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是人们在新时代,也叫“东升西降的庆丰盛世”,对宠物的昵称。如今60岁以下的人在半个多世纪前,几乎听不到这类优雅的称呼。那个时候,直接叫狗崽子,指的是类似现在的“官后代”或“富后代”等。
说来你可能不信,那个时期真正的狗崽子在农村也不常见,多年的贫困和饥荒,狗的命运好不了多少。在城市里,狗崽子几乎绝迹。而在动物园,当然也不会有狗的位置。
所以,狗崽子在毛时代是个极其稀罕的物种。
文革兴起,一夜之间各地冒出了无数狗崽子。像我这样,从未看过狗崽子萌样的少年人自然是兴趣盎然,其实成年人也同样异常兴奋,到处都是追逐狗崽子的人影。
中共建制以后,泥腿子们纷纷找女学生成婚,完成党交给的人物。世界翻了个,过去的达官贵人后代失魂落魄,而新贵们的后代则各个扬眉吐气,在社会上招摇过市。
谁知文革一声炮响,这些革命接班人的娃娃们,瞬间都变成了狗崽子。
许多中青年人,包括不少外国人和可爱的人工智能平台,均想当然的认为“狗崽子”有不敬和侮辱的意味。其实放在毛时代的官方话语里,是个早期有贬义,晚期有褒义的平均中性词汇。那个时候,人人朗朗上口,崽子自己也常常直言不讳。
如今的那些二代们,许多会为当年的狗崽子身份而感到自豪,但不能明说。刘少奇的子女,周恩来的养女,哪个在文革能逃脱过被揪斗?而西北帮和彭习的家人或后代因为已经失势了好几年,是板上钉钉的公认狗崽子。
后来,被迅速列入狗崽子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随意。高官,各类干部,知识分子,艺术家。。。无数的“地富反坏右”子女,随时都会被贴上“狗崽子”的标签,被揪斗上台,或者干脆在家门口被剃上阴阳头,戴上高帽,挂上鞋子,被众人吐骂。
过了许久以后,他们的党终于为狗崽子正名:称为“可以改造好的子女”。随着邓氏的回潮,狗崽子和狗崽子文化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权力的回归和网上的清扫,已经让现代的中青年人,难以想象当年的屈辱和疯狂了。
但文革兴起的狗崽子热潮或文化,一直影响着这两代人和社会的演变。
说是红卫兵的文化,并不贴切或完全符合事实。二者虽有重叠,但狗崽子特性更反映中上层阶层的心态和社会行为。趋向狗娃的“文明”描述,掩盖了狗崽子们普遍的愚忠,任性,狂妄,残忍和无赖等的人格特征。
文革中后期,城乡各地的打群架,斗鸡斗殴等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许多青少年游荡街头,而其中领头的多为父母在当地有一定地位的狗崽子们。
掀开狗崽子历史或许是解开现实大陆困境的一把钥匙。
我在前文提到了狗崽子是分等级的,而红卫兵是分派的。他们的口号全是忠于老毛,但在这个外表下面,红卫兵多数是天真或是愚忠的下层民众;而狗崽子们多熟知权斗的厉害,他们从文革早期的表演《鬼见愁》,到一夜之间变成“鬼”,成为被利用及后来被抛弃的对象,实在是命运的嘲弄。
不少红卫兵派别的头子或背后的黑手,其实均是狗崽子。但也有例外,如毛的太子毛远新是某个派别红卫兵的总后台,唯一不同的是,没人敢喊他是狗崽子。可是等到一翻盘,抓住他时,却没有一个毛的红卫兵愿意为他送命,心里会喊出毛崽子吗?
他(她)们的打砸抢行为,渐渐向全国各地蔓延,从青中年扩展到少年,直到80年代初。邓稳固权力后,开始“严打”,也镇压了一些当年的狗崽子。
狗崽子们的父母们,包括一些知识界文化人士,最后大都回到了统治阶层。他们从被歧视的群体,又回到了更加得意洋洋的心态,最后发展到了控制整个国家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官僚利益集团。
此后几十年里,自然没人再敢提谁,谁,谁是狗崽子了。
而那段屈辱和不光彩的街头打砸抢历史,则被官方舆论一股脑地算在了“红卫兵”头上。看起来,仅是无知的民众,受到了老毛和文革集团的挑唆和利用的群众运动。
海外的观察家们也鹦鹉学舌地全赖在红卫兵身上,而如今60岁以下的人,则很难再理解狗崽子与红卫兵的关系了。
因此,海外媒体多认为现在是红卫兵掌权的年代。其实是大错特错了,且不说有些人当年根本没资格当老毛的红卫兵,连坐常人的资格都没有。他们曾是被万人痛骂的狗崽子,被随意打骂的街头混混。
你能找出来现在台上的人,有几个曾经当过红卫兵的证据吗?
绕了这么多弯子,应该回到狗崽子们的现实世界了。
相对于后来的高考潮,出国潮,狗崽子们因为时代的耽搁,多无缘参与。但他们有心理自卑补偿的机制: 如晒书单,送子女出国,以及拼命的敛财了。
狗崽子们一登上政治舞台,即嘲笑苏联的倒台是因为无男儿,接着即是撸起袖子的豪言壮语。那口气,那神态,让许多新世纪长大的娃娃们感到困惑,但却能赢得已经老了掉了牙的当年狗崽子们一片欢腾。
背后的深层背景是来自当年北京街头的狗崽子文化。
今日中国的混乱,许多中外人士均看不懂,或者留在表面的争拗。这里有传统制度和文化的原因,也有马列苏俄制度和文化的污染及毛毒的熏陶,而当年的狗崽子们正是一批“五毒俱全”的核心阶层,普通的中国人自然是越看越糊涂,越看越走样。
本人从少年时代起,曾亲眼目睹了狗崽子文化的产生和成熟过程。
有些网友曾对本博提出的一系列概念表示过疑问或者是匪夷所思。例如习家军(2016),大撒币(2017),华国锋模式 (2018),后习近平时代 (2018),还有近年提出的胡锦涛出山,一窝端,兵变内战,张大帅,两个党中央,等等。
这些分析几乎均来自从狗崽子文化里得到的启示。了解那段被故意疏忽的文革历史,即能理解中共四中全会的结果和今后的走向,不为“谣言”所惑了。
撸袖子,打群架是当年狗崽子们的家常便饭。聂卫平曾回忆文革时期的习, 面对派系之间的斗殴, 他溜的比谁都快。聂的口气是没男儿的样子。
有权在手时,心毒手狠。手下没人时,则一副熊样,丑态百出。
从战狼变绵羊,再变回战狼,过程反反复复,毫无章法,是当年小屁孩的特征;而放大到今天,则为“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逼”——典型的狗崽子文化特征之一。
伟大领袖碰上两位张大帅,这出大戏真的还有的看的。
想看男儿斗公鸡败下的怂样,也想欣赏撸起的袖子,又如何放得下,这是吃瓜群众的常态。60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狗崽子闹剧反复地上演,尚未到尽头。
你能看懂狗崽子文化,就能看懂美中纠缠的闹剧,也能体会出党内撸袖子的剧本真相。
今日盛世的狗娃们,是否还会再回到狗崽子的时代?我们且拭目以待。
盛世狗娃撸袖子做男儿
三希堂客 (2025-11-03 17:19:42) 评论 (0)狗娃是人们在新时代,也叫“东升西降的庆丰盛世”,对宠物的昵称。如今60岁以下的人在半个多世纪前,几乎听不到这类优雅的称呼。那个时候,直接叫狗崽子,指的是类似现在的“官后代”或“富后代”等。
说来你可能不信,那个时期真正的狗崽子在农村也不常见,多年的贫困和饥荒,狗的命运好不了多少。在城市里,狗崽子几乎绝迹。而在动物园,当然也不会有狗的位置。
所以,狗崽子在毛时代是个极其稀罕的物种。
文革兴起,一夜之间各地冒出了无数狗崽子。像我这样,从未看过狗崽子萌样的少年人自然是兴趣盎然,其实成年人也同样异常兴奋,到处都是追逐狗崽子的人影。
中共建制以后,泥腿子们纷纷找女学生成婚,完成党交给的人物。世界翻了个,过去的达官贵人后代失魂落魄,而新贵们的后代则各个扬眉吐气,在社会上招摇过市。
谁知文革一声炮响,这些革命接班人的娃娃们,瞬间都变成了狗崽子。
许多中青年人,包括不少外国人和可爱的人工智能平台,均想当然的认为“狗崽子”有不敬和侮辱的意味。其实放在毛时代的官方话语里,是个早期有贬义,晚期有褒义的平均中性词汇。那个时候,人人朗朗上口,崽子自己也常常直言不讳。
如今的那些二代们,许多会为当年的狗崽子身份而感到自豪,但不能明说。刘少奇的子女,周恩来的养女,哪个在文革能逃脱过被揪斗?而西北帮和彭习的家人或后代因为已经失势了好几年,是板上钉钉的公认狗崽子。
后来,被迅速列入狗崽子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随意。高官,各类干部,知识分子,艺术家。。。无数的“地富反坏右”子女,随时都会被贴上“狗崽子”的标签,被揪斗上台,或者干脆在家门口被剃上阴阳头,戴上高帽,挂上鞋子,被众人吐骂。
过了许久以后,他们的党终于为狗崽子正名:称为“可以改造好的子女”。随着邓氏的回潮,狗崽子和狗崽子文化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权力的回归和网上的清扫,已经让现代的中青年人,难以想象当年的屈辱和疯狂了。
但文革兴起的狗崽子热潮或文化,一直影响着这两代人和社会的演变。
说是红卫兵的文化,并不贴切或完全符合事实。二者虽有重叠,但狗崽子特性更反映中上层阶层的心态和社会行为。趋向狗娃的“文明”描述,掩盖了狗崽子们普遍的愚忠,任性,狂妄,残忍和无赖等的人格特征。
文革中后期,城乡各地的打群架,斗鸡斗殴等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许多青少年游荡街头,而其中领头的多为父母在当地有一定地位的狗崽子们。
掀开狗崽子历史或许是解开现实大陆困境的一把钥匙。
我在前文提到了狗崽子是分等级的,而红卫兵是分派的。他们的口号全是忠于老毛,但在这个外表下面,红卫兵多数是天真或是愚忠的下层民众;而狗崽子们多熟知权斗的厉害,他们从文革早期的表演《鬼见愁》,到一夜之间变成“鬼”,成为被利用及后来被抛弃的对象,实在是命运的嘲弄。
不少红卫兵派别的头子或背后的黑手,其实均是狗崽子。但也有例外,如毛的太子毛远新是某个派别红卫兵的总后台,唯一不同的是,没人敢喊他是狗崽子。可是等到一翻盘,抓住他时,却没有一个毛的红卫兵愿意为他送命,心里会喊出毛崽子吗?
他(她)们的打砸抢行为,渐渐向全国各地蔓延,从青中年扩展到少年,直到80年代初。邓稳固权力后,开始“严打”,也镇压了一些当年的狗崽子。
狗崽子们的父母们,包括一些知识界文化人士,最后大都回到了统治阶层。他们从被歧视的群体,又回到了更加得意洋洋的心态,最后发展到了控制整个国家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官僚利益集团。
此后几十年里,自然没人再敢提谁,谁,谁是狗崽子了。
而那段屈辱和不光彩的街头打砸抢历史,则被官方舆论一股脑地算在了“红卫兵”头上。看起来,仅是无知的民众,受到了老毛和文革集团的挑唆和利用的群众运动。
海外的观察家们也鹦鹉学舌地全赖在红卫兵身上,而如今60岁以下的人,则很难再理解狗崽子与红卫兵的关系了。
因此,海外媒体多认为现在是红卫兵掌权的年代。其实是大错特错了,且不说有些人当年根本没资格当老毛的红卫兵,连坐常人的资格都没有。他们曾是被万人痛骂的狗崽子,被随意打骂的街头混混。
你能找出来现在台上的人,有几个曾经当过红卫兵的证据吗?
绕了这么多弯子,应该回到狗崽子们的现实世界了。
相对于后来的高考潮,出国潮,狗崽子们因为时代的耽搁,多无缘参与。但他们有心理自卑补偿的机制: 如晒书单,送子女出国,以及拼命的敛财了。
狗崽子们一登上政治舞台,即嘲笑苏联的倒台是因为无男儿,接着即是撸起袖子的豪言壮语。那口气,那神态,让许多新世纪长大的娃娃们感到困惑,但却能赢得已经老了掉了牙的当年狗崽子们一片欢腾。
背后的深层背景是来自当年北京街头的狗崽子文化。
今日中国的混乱,许多中外人士均看不懂,或者留在表面的争拗。这里有传统制度和文化的原因,也有马列苏俄制度和文化的污染及毛毒的熏陶,而当年的狗崽子们正是一批“五毒俱全”的核心阶层,普通的中国人自然是越看越糊涂,越看越走样。
本人从少年时代起,曾亲眼目睹了狗崽子文化的产生和成熟过程。
有些网友曾对本博提出的一系列概念表示过疑问或者是匪夷所思。例如习家军(2016),大撒币(2017),华国锋模式 (2018),后习近平时代 (2018),还有近年提出的胡锦涛出山,一窝端,兵变内战,张大帅,两个党中央,等等。
这些分析几乎均来自从狗崽子文化里得到的启示。了解那段被故意疏忽的文革历史,即能理解中共四中全会的结果和今后的走向,不为“谣言”所惑了。
撸袖子,打群架是当年狗崽子们的家常便饭。聂卫平曾回忆文革时期的习, 面对派系之间的斗殴, 他溜的比谁都快。聂的口气是没男儿的样子。
有权在手时,心毒手狠。手下没人时,则一副熊样,丑态百出。
从战狼变绵羊,再变回战狼,过程反反复复,毫无章法,是当年小屁孩的特征;而放大到今天,则为“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逼”——典型的狗崽子文化特征之一。
伟大领袖碰上两位张大帅,这出大戏真的还有的看的。
想看男儿斗公鸡败下的怂样,也想欣赏撸起的袖子,又如何放得下,这是吃瓜群众的常态。60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狗崽子闹剧反复地上演,尚未到尽头。
你能看懂狗崽子文化,就能看懂美中纠缠的闹剧,也能体会出党内撸袖子的剧本真相。
今日盛世的狗娃们,是否还会再回到狗崽子的时代?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