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在基督城的第二天,也是这次新西兰之行的最后一天。明天一早,我们将驾车前往基督城国际机场,转机至奥克兰(Auckland),再飞回美国。
昨天我们已经逛了市区的主要景点,今天的目的地是郊外的阿卡罗阿(Akaroa)小镇。阿卡罗阿位于基督城以南约84公里,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海湾小镇。它依偎在火山口湾(Akaroa Harbour)之畔,四周群山环抱,水色清澈湛蓝。阿卡罗阿曾有过法国移民的历史,因此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法式风情——街道、建筑,甚至餐厅名字都散发着浪漫气息。这里既适合悠闲漫步,也可以体验海上活动,如观赏海豚、划船和垂钓,是新西兰南岛颇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之一。
从基督城到阿卡罗阿虽只有八十多公里,但道路蜿蜒曲折、坡陡弯急。到达山顶时,已开了近一个小时。远远望见阿卡罗阿海湾的那一刻,顿觉心旷神怡——群山起伏,山坡披上早春的嫩绿,蜿蜒的海湾在阳光下闪耀着碧蓝的光泽,宛若一块镶嵌在大地怀中的翡翠。诗曰:
山影轻铺碧水中,
湖光倒映染长空。
一湾青翠藏柔意,
阿卡罗阿春正浓。
有人说这里曾是法国殖民地,其实并不完全准确。严格来说,整个新西兰都属于英国殖民地。1838年,法国人曾购买班克斯半岛(Banks Peninsula)约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阿卡罗阿定居,计划建立殖民地。然而英国舰队先行抵达阿卡罗阿港,升起英国国旗宣示主权,法国遂放弃了殖民计划。海边公园的大炮,据说是19世纪早期英国海军的火炮,如今被列为阿卡罗阿的历史遗产,用以纪念当年英国海军的存在。
如今,阿卡罗阿镇的商业活动几乎都与旅游相关:餐饮、住宿、游船一应俱全。游客还可以乘船出海观赏海豚,甚至与它们同游。十年前我们在墨西哥坎昆(Cancún)曾有过与海豚共游的经历,虽然有趣,但一次也就足够了——何况这里的水温太低。因此,我们没有选择出海活动,而是沿着岸边走走。
路边矗立着一座白色灯塔,建于1878至1879年,并于1880年元旦首次在阿卡罗阿角(Akaroa Head)点亮。百年后的1980年,灯塔被精心分割为三部分,迁移至如今在镇上所见的位置。
在阿卡罗阿观光结束之后,回基督城的时间还很充裕。我们决定不走原路,希望在岔路上能有一些意外的发现。
离开阿卡罗阿镇大约十公里处,看到一个指向Pigeon Bay(鸽子湾)的路牌,我们便临时起意拐了进去。虽然 Google 地图上的终点依然是旅店,我们没有径直开往鸽子湾,而是顺着指示从另一条岔路回程。途中还被 Google 导上了一段惊险的沙石路(见前文“自驾体验”),这也算是我们的意外收获之一吧。
不过,这条岔路上的风景,的确让人惊喜。图一中的牧场,近处是一片柔亮的翠绿草地,远处山坡起伏,颜色各异的树木点缀其间。湛蓝的天空下,白色的羊群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打盹或在树荫下休息,构成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图一)
我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俯瞰阿卡罗阿海湾,仿佛翻阅着这本美丽的自然画册,欣赏着一幅幅色彩层次各异的画面。(图二、三)途中还经过了一处正值盛放的樱花园(图四),甚至意外地看到了几只羊驼(图五),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几眼。
明年是马年,我一直想拍几张马的照片作为明年月历的封面。一路走来,马却出奇地少见——偶尔看到,要么路况不便停车,要么天色阴沉,或是距离太远。没想到今天竟能在路边遇到几匹马,在金色阳光下静静吃草,这份巧遇为我们的新西兰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后记回到旅店之前,我们驱车去了基督城最大的购物中心——Westfield Riccarton,想买一些便于携带的新西兰特产。我们在蜂蜜专卖店挑选了几瓶当地出产的麦卢卡蜂蜜。购买时发现,几乎相同的包装与容量,价格却差别很大,这才了解到蜂蜜原来也有不同的等级与认证标准。买好蜂蜜后,我们又到 PAK’nSAVE Riccarton 买了些新西兰巧克力,作为旅程的小小纪念。带着收获与不舍,我们返回旅店,为第二天清晨的离程做准备。这次新西兰之行,虽然计划不算完美,天气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但总体而言一切顺利,称得上是一段圆满的旅程。事实上,天气已经相当不错了——白天几乎没下雨,主要的景点也都赶上了晴天。唯一的小小遗憾,大概就是没能看到星空,没有近距离望见库克山,还有在看胡卡瀑布时忘了顺路去看陶波湖。但或许旅行本就该如此——留下一点不完满,才让人心中有余韵,有再次出发的理由。
新西兰自驾游(终篇)
YangLin64 (2025-10-15 11:21:55) 评论 (0)今天是我们在基督城的第二天,也是这次新西兰之行的最后一天。明天一早,我们将驾车前往基督城国际机场,转机至奥克兰(Auckland),再飞回美国。
昨天我们已经逛了市区的主要景点,今天的目的地是郊外的阿卡罗阿(Akaroa)小镇。阿卡罗阿位于基督城以南约84公里,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海湾小镇。它依偎在火山口湾(Akaroa Harbour)之畔,四周群山环抱,水色清澈湛蓝。阿卡罗阿曾有过法国移民的历史,因此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法式风情——街道、建筑,甚至餐厅名字都散发着浪漫气息。这里既适合悠闲漫步,也可以体验海上活动,如观赏海豚、划船和垂钓,是新西兰南岛颇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之一。
从基督城到阿卡罗阿虽只有八十多公里,但道路蜿蜒曲折、坡陡弯急。到达山顶时,已开了近一个小时。远远望见阿卡罗阿海湾的那一刻,顿觉心旷神怡——群山起伏,山坡披上早春的嫩绿,蜿蜒的海湾在阳光下闪耀着碧蓝的光泽,宛若一块镶嵌在大地怀中的翡翠。诗曰:
山影轻铺碧水中,
湖光倒映染长空。
一湾青翠藏柔意,
阿卡罗阿春正浓。
有人说这里曾是法国殖民地,其实并不完全准确。严格来说,整个新西兰都属于英国殖民地。1838年,法国人曾购买班克斯半岛(Banks Peninsula)约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阿卡罗阿定居,计划建立殖民地。然而英国舰队先行抵达阿卡罗阿港,升起英国国旗宣示主权,法国遂放弃了殖民计划。海边公园的大炮,据说是19世纪早期英国海军的火炮,如今被列为阿卡罗阿的历史遗产,用以纪念当年英国海军的存在。
如今,阿卡罗阿镇的商业活动几乎都与旅游相关:餐饮、住宿、游船一应俱全。游客还可以乘船出海观赏海豚,甚至与它们同游。十年前我们在墨西哥坎昆(Cancún)曾有过与海豚共游的经历,虽然有趣,但一次也就足够了——何况这里的水温太低。因此,我们没有选择出海活动,而是沿着岸边走走。
路边矗立着一座白色灯塔,建于1878至1879年,并于1880年元旦首次在阿卡罗阿角(Akaroa Head)点亮。百年后的1980年,灯塔被精心分割为三部分,迁移至如今在镇上所见的位置。
在阿卡罗阿观光结束之后,回基督城的时间还很充裕。我们决定不走原路,希望在岔路上能有一些意外的发现。
离开阿卡罗阿镇大约十公里处,看到一个指向Pigeon Bay(鸽子湾)的路牌,我们便临时起意拐了进去。虽然 Google 地图上的终点依然是旅店,我们没有径直开往鸽子湾,而是顺着指示从另一条岔路回程。途中还被 Google 导上了一段惊险的沙石路(见前文“自驾体验”),这也算是我们的意外收获之一吧。
不过,这条岔路上的风景,的确让人惊喜。图一中的牧场,近处是一片柔亮的翠绿草地,远处山坡起伏,颜色各异的树木点缀其间。湛蓝的天空下,白色的羊群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打盹或在树荫下休息,构成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图一)
我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俯瞰阿卡罗阿海湾,仿佛翻阅着这本美丽的自然画册,欣赏着一幅幅色彩层次各异的画面。(图二、三)途中还经过了一处正值盛放的樱花园(图四),甚至意外地看到了几只羊驼(图五),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几眼。
明年是马年,我一直想拍几张马的照片作为明年月历的封面。一路走来,马却出奇地少见——偶尔看到,要么路况不便停车,要么天色阴沉,或是距离太远。没想到今天竟能在路边遇到几匹马,在金色阳光下静静吃草,这份巧遇为我们的新西兰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后记回到旅店之前,我们驱车去了基督城最大的购物中心——Westfield Riccarton,想买一些便于携带的新西兰特产。我们在蜂蜜专卖店挑选了几瓶当地出产的麦卢卡蜂蜜。购买时发现,几乎相同的包装与容量,价格却差别很大,这才了解到蜂蜜原来也有不同的等级与认证标准。买好蜂蜜后,我们又到 PAK’nSAVE Riccarton 买了些新西兰巧克力,作为旅程的小小纪念。带着收获与不舍,我们返回旅店,为第二天清晨的离程做准备。这次新西兰之行,虽然计划不算完美,天气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但总体而言一切顺利,称得上是一段圆满的旅程。事实上,天气已经相当不错了——白天几乎没下雨,主要的景点也都赶上了晴天。唯一的小小遗憾,大概就是没能看到星空,没有近距离望见库克山,还有在看胡卡瀑布时忘了顺路去看陶波湖。但或许旅行本就该如此——留下一点不完满,才让人心中有余韵,有再次出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