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国恨家仇的张学良怎能不抗日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炸死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原想趁张作霖刚死、东北群龙无首之机夺取东北。但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化装成士兵由华北迅速返回沈阳,接管了政权。使日本关东军的阴谋破产。
1928年底,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以蒋介石为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以此为标志,蒋介石实现了对全中国名义上的统一。而张学良服从以蒋介石为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目的是为报杀父之仇,同时驻扎在东北就是为了保卫东北这块土地不被小日本入侵占领,集国恨家仇的张学良怎能不抗日?
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展开中原大战。蒋介石兵精粮足,冯玉祥军风彪悍,双方杀得难解难分。张学良先是坐山观虎斗,后来明确支持蒋介石,率军入关,占领华北,抄了冯玉祥的后路。冯阎两军溃败后,蒋介石把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等地给了张学良,张学良还收编了冯玉祥手下大将宋哲元的部队,给了这支部队一个29军的番号。
在“9.18事变”之时,张学良的东北军在华北地区驻扎11万人,在东北地区驻兵20万人。如果再加上象29军这样的收编部队,人数就更多了。
当时的东北军经过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经营,坐镇中国北方六省两市,在全国各路诸侯部队中,是仅次于蒋介石军队的人数最为众多,装备最为精良的军队。不仅有陆军,还有空军和海军。陆军中还有装甲部队。
在”9.18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撤军东北不抵抗逃跑后,被日军仅在沈阳地区缴获的张学良的东北军武器装备就有步枪九万五千余支,机枪二千五百挺,大炮六百五十门,各式迫击炮二千三百门,飞机二百六十架等。可见张学良东北军的家底有多厚!
正是由于张学良有这样的家底以及他对蒋介石的支持,年纪轻轻,便当上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以及剿共付司令,蒋为正司令。
而在”9.18事变”爆发时,日本关东军有多少兵力?
简单介召一下有关日本的《关东州和关东军》:189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租借给俄国,并将此地取名为关东州。1905年日俄战争后,根据日俄两国签订的《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将关东州及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后改名为南满铁路)以及相应的一切特权转交给了日本。日本随后便成立了相应的殖民机构,并派军队驻守,这支军队就叫关东军。
所以,简单地说,“9.18事变”之前,关东州,即旅顺口、大连湾一带3200多平方公里土地,南满铁路及铁路两侧数公里之内的区域,是日本的租界地。关东军就是驻扎在关东州及南满铁路的日军部队。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
在“9.18事变”之时,日本的关东军部队有一个师团(第2师团的两个旅团)和六个铁道守备大队,共1.04万人。另外,其他可动员的军事力量还有侨民中的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人,警察3000人。总共2.34万人。日本总共有2.34万人。
【日本总共有2.34万人。】
【张学良的东北军有30多万人。】
在“9.18事变”之时,兵力对比:
日本方:当时在奉天的日本关东军只有独立守备队第2大队和第2师团的第29联队共几千人。
中国方: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7旅(旅长王以哲)1万余人,装备精良,是东北军的模范旅。
经过:当918夜晚日军独立守备第2大队500余人向北大营进攻时,留在军营的旅参谋长赵镇藩向在奉天主持东北军政事务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请示对策时,接到的竟是“不准开枪,挺着死!”的命令。于是,1万余人驻守的北大营竟听凭500日军攻击,不敢做任何有效抵抗。
23时46分,奉天关东军以土肥原的名义(土肥原当时不在奉天)给旅顺关东军司令部发出第一份电报,谎称中国军队在沈阳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日中两军在冲突中。接到电报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经与参谋长三宅光治、参谋石原莞尔等人商议后决定,迅速将主力集中到沈阳,先发制人,“惩罚”中国军队,占领东北各地。同时,还向驻朝鲜日军求援。最后,本庄繁将他的命令及战况正式报告给日本军部。为了便于指挥,19日凌晨3时30分,本庄繁率领关东军司令部火速赶往沈阳。
9月19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5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7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9月19日上午8时,得到增援的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所有驻省城的中国军警均被缴械。东北军撤向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东北航空处的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唯一的金库所存现金7000万元,亦被洗劫一空。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
在“9.18事变”当夜,是谁下令“不抵抗”?
“9.18事变”爆发的当夜(即9月18日22点20分到19日凌晨),在奉天的东北军代司令、参谋长荣臻是通过电话直接向在北平的张学良报告情况、请求指示的,当时张学良外出,荣臻没与张学良联络上,因而只能按照蒋介石8月16日“铣电”的指示,命令东北军“不抵抗”。所以,9.18当夜最早下令“不抵抗”的是荣臻。
荣臻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其依据还是蒋介石在8月16日和9月12日两次做出的“不抵抗”的指示。所以,“不抵抗”的罪魁祸首还是蒋介石。
在“9.18事变”之后的9月19日,奉天事变情况被报告到南京,留守南京的国民党大员们慌作一团,急电给在江西“剿共总司令”的蒋介石回宁主持一切。9月21日,蒋介石从“剿共”前方回到南京。面对日寇赤裸裸的侵略行径,依然采取不抵抗政策。《依然采取不抵抗政策》!
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除了决定9月18日为中国国耻日,23日全国下半旗哀悼奉天陷落外,没有采取任何军事措施去抵抗日军的侵略、收复失地。《没有采取任何军事措施去抵抗日军的侵略、收复失地。》
从9月19日到25日,日军继续侵占辽宁、吉林各地时,蒋介石、张学良仍然没有组织任何抵抗、反击,而且居然连表面文章、文字游戏都不肯做一下。《仍然没有组织任何抵抗、反击,而且居然连表面文章、文字游戏都不肯做一下。》
基本事实是:在9月19日奉天陷落之后,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的意图已大白于天下。蒋介石作为国家领导人,守土有责,天经地义要组织抵抗。抵抗后战败撤退,与不抵抗白丢国土,对于一个国家政权、军队和领导人来讲,绝对是两个不同概念。
如果蒋介石下令抵抗而张学良没有执行,那是张学良不抵抗。但是,从9月19日到25日,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过坚决抵抗、不许后退、反攻收复失地的命令吗?没有!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过酌情抵抗、相机行事的命令吗?也没有!
那么,蒋介石下过什么命令呢?9月23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告全国同胞书》中是这样声明的:“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诰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然为维持吾国家之独立,政府已有最后之决心,为自卫之准备,决不辜负国民之期望。”
既然已经“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那么,东北军还怎么抵抗?如抵抗就得有冲突。蒋介石给东北军下了一个“对日军避免冲突”的“严格”命令,然后又说我没命令他们“不抵抗”,这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
对于日军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蒋介石政府的解决方法是“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
在“9.18事变”之前,蒋介石的“不抵抗”只是内部指示,但在“9.18事变”爆发后,“不抵抗”竟然成了国民党蒋介石公开的国策,尽管换了个名词叫“避免冲突”!日本打到中国家里来了,中国头说“避免冲突”?
到1931年9月25日,日军攻占了辽宁、吉林两省的三十座城市,并完全控制了十二条铁路。基本完成了对辽宁、吉林两省的控制。这样的战果连关东军自己都难以相信。但这时,两个难题摆在了关东军面前:
其一.在辽宁的东北军大都撤到了沈阳以南的军事重镇锦州,聚集在锦州的东北军达十几万之众,继续进攻锦州,关东军兵力不足。
其二.吉林以北的黑龙江省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贸然进攻黑龙江,怕导致苏联出兵。
所以,关东军就此暂时停止了进一步进攻,一方面巩固取得的战果,同时对东北军政官员开始招降纳叛。
日本对对张学良的东北军中的官员开始招降纳叛,结果就产生了大量的《日伪军》。日本关东军和《日伪军》成了联合军。1932年3月1日,日本关东军扶植的傀儡、清废帝溥仪出任"执政"的伪满洲国发表"诞生"通电。至此,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9.18事变”以关东军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双胜利而告终。
集国恨家仇的张学良怎能不抗日
yongbing1993 (2025-09-20 07:34:12) 评论 (1)集国恨家仇的张学良怎能不抗日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炸死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原想趁张作霖刚死、东北群龙无首之机夺取东北。但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化装成士兵由华北迅速返回沈阳,接管了政权。使日本关东军的阴谋破产。
1928年底,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以蒋介石为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以此为标志,蒋介石实现了对全中国名义上的统一。而张学良服从以蒋介石为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目的是为报杀父之仇,同时驻扎在东北就是为了保卫东北这块土地不被小日本入侵占领,集国恨家仇的张学良怎能不抗日?
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展开中原大战。蒋介石兵精粮足,冯玉祥军风彪悍,双方杀得难解难分。张学良先是坐山观虎斗,后来明确支持蒋介石,率军入关,占领华北,抄了冯玉祥的后路。冯阎两军溃败后,蒋介石把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等地给了张学良,张学良还收编了冯玉祥手下大将宋哲元的部队,给了这支部队一个29军的番号。
在“9.18事变”之时,张学良的东北军在华北地区驻扎11万人,在东北地区驻兵20万人。如果再加上象29军这样的收编部队,人数就更多了。
当时的东北军经过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经营,坐镇中国北方六省两市,在全国各路诸侯部队中,是仅次于蒋介石军队的人数最为众多,装备最为精良的军队。不仅有陆军,还有空军和海军。陆军中还有装甲部队。
在”9.18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撤军东北不抵抗逃跑后,被日军仅在沈阳地区缴获的张学良的东北军武器装备就有步枪九万五千余支,机枪二千五百挺,大炮六百五十门,各式迫击炮二千三百门,飞机二百六十架等。可见张学良东北军的家底有多厚!
正是由于张学良有这样的家底以及他对蒋介石的支持,年纪轻轻,便当上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以及剿共付司令,蒋为正司令。
而在”9.18事变”爆发时,日本关东军有多少兵力?
简单介召一下有关日本的《关东州和关东军》:189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租借给俄国,并将此地取名为关东州。1905年日俄战争后,根据日俄两国签订的《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将关东州及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后改名为南满铁路)以及相应的一切特权转交给了日本。日本随后便成立了相应的殖民机构,并派军队驻守,这支军队就叫关东军。
所以,简单地说,“9.18事变”之前,关东州,即旅顺口、大连湾一带3200多平方公里土地,南满铁路及铁路两侧数公里之内的区域,是日本的租界地。关东军就是驻扎在关东州及南满铁路的日军部队。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
在“9.18事变”之时,日本的关东军部队有一个师团(第2师团的两个旅团)和六个铁道守备大队,共1.04万人。另外,其他可动员的军事力量还有侨民中的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人,警察3000人。总共2.34万人。日本总共有2.34万人。
【日本总共有2.34万人。】
【张学良的东北军有30多万人。】
在“9.18事变”之时,兵力对比:
日本方:当时在奉天的日本关东军只有独立守备队第2大队和第2师团的第29联队共几千人。
中国方: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7旅(旅长王以哲)1万余人,装备精良,是东北军的模范旅。
经过:当918夜晚日军独立守备第2大队500余人向北大营进攻时,留在军营的旅参谋长赵镇藩向在奉天主持东北军政事务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请示对策时,接到的竟是“不准开枪,挺着死!”的命令。于是,1万余人驻守的北大营竟听凭500日军攻击,不敢做任何有效抵抗。
23时46分,奉天关东军以土肥原的名义(土肥原当时不在奉天)给旅顺关东军司令部发出第一份电报,谎称中国军队在沈阳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日中两军在冲突中。接到电报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经与参谋长三宅光治、参谋石原莞尔等人商议后决定,迅速将主力集中到沈阳,先发制人,“惩罚”中国军队,占领东北各地。同时,还向驻朝鲜日军求援。最后,本庄繁将他的命令及战况正式报告给日本军部。为了便于指挥,19日凌晨3时30分,本庄繁率领关东军司令部火速赶往沈阳。
9月19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5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7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9月19日上午8时,得到增援的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所有驻省城的中国军警均被缴械。东北军撤向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东北航空处的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唯一的金库所存现金7000万元,亦被洗劫一空。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
在“9.18事变”当夜,是谁下令“不抵抗”?
“9.18事变”爆发的当夜(即9月18日22点20分到19日凌晨),在奉天的东北军代司令、参谋长荣臻是通过电话直接向在北平的张学良报告情况、请求指示的,当时张学良外出,荣臻没与张学良联络上,因而只能按照蒋介石8月16日“铣电”的指示,命令东北军“不抵抗”。所以,9.18当夜最早下令“不抵抗”的是荣臻。
荣臻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其依据还是蒋介石在8月16日和9月12日两次做出的“不抵抗”的指示。所以,“不抵抗”的罪魁祸首还是蒋介石。
在“9.18事变”之后的9月19日,奉天事变情况被报告到南京,留守南京的国民党大员们慌作一团,急电给在江西“剿共总司令”的蒋介石回宁主持一切。9月21日,蒋介石从“剿共”前方回到南京。面对日寇赤裸裸的侵略行径,依然采取不抵抗政策。《依然采取不抵抗政策》!
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除了决定9月18日为中国国耻日,23日全国下半旗哀悼奉天陷落外,没有采取任何军事措施去抵抗日军的侵略、收复失地。《没有采取任何军事措施去抵抗日军的侵略、收复失地。》
从9月19日到25日,日军继续侵占辽宁、吉林各地时,蒋介石、张学良仍然没有组织任何抵抗、反击,而且居然连表面文章、文字游戏都不肯做一下。《仍然没有组织任何抵抗、反击,而且居然连表面文章、文字游戏都不肯做一下。》
基本事实是:在9月19日奉天陷落之后,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的意图已大白于天下。蒋介石作为国家领导人,守土有责,天经地义要组织抵抗。抵抗后战败撤退,与不抵抗白丢国土,对于一个国家政权、军队和领导人来讲,绝对是两个不同概念。
如果蒋介石下令抵抗而张学良没有执行,那是张学良不抵抗。但是,从9月19日到25日,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过坚决抵抗、不许后退、反攻收复失地的命令吗?没有!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过酌情抵抗、相机行事的命令吗?也没有!
那么,蒋介石下过什么命令呢?9月23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告全国同胞书》中是这样声明的:“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诰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然为维持吾国家之独立,政府已有最后之决心,为自卫之准备,决不辜负国民之期望。”
既然已经“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那么,东北军还怎么抵抗?如抵抗就得有冲突。蒋介石给东北军下了一个“对日军避免冲突”的“严格”命令,然后又说我没命令他们“不抵抗”,这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
对于日军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蒋介石政府的解决方法是“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
在“9.18事变”之前,蒋介石的“不抵抗”只是内部指示,但在“9.18事变”爆发后,“不抵抗”竟然成了国民党蒋介石公开的国策,尽管换了个名词叫“避免冲突”!日本打到中国家里来了,中国头说“避免冲突”?
到1931年9月25日,日军攻占了辽宁、吉林两省的三十座城市,并完全控制了十二条铁路。基本完成了对辽宁、吉林两省的控制。这样的战果连关东军自己都难以相信。但这时,两个难题摆在了关东军面前:
其一.在辽宁的东北军大都撤到了沈阳以南的军事重镇锦州,聚集在锦州的东北军达十几万之众,继续进攻锦州,关东军兵力不足。
其二.吉林以北的黑龙江省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贸然进攻黑龙江,怕导致苏联出兵。
所以,关东军就此暂时停止了进一步进攻,一方面巩固取得的战果,同时对东北军政官员开始招降纳叛。
日本对对张学良的东北军中的官员开始招降纳叛,结果就产生了大量的《日伪军》。日本关东军和《日伪军》成了联合军。1932年3月1日,日本关东军扶植的傀儡、清废帝溥仪出任"执政"的伪满洲国发表"诞生"通电。至此,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9.18事变”以关东军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双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