益风化之极短古诗歌。
读经讲经:读孝经论,每日四十字,兼讲其浅近之义。
中国文字:讲动字静字虚实字之区别,兼授虚实联缀之凸。习字,即而所授之字告以写法。
算术:数目之名,实物计数,二十以下之算数。书法记数法加减。
历史: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人之事实。
地理:讲乡土之道理建置,附近之山水,以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
格致:讲乡土之动物植物矿物,凡关于日用所必须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
体操:有益之运动及游戏。
正音:习 圣谕广训直解。
第二年
修身:同前学年。
读经讲经:论语﹑孟子,每一约六十字,兼讲浅近之义。
中国文字:讲积字成句之法,并随笔举寻常实事一件,令以俗话二三句联贯一气写于纸上。习字同前。
算术:百以下之算术,书法记数法,加减乘除。
历史:同前学年。
地理:同前学年。
格致:同前学年。
体操:有益之运动及游戏,兼普通体操。
正音:习 圣谕广训直解。
第三年
修身: 同前学年。
读经讲经:孟子每日约读一百余字,兼讲浅近之义。
中国文法:讲积句成章之法,或随指日用一物或假设一事令以俗话七八句联成一气写于纸上。
算术:常用之加减乘除。
历史:讲历朝年代国号及圣主贤君之大事。
地理:讲本县本府本省之地理山水,中国地理之大概。
格致:讲中要动物植物矿物之形象,使观察其生活发育之情状
体操:同前学年。
正音:同前学年。
第四年
修身: 同前学年。
读经讲经:礼记节本,每日读约一百余字,兼讲其浅近义。
中国文字:同前学年。
算术:珠算之加减。
历史:同前学年。
地理:讲中国地理幅员大势及名山大川之梗概。
格致:同前学年。
体操:同前学年。
正音:习 圣谕广训直解,兼物名。
第五年
修身: 同前学年。
读经讲经:礼记节本,每日读约一百二十字,兼讲其浅近义,随补习学庸。
中国文字:教以俗话作日用书信,兼课记事短文篇。习字如前。
算术:通用之加减乘除,简易之小数珠算之加减乘除。
历史:讲本朝之开国大略及列圣仁政。
地理:讲中国地理幅员与外国肶连之名山大川都会之位置。
格致:讲人身生理及卫生之大略。
体操:同前学年。
正音:同前学年。
另设师范究研所章程
总义第一
一 兴办学堂师范。为难求一完全师范之资格在乡学为尤难。今拟附设研究所,令充本乡初等小学预备科教员者入焉。以讲明管理教授之法为宗旨,以实其教育之精神,养成师范之特质为成效
二 附设附设师范研究所,即以本乡学堂之外聘请教员为教习。
三 该师范研究所必须于本乡学堂未立之前三个月开办,即以三个月为毕业。
四 本乡热心教育之士,而平素文理通顺者方许入研究所。
五 毕业后派充本乡小学预备科教员者,以后仍按每先期齐集师范所一次。以讲求改良进步诸法。
清末廢科舉時情況
mungji (2025-11-04 09:15:50) 评论 (0)许多人一直在怀疑华人的教育体制出现了甚么问题,包括我自己也在反思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那些偏差,故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尝试找一些答案。众所周知的是个人成长中的教育来自三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但应该漏了最重要一点是个人的认知能力。前三者互为影响,受体制的约束;后者则源于个人有意或无意的选择,从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及子孙数代。
时下有句流行的话是“读书改变命运”,有对也有错。对的是个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错的是学了些甚么和改变了个人思维方式有多少,“唯成份论”在国内从来没有改变过,攀附权贵﹑向权力靠拢成为快捷方式,数千年一直延续至今;“读书改变命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改变生活状态的机会而已。
自从有科举体制以来,朝廷历来都是在为继续巩固权力而选择不同层次的代理人,能当上代理人未尝是福,权力顶层的派系往往影响者些代理人的命运,甚而有诛连九族的可能。
上世纪初,朝廷被人打疼了,于是勉强同意派人往海外“寻经问道”,也定下了废除科举来改变体制结构,故而派了百余人往日本取经,学习三个月后分别派在学部及各省,企图先改变教育方式,从而达到“变革维新”的目的。被派往各省的又办三个月的培训班来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各县送来的学员,期满后这些学员再回去培训各乡的学员;也就是说将外来的“经”贯彻到低层。但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后人不甚了了。
澳洲墨尔砵华人办的警东新报在1907年刊登了广东中山县一个乡所公布的六或七岁入学堂的5年课程(见附录),让我们能看到当前的学生究竟在学甚么,这就可以和现时的教育有所对比。
平心而论,当年的5年学堂课程相当于现在的6年小学,所学的比现在的课程实用性更强,主要是结合本乡土的历史及现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来说,更能按所生活的环境来予以适应。当然,该年代的教员是否有这个能力是另外一件事,却逼得这些教师不得不从自己学开始。光绪二十四年(1908年)谕令将各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小学堂之名称遂正式出现。惟因戊戌政变的发生,全国小学堂一律停办,至光绪二十七年才再谕令将各州县书院改设小学堂。但小学堂在学制中确立其地位则待至光绪二十八年“钦定学堂章程”的公布。有初等学堂,自然也有高等的了。高等小学堂招收寻常小学堂毕业并经考取合格者入学。学生十三岁入学,修学年限三年。规定可附设简易农工商实业学堂,以利寻常小学堂毕业者入之,使其将来能从事实业工作,已有综合学校之雏型。课程计有修身、读经、读古文词、作文、习字、算学、本国史学、本国舆地、理科、图画、体操等十一科;另规定学堂可斟酌地方情形,除去读古文词一科,而增加外国语;或除去图画,而加课农工商实业,亦采十二日一周的上课方式。
尽管如此,戊戌政变后是辛亥革命,之后是军阀混战、北伐、国共内战,几及半个世纪,这就是解放前有大量文盲的根源。
前面所谓的高等小学堂,可以说等同现在的初中,其课程与1949年后的变化不大;不同的是原来附设的“简易农工商实业学堂”被分了出去,成为了“工业中学” 、“农业中学” 、 “初等师范学校”之类的。
百多年来,课程中有一个从来没有改变,也就是现在的“政治”。当年的课程中“正音”部份学的是“圣谕广训”,大抵是从康熙、乾隆到光绪的“圣谕”,说白了就是“紧跟”,民国时则是“国父思想”,后来的就不多说了,脱不了“忠君”;一旦换代,内容就或许与前面的有冲突,总有可以“圆”的地方。
国是甚么?“国破山河在”。假如连自己的乡土是甚么回事都不清楚,“举一反三”也就不用提了,去那里都一样,“混”就是了。
附:“香山隆都申明乡初等小学堂学科程度”
警东新报1907年4月6日 第7页﹑警东新报1907年4月13日 第6页
第一年
修身:摘讲朱子﹑小学﹑刘忠介人谱诸种养蒙图说及读有益风化之极短古诗歌。
读经讲经:读孝经论,每日四十字,兼讲其浅近之义。
中国文字:讲动字静字虚实字之区别,兼授虚实联缀之凸。习字,即而所授之字告以写法。
算术:数目之名,实物计数,二十以下之算数。书法记数法加减。
历史: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人之事实。
地理:讲乡土之道理建置,附近之山水,以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
格致:讲乡土之动物植物矿物,凡关于日用所必须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
体操:有益之运动及游戏。
正音:习 圣谕广训直解。
第二年
修身:同前学年。
读经讲经:论语﹑孟子,每一约六十字,兼讲浅近之义。
中国文字:讲积字成句之法,并随笔举寻常实事一件,令以俗话二三句联贯一气写于纸上。习字同前。
算术:百以下之算术,书法记数法,加减乘除。
历史:同前学年。
地理:同前学年。
格致:同前学年。
体操:有益之运动及游戏,兼普通体操。
正音:习 圣谕广训直解。
第三年
修身: 同前学年。
读经讲经:孟子每日约读一百余字,兼讲浅近之义。
中国文法:讲积句成章之法,或随指日用一物或假设一事令以俗话七八句联成一气写于纸上。
算术:常用之加减乘除。
历史:讲历朝年代国号及圣主贤君之大事。
地理:讲本县本府本省之地理山水,中国地理之大概。
格致:讲中要动物植物矿物之形象,使观察其生活发育之情状
体操:同前学年。
正音:同前学年。
第四年
修身: 同前学年。
读经讲经:礼记节本,每日读约一百余字,兼讲其浅近义。
中国文字:同前学年。
算术:珠算之加减。
历史:同前学年。
地理:讲中国地理幅员大势及名山大川之梗概。
格致:同前学年。
体操:同前学年。
正音:习 圣谕广训直解,兼物名。
第五年
修身: 同前学年。
读经讲经:礼记节本,每日读约一百二十字,兼讲其浅近义,随补习学庸。
中国文字:教以俗话作日用书信,兼课记事短文篇。习字如前。
算术:通用之加减乘除,简易之小数珠算之加减乘除。
历史:讲本朝之开国大略及列圣仁政。
地理:讲中国地理幅员与外国肶连之名山大川都会之位置。
格致:讲人身生理及卫生之大略。
体操:同前学年。
正音:同前学年。
另设师范究研所章程
总义第一
一 兴办学堂师范。为难求一完全师范之资格在乡学为尤难。今拟附设研究所,令充本乡初等小学预备科教员者入焉。以讲明管理教授之法为宗旨,以实其教育之精神,养成师范之特质为成效
二 附设附设师范研究所,即以本乡学堂之外聘请教员为教习。
三 该师范研究所必须于本乡学堂未立之前三个月开办,即以三个月为毕业。
四 本乡热心教育之士,而平素文理通顺者方许入研究所。
五 毕业后派充本乡小学预备科教员者,以后仍按每先期齐集师范所一次。以讲求改良进步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