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C在德国的博友gaobeibei写过一些关于结束德国的好文:gaobeibei_文学城博客
美国目前有超过 4,000万德国裔美国人,是最大的单一欧洲裔族群。可想而知,德国文化对今天的美国影响力巨大。很多美国总统都有德裔血统(如艾森豪威尔、胡佛、川普),还有众多的国会议员、州长、军政人物也是。德裔群体强调纪律、教育、工匠精神、宗教信仰(尤其是路德宗),对美国社会文化有很大塑造力。
德裔中还有许多著名的美国人,对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其中包括:演员有Angelina Jolie(安吉丽娜·朱莉)Bruce Willis(布鲁斯·威利斯), Ben Affleck, Marlon Brando, Sandra Bullock, George Clooney,Meryl Streep,小李子Leonardo DiCaprio等,企业家有Walt Disney, Steve Jobs, Elon Musk, Conrad Hilton,Bill Gates等,军事家有Chester W. Nimitz,John J. Pershing, Norman Schwarzkopf等等,政治家有George W. Bush, Dwight D. Eisenhower, Henry Kissinger,Donald Trump,Herbert Hoover等,科学家有J. Robert Oppenheimer, Albert Einstein, Wernher von Braun, Orville and Wilbur Wright等。
我们上次去的辛辛那提(Cincinnati)曾经是美国最重要的德国移民聚居城市之一。1820年–1880年,大批德国移民涌入美国,辛辛那提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而成为热门移民的目的地。到1900年,辛辛那提有超过60,000名德国裔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直到今天,这座城市仍然深受德国文化(语言、教育、啤酒文化、音乐和宗教传统)的影响。据估计,现在大约30%-40%的辛辛那提人有部分的德国血统。
这里有个特色的超越莱茵河区域(Over-the-Rhine),是个保存不错的19世纪历史街。19世纪初,有不少德国移民来到辛辛那提,为旁边的运河起了德国出名的大河“莱茵河”的绰号,工作则在市中心,要跨过运河,因此社区称为“超越莱茵河区”。 社区中有许多三四层的小楼,有各种欧洲式的建筑,色调鲜丽,人流熙攘,有些西欧小镇的感觉。整个社区充满了餐厅、酒吧、德国啤酒店和传统市场。


广场上摆放着几把红色的椅子,上面撑着伞,有人坐在那里聊天,很是惬意。我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坐下,歇息片刻,静静地观赏着四周的景致。
Cincinnati Music Hall红砖立面、尖顶窗棂和高耸的中央玫瑰窗散发出哥特复兴风格的古典之美。 在暖阳的映照下,整座建筑仿佛散发着红铜色的光芒,既庄严又温暖。不知什么原因,它让我想到了伦敦的St Pancras International火车站,也许是由于两个建筑都是红砖的缘故吧。

马路对面就是华盛顿公园(Washington Park),不大, 像是辛辛那提音乐厅的前花园。



公园草地碧绿,铺展开来像厚厚的地毯,边缘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篱和花坛。树荫斑驳,阳光从树叶的缝隙洒下,打在鹅卵石小道上。一大早,还看见流浪汉在公园的长椅上带着铺盖躺着。公园中的儿童游乐场里,孩子们在喷水池中打闹,尖叫声、笑声混合着水花声。有人在遛狗,有人在跑步,还有人在练瑜伽——而草坪上已经铺好几张野餐毯,朋友们正围坐聊天。
如果说辛辛那提是俄亥俄州的一颗文化明珠,那么Findlay Market,就是这颗明珠上最鲜活、最有烟火气的一角。走近Over-the-Rhine街区,眼前逐渐显现出一片热闹的画面——彩色的遮阳棚、熙攘的人群、空气中飘荡的香气。这里的Market,有点西雅图Market 的微型版。


满眼都是色各式蔬菜,水果,边上还有个农贸市场。



市场里摊位琳琅满目:从阿米什人家自产的香肠、奶酪,到各国美食应有尽有——黎巴嫩鹰嘴豆泥、古巴烤猪肉三明治、泰式炒河粉,还有本地特色的goetta香肠(德裔移民带来的混合香肠),各种烘培,甜点。手工纪念品。。和其他城市中“游客”市场不同,Findlay Market是本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会看到带着孩子的家庭在挑选蔬菜,也会看到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在午休时来这里买点熟食。每一个摊主都热情洋溢,很多人甚至能记住常客的名字。像我们一样的游客更是充斥其中。
我是一个个地看过来,甚至还想排队买他们当地烘培店的面包,只是队太长,放弃了。最后去的德国餐馆吃的饭。






随着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辛辛那提的德裔居民遭遇了严重歧视:学校里禁止教授德语,德语教材被焚毁或废弃,德语报纸停刊,公共场合说德语会被指责为“不忠”,德国地名、街道名被更改, 发生过德裔居民被殴打、被侮辱的事件。当时美国整体社会的“反德情绪”(anti-German sentiment)很明显。

讲到食品市场,我们还去了一个特别的“景点”,它既不是博物馆,也不是公园,而是一家叫 Jungle Jim’s International Market。听起来像是普通的国际食品店,但真正走进去,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个“吃货的迪士尼”。这个地方很多年前带女儿来过,这次重访,也是趣味盎然。


超市内部简直就是一场环球之旅。
欧洲专区更像是个小小博物馆:各种奶酪堆得像小山,法国红酒、西班牙橄榄油、德国香肠……每一样都在讲述着它们来自的土地。
在亚洲区,我居然看见了老干妈辣酱、王致和腐乳,还有各种各样的泡面,排列得整整齐齐,好像一夜之间穿越回了国内的超市。走几步,转到日本和韩国专区,琳琅满目的零食和调料让我眼花缭乱;再往前,就是印度和中东的香料区,空气中混杂着孜然、咖喱、肉桂的香气,仿佛能把人鼻子熏醉。




与其说这是超市,不如说是主题公园。记得某个拐角,一头会摇头晃脑的大象从天花板探出身来;另一边,墙上的卡通人物忽然开口说话,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就连卫生间都别具一格:门口伪装成一个简陋的“移动厕所”,可一旦推门进去,却是明亮宽敞、装饰考究。
之后我们暂别物质的层面,转而探寻精神的世界。前往艺术馆,旧地重游,静静感受那里的美。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Cincinnati Art Museum)坐落在Eden Park里。车子沿着公园的小路盘旋而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偶尔能从树缝间瞥见河面上的波光。初秋的阳光温柔,空气里透着一丝凉意。


博物馆的外观庄重,白色古典风格的石柱和高大的门厅带来一种肃穆感。推门进去,却是温暖而亲切的氛围。前台工作人员面带微笑递上地图,并且还是免费的。美国很多知名博物馆的门票都不便宜呢。



馆藏丰富,从古埃及雕塑到欧洲油画,再到当代装置艺术,应有尽有。走到一间展厅,突然看到莫奈的画——虽然不是最有名的那几幅,但柔和的光影让我安静下来。
还有梵高,毕加索的作品。让人流连忘返。
Paul Cezanne -- Still life with bread and wine

Claude Monet

Vincent van Gugh

Picaso

Greece 300 B.C.

中国商朝酒器

古埃及 -- 1000-600 B. C.

出门后,我特意绕了个弯,再次来到这里。这座雕塑,上次见到时就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很喜欢这座坐落在山坡上的艺术馆。喜欢它在光影流转间自成一方天地,也喜欢那份难得的静谧,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安静下来。
忽然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在不经意间,与一座城市的灵魂,悄然相遇。
辛辛那提,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