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那年,在贫病交加中,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牧师来到他的病床边:“可怜的人啊,去天堂之前,忏悔你在人世间的一切罪恶吧……”
那人竭尽全力喊道:“我没有什么需要忏悔,我需要的是咒诅,咒诅那些施予我不幸命运的人……”牧师问:“您因受怨屈在监狱呆了多少年?离开监狱后又生活了多少年?”他恶狠狠地将数字告诉了牧师。
牧师长叹一口气:“可怜的人,您真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对您的不幸,我真的感到万分同情和悲痛!监狱囚禁了您区区9年,而当您走出监牢本应获取永久自由的时候,您却用心底的仇恨、抱怨、咒诅囚禁了自己整整41年!”
这则故事使我联想到澳洲墨尔本的杨小凯教授(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原名杨曦光。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当之无愧的“中国的良心”。请看他的简介和简历:
杨小凯教授
简介
杨小凯出生于中国吉林省敦化,在湖南长沙长大。他曾经受到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的赏识,被破格聘至武汉大学任教,在武大教书期间,出版了《数理经济学基础》和《经济控制理论》两本著作。邹至庄访问武大期间,惊异于杨小凯的才华,推举他到普林斯顿读书。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生前为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论文见于 “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
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更可贵的是,他终其一生对国家、民族充满了挚爱与关怀。在其晚年,他曾经表示过对于中国文化现状的担忧。通过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他指出,欧美的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新教的文化传统。因而,其在晚年实现了由制度论者向文化论者的过渡。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他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简历
1962年-1968年在长沙市第一中学就读。
1968年,20岁的高中生杨小凯发表了著名文章《中国向何处去?》,该文引起了当时中共高层康生的不满,杨小凯因此被判入狱10年。
1968年至1978年,杨小凯在监狱服刑期间向与其共同关押的大学教授、工程师等人学习了大学课程,包括英文、微积分等。
1979年出狱后,杨小凯在湖南大学数学系旁听一年。
1980年杨小凯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1982年毕业,获计量经济学的硕士学位。
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
1983年受经济学家邹至庄赏识推荐,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88年被授予博士学位。
1990年杨小凯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92年,出版《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
1993年杨小凯当选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1994年,出任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5年,出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1996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1998年杨小凯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1998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一书。
2000年1月,杨小凯成为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的首席教授。
2004年7月7日早上7时49分,杨小凯因患肺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家中去世,享年56岁。
杨小凯被囚禁10年,但他的心灵没有被囚禁。他勇于面对苦难,顽强走出苦难,一生目标明确孜孜不倦地追求,终于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得胜的凯歌。后来他成了基督徒,发表了一些有独到见解的信仰方面的文章。如今他已荣归天家,他满怀希望顽强拼搏的精神仍在鼓舞着人们积极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