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谴责犹太复国主义暴力恐怖主义的舆论压力下,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决定回归其一贯奉行的由其领导人戴维·本-古里安提出的“克制”(havlagah) 策略——加强自身的防卫,并且避免对阿拉伯无辜平民的伤害和报复。哈加纳战士只负责保卫犹太居民区。他们尽一切可能避免袭击,在袭击活动出现前不采取任何行动。
二战初期,由于担心德国、意大利轴心国军队在北非取得突破,英国当局有意与哈加纳合作,但1942年隆美尔在阿拉曼战役中战败后,英国放弃了对哈加纳的有限支持。1943年,经过一系列漫长的请求和谈判,英国陆军宣布成立犹太旅。虽然巴勒斯坦犹太人自1940年起就被允许加入英国军队,但这是第一次有一支纯犹太军队在犹太旗帜下服役于战争。犹太旅群由5000名士兵组成,最初随第八集团军部署在北非,后于1944年9月部署到意大利,一度部署到投降后粹纳德国、比利时,1946年就地解散。
哈加纳的克制策略,一直为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Revisionist Zionism)所不满。
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亦称修正派锡安主义,是犹太复国主义中的一个派别,由泽维·贾鲍京斯基提出。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主张犹太人对整个以色列地区(巴勒斯坦托管地以及外约旦酋长国所在地区)拥有主权;而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主席大卫·本·古里安和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会长哈伊姆·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只是鼓励犹太人前往巴勒斯坦地区定居,并没有涉及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主权要求。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要求修改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政策及其在哈伊姆·魏茨曼领导下的领导层,以及巴勒斯坦民选的犹太领导人。他们认为这些政策是对在托管巴勒斯坦地区英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
被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要求修改的主流犹太组织,大卫·本·古里安后为首任新成立的以色列国总理及国防部长,执政时间达十三年;哈伊姆·魏茨曼为首任总理。
1935年,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拒绝贾鲍京斯基的政治纲领,并拒绝向外界表示“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建立犹太人国家”后,贾鲍京斯基辞去了他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中的职务。他创立了新犹太复国主义组织(New Zionist Organization,NZO),旨在鼓励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地区并在该地区建立犹太人国家。
泽维·贾鲍京斯基(Ze'ev Jabotinsky,原名Vladimir Yevgenyevich Zhabotinsky),出生于沙皇俄国时代敖德萨的一个犹太家庭,一生致力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创建犹太暴力革命军事组织——贝塔尔(Betar)、哈佐尔(Hatzohar)和伊尔贡(Irgun)。
1903年复活节前,二十三岁的他成为俄罗斯犹太人自卫队第一批组织者之一。同年八月,他作为代表参加在巴塞尔举行的第六届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并从那时积极参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14年12月,贾鲍京斯基与约瑟夫·特鲁姆多尔(Joseph Trumpeldor)共同创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的犹太军团,其中包括“锡安骡队”(Zion Mule Corps)。1915年3月,650名俄裔为主的犹太志愿者开始参与训练。该单位在加利波利战役中有着杰出的表现。当锡安骡队被解散后,贾鲍京斯基前往伦敦。在那里他继续游说英国政府建立犹太军事单位,作为英国军队的一部分在巴勒斯坦参与作战。1917年,英国政府同意建立三个犹太人营,组建犹太军团,为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准军事组织的鼻祖。
1918年作为皇家燧发枪团第38位荣誉少尉的贾鲍京斯基,参与了英军在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并攻入外约旦。退伍后他向艾伦比元帅抱怨英国军队对犹太复国主义和犹太军团的态度。1919年他对英国政府的呼吁未能扭转这一决定,而是被驱离英国军队,之后他公然培训犹太人进行军事训练和使用小型武器。1920年在巴勒斯坦骚乱中,英国人搜查了包括哈伊姆·魏茨曼在内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层的办公室和公寓,在贾鲍京斯所属防御组织的建筑物中,发现了三支步枪、两支手枪和250发子弹。贾鲍京斯被囚禁在阿克科的一个要塞中,并被判处15年苦役,但很快在大赦下被释放。1921年,他被选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领导人。
身穿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犹太军团制服的泽维·贾鲍京斯基
1923年,泽维·贾鲍京斯基在拉脱维亚里加的一次犹太青年会议上创立贝塔尔。会上,贾鲍京斯基谈及阿拉伯人对加利利特拉哈伊(Tel Hai) 和其他犹太人定居点的袭击。他认为,只能透过重建古老的、延伸至整个巴勒斯坦和约旦的犹太国家以色列,方能解决这些针对巴勒斯坦犹太人的严重威胁。这是修正派锡安主义的定义理念。贾鲍京斯基提议创立贝塔尔修正派锡安主义青年运动,培育新一代的犹太人,向他们灌输民族主义理想,并提供军事行动训练,以对抗犹太教的敌人。在1931年于但泽举行的第一届国际会议,贾鲍京斯基获选为贝塔尔的领导人。
尽管受到正统锡安主义犹太人和非锡安主义犹太人的抵制,贝塔尔很快在波兰、巴勒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其他地方获得大批追随者加入,在波兰特别成功,其时,波兰是欧洲犹太人口最多的国家。1934年,贝塔尔坐拥70,000名会员,其中40,000人居住在波兰。
许多以色列著名的保守派人物都是贝塔尔的毕业生,包括前总理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和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以及前国防部长摩西·阿伦斯(Moshe Arens)、前利库德集团/前进党成员、多个政府岗位的部长齐皮·利夫尼(Tzipi Livni)。
泽维·贾鲍京斯基和其他贝塔尔指挥官在巴勒斯坦,约1926-1930年
1925年,泽维·贾鲍京斯在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创建了自己的组织。新党的纲领忠实地反映了贾鲍京斯的政治要求:大规模移民(为了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占多数的国家),民主选举产生一个的犹太复国主义的执行者,在英国统治下建立犹太人军事力量。1929年后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而不是像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一直倡导的“犹太民族之家”。1930年,在他访问南非后,英国政府当局不允许他返回巴勒斯坦。
粹纳掌控德国后,贾鲍京斯基对东欧尤其是波兰的犹太社区的情况深表关切。1936年,贾鲍京斯基准备了所谓的“撤离计划”,要求将整个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犹太人撤离到英国托管管治的巴勒斯坦。他访问了东欧,与波兰外长约塞夫·贝克上校、匈牙利摄政霍尔蒂·米克洛什海军上将和罗马尼亚总理格奥尔基·塔塔内斯库分别会面,就撤离计划进行了讨论。该计划获得了这三个政府的批准。但在波兰犹太人内部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英国政府断然否决了这一提议,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主席伊姆·魏茨曼驳斥了这一提议。
1938年,贾鲍京斯基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波兰犹太人生活在火山边缘,并警告说在不久的将来波兰将发生一波血腥的超级大屠杀。贾鲍京斯基继续警告欧洲的犹太人,他们应该尽快前往巴勒斯坦。
1940年8月4日,贾鲍京斯基因心脏病突发,死于纽约一处由他所创立的犹太武装自卫组织“贝尔塔”所经营的秘密据点,埋在纽约新蒙特菲奥尔墓地。
贾鲍京斯基临终遗嘱:“我希望被安葬在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区,除非得到该国犹太政府的最终的命令,否则不得迁移到巴勒斯坦。”
以色列国成立之后,总理戴维·本-古里安领导的政府没有下达迁移令。1964年,列维·埃什科尔成为总理后不久,下令将贾鲍京斯基和他的妻子重新安置在耶路撒冷赫茨尔山公墓,尊为开国元勋。
印有泽维·贾鲍京斯基头像的旧100以色列谢克尔
在整个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期,尽管纳粹政权持续地迫害和谋杀犹太人,使难民数字急升,英国巴勒斯坦托管地的移民配额并没有因而增加。贝塔尔则无视英国当局的移民配额限制,协助犹太人广泛非法移居到巴勒斯坦,总人数超过40,000名。
自1931年起,英国委托管治的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因理念差异导致的分裂,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的克制策略,一直为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所不满,导致与其分裂。
曾担任哈加纳指挥官的亚伯拉罕·特霍米(Avraham Tehomi))带领部分哈加纳成员脱离出来成立了新的组织,称为哈加纳B派(Haganah-be)。初期的哈加纳B派规模很小,仅仅只有三百名成员和几把旧武器。
1933年,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所强烈谴责与与纳粹德国签署的《哈瓦拉协议》的犹太复国主义领袖海姆·阿洛索罗夫(Haim Arlosoroff),与妻子在特拉维夫海滩散步时遇刺身亡,震惊整个巴勒斯坦犹太社区。阿尔洛索罗夫被谋杀之后,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两极分化,给哈加纳B派带来了许多新成员,大量中产阶级出身的年轻人加入,在农业居住区成立了更多的分队,新移民进一步壮大了这支队伍。相比于成立之初,三年之后哈加纳B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员由原先的三百名发展到了三千名,在巴勒斯坦主要城市耶路撒冷、特拉维夫和海法,建立了训练学校。
作为哈加纳B领导人的特霍米已得出结论:“在犹太民族存亡的紧急时刻,不能存在两个独立的保卫组织。”由于内部对于是否和哈加纳合并有着不同的意见,于是在1937年4月,哈加纳B在对是否返回哈加纳进行表决后,经历了第一次分裂。 大约有一半的成员,其中包括高级指挥人员、区域委员会成员,在特霍米的带领下携带着哈加纳B派大部分的武器重新返回哈加纳。
1945年二战结束后,特霍米与妻子移民美国,并在那里从事国际宝石贸易。他一直在那里生活到1968年,之后返回以色列,并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一家宝石抛光厂。晚年,他居住在香港,并于1991年在香港去世。
亚伯拉罕·特霍米
大卫·拉齐尔(David Rariel)和亚伯拉罕·斯特恩(Avraham Shtern)则支持哈加纳B作为独立组织继续存在。此时继续留在这个军事组织中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的积极分子,大部分都是贝塔尔的成员。
他们不再将这个军事组织叫做哈加纳B派,而是称为伊尔贡(Irgun,直译:“组织”), 全称伊尔贡·茨瓦伊·柳米(Irgun Zvai Leumi,直译:“以色列国土军事组织”),现今以色列大多以组织希伯来语名称缩写称其为埃策尔(Etzel)。
从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分裂出的伊尔贡,反对哈加纳的“克制”(havlagah)策略——为犹太社区提供有限的自卫、不得对阿拉伯人进行无差别攻击、与英国安全部队合作,信仰的是贾鲍京斯基所创立的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在建立犹太国家的过程中任何手段都是可取的理论,对阿拉伯人与英国托管当局,实施进攻性恐怖主义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无差别攻击的恐怖主义措施,因此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将伊尔贡定义为恐怖组织。
根据伊尔贡创始人贾鲍京斯基要求将数百万欧洲犹太人一次性送往巴勒斯坦的“撤离计划”,伊尔贡大规模协助欧洲犹太人非法移民巴勒斯坦,贾鲍京斯基将此称为“国民运动”。二战前,这类移民最重要的部分是由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阵营进行的,主要是因为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出于成本原因以及他们认为英国未来会允许大规模犹太移民而回避此类行动。1937年9月,伊尔贡与哈佐哈尔(Hatzohar,“修正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和贝塔尔联手,协助一支由54名贝塔尔成员组成的车队潜入坦图拉海滩(海法附近)。伊尔贡负责谨慎地将船上犹太非法移民带到海滩,并将他们分散到各个犹太人定居点。伊尔贡也开始参与移民事务的组织,并负责陪同船只。
1939年组织犹太非法移民的“阿利亚中心”成立,由哈佐哈尔、贝塔尔和伊尔贡的代表组成,从而使伊尔贡成为这一进程的全面参与者。船上艰苦的条件要求高度的纪律性。船上人员通常被分成几个小组,由指挥官领导。除了每日点名和分发少量食物和水,还组织交流会,提供有关实际抵达巴勒斯坦犹太人的信息。最大的船只之一是“萨卡里亚号”,载有2300名乘客,约占巴勒斯坦犹太人口的0.5%。第一艘船于1937年4月13日抵达,最后一艘于1940年2月13日抵达。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偷渡总计约有18,000名非法移民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大多数人没有被英国人抓获。
伊尔贡通过地下活动组织大规模的犹太非法移民偷渡外,还于1936年4月左右开始袭击阿拉伯村庄,从而结束了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的“克制”政策。
1938年3月,伊尔贡领导人创始人之一的大卫·拉齐尔在地下报纸《剑之报》(By the Sword) 上撰写了一篇全面阐述成伊尔贡组织的文章,并在其中创造了“积极防御”一词:仅靠哈加纳的行动永远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如果战争的目标是摧毁敌人的意志——而这只有摧毁其精神才能实现——那么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单纯的防御行动……这种允许敌人随意进攻、重组并再次进攻……并且不打算消除敌人再次进攻的能力的防御方式被称为消极防御,最终会导致失败和毁灭……任何不愿被击败的人都别无选择,只能进攻。战斗一方并非意图压迫他人,而是想要捍卫自身的自由和荣誉,他也只有一条路可走——进攻。以攻为守,以剥夺敌人进攻的选择,这种防御方式被称为积极防御。
伊尔贡在他的领导下,对英国托管地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进行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有超过250名阿拉伯人丧生。英国对此作出回应,逮捕肇事者,并判处伊尔贡恐怖组织成员的死刑。
英国《1939年白皮书》的发布带来了新的法令,旨在促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更加平等的和解。然而,一些犹太人认为,这份白皮书对巴勒斯坦犹太社区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禁止向犹太人出售土地,以及减少犹太移民配额。整个犹太居留地伊舒夫都对白皮书的内容感到愤怒。伊尔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破坏电力、无线电和电话线等英国军事战略基础设施,对英国人员以及警察部队成员发动了一系列袭击。
1939年8月26日,伊尔贡杀害了英国警官拉尔夫·凯恩斯 (Ralph Cairns)。凯恩斯当时担任巴勒斯坦警察局犹太部门负责人,负责收网追捕阿夫拉罕·斯特恩。伊尔贡指控他虐待了多名成员。凯恩斯和另一名英国警官罗纳德·巴克 (Ronald Barker) 被伊尔贡地雷遥控引爆身亡。
英国加大了对伊尔贡的打击力度。8月31日,英国警方破获了在伊尔贡总部开会的成员,伊尔贡的创始人、领导人拉齐尔与斯特恩以及其他高级指挥部成员被捕入狱。次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战爆发后,贾鲍京斯基及其和新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表示支持英国和法国。1939年9月中旬,拉齐尔被转移出他在茨里芬 (Tzrifin) 的拘留所。此事以及其他事件促使伊尔贡宣布停止针对英国的活动,以免妨碍英国对抗“希伯来人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德国纳粹”的努力。声明的结尾表达了希望,即战后将在“被解放的祖国的历史边界内”建立一个希伯来国家。声明发布后,伊尔贡、贝塔尔和哈佐哈尔成员,包括拉齐尔和伊尔贡领导层,逐渐获释。拉齐尔于1940年8月宣布停火并表示愿意在战争期间与英国合作。
1941年伊拉克政变后,英国向伊尔贡寻求援助,询问拉齐尔是否愿意杀死或绑架1936年巴勒斯坦起义的领导人阿拉伯高级委员会主席穆夫提阿明·侯赛尼(Amin al-Husseini),并摧毁伊拉克的炼油厂。拉齐尔同意了,条件是允许他绑架穆夫提。1941年5月17日,他与包括雅各布·梅里多尔(Ya'akov Meridor)和雅各布·西卡·阿哈罗尼(Jacob Sika Aharoni)在内的三名战友代表英国军队前往伊拉克,协助镇压英伊战争中在德国及意大利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亲英政府的首相拉希德·阿里·盖拉尼(Rashid Ali al-Gaylani)。5月20日,一架德国空军飞机在哈巴尼亚附近扫射了他所乘坐的汽车,炸死了拉齐尔和英国军官帕特里克·H·弗里克·埃文斯少校。梅里多尔返回巴勒斯坦并接管了伊尔贡的指挥权,而雅各布·西卡·阿哈罗尼则指挥了导致英国进入伊拉克并在法胡德大屠杀后拯救犹太社区的任务。
大卫·拉齐尔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从集中营招募波兰士兵,组建了安德斯军团(Anders' Army)。该军团随后经由伊朗抵达英国控制的中东地区。这些部队构成了后来的波兰第二军的主体。1943年波兰第二军从伊拉克抵达巴勒斯坦,英国坚持不准在军队中建立任何犹太部队。最终,许多随军队抵达的犹太裔士兵获得释放并获准留在巴勒斯坦。其中一位就是梅纳赫姆·贝京(Mena?em Begin),他的到来在伊尔贡和贝塔尔内部引发了新的期待。
贝京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布列斯特,他和当地的大多数犹太少年一样,都是锡安主义童子军的成员。贝京于16岁加入了宣扬锡安主义的青年团体贝塔尔,成年后进入华沙大学学习法律,结识了修正派锡安主义理论的创始人贾鲍京斯基,1937年成为了贝塔尔组织波兰分部的负责人。贝京在波兰期间除了积极发展贝塔尔的成员以外,还不断组织波兰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地区。1939年8月底,贝京试图组织1500名波兰犹太人偷渡前往罗马尼亚,但是未能成功。不久苏联亦入侵波兰东部,贝京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逮捕并被关进监狱,随后苏方以“英帝国主义间谍”的罪名判处其八年有期徒刑,于1941年1月1日送往俄罗斯北部的伯朝拉劳改营。
贝京于1940年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时的照片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根据苏联政府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的协议,苏联逐步释放了被关押的波兰战俘和平民。贝京于1942年被释放,他以下士的军衔加入了由安德斯将军组建的安德斯军。随后贝京派赴英国治下的巴勒斯坦托管地,1942年5月通过伊朗抵达巴勒斯坦地区。
抵达巴勒斯坦后,贝京和其他波兰犹太人一样面临两个选择:继续跟随波兰军队和纳粹德国作战,还是留在巴勒斯坦地区为建立犹太人国家而战。虽然贝京最初倾向于留在波兰军队,但最终还是在犹太准军事组织伊尔贡的成员劝说下改变了主意。在安德斯军团的副指挥托卡泽维斯基(Micha? Karaszewicz-Tokarzewski)将军默许下,1942年12月,贝京正式脱离波兰军队加入伊尔贡。
贝京曾担任波兰贝塔尔运动的领袖,是一位受犹太人尊敬的领导人。时任伊尔贡指挥官的雅科夫·梅里多尔提出任命贝京担任该职位。
1943年末,当贝京接受该职位时,伊尔贡新的领导层成立了,梅里多尔成为他的副手。自此贝京一直担任伊尔贡的最高领导人。
英国驻巴勒斯坦警方发布的犹太恐怖分子通缉令,贝京的照片位于左上方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伊尔贡部分改编为以色列国防军(Israel Defense Forces,IDF),部分改组为右翼主流政党赫鲁特党(Herut),再演变为现在的以色列最大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Likud)。
被英国当局列为巴勒斯坦的头号恐怖分子的通缉犯贝京,后来成为以色列建国后的第18、19届总理,其衣钵一直为以色列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继承,沿袭至今的利库德集团主席、以色列三任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
2025年9月19日,作于芝加哥西郊
(图片来自网络。参照相关论著、报道、维基百科、犹太人大屠杀百科全书等资料。博文非论文,篇幅限制,不一一注出。)
长文分载。待续。
以色列——被逐出欧洲家园犹太人的无奈归宿(十)
橡溪 (2025-09-19 08:18:20) 评论 (0) 在全世界谴责犹太复国主义暴力恐怖主义的舆论压力下,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决定回归其一贯奉行的由其领导人戴维·本-古里安提出的“克制”(havlagah) 策略——加强自身的防卫,并且避免对阿拉伯无辜平民的伤害和报复。哈加纳战士只负责保卫犹太居民区。他们尽一切可能避免袭击,在袭击活动出现前不采取任何行动。
二战初期,由于担心德国、意大利轴心国军队在北非取得突破,英国当局有意与哈加纳合作,但1942年隆美尔在阿拉曼战役中战败后,英国放弃了对哈加纳的有限支持。1943年,经过一系列漫长的请求和谈判,英国陆军宣布成立犹太旅。虽然巴勒斯坦犹太人自1940年起就被允许加入英国军队,但这是第一次有一支纯犹太军队在犹太旗帜下服役于战争。犹太旅群由5000名士兵组成,最初随第八集团军部署在北非,后于1944年9月部署到意大利,一度部署到投降后粹纳德国、比利时,1946年就地解散。
哈加纳的克制策略,一直为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Revisionist Zionism)所不满。
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亦称修正派锡安主义,是犹太复国主义中的一个派别,由泽维·贾鲍京斯基提出。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主张犹太人对整个以色列地区(巴勒斯坦托管地以及外约旦酋长国所在地区)拥有主权;而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主席大卫·本·古里安和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会长哈伊姆·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只是鼓励犹太人前往巴勒斯坦地区定居,并没有涉及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主权要求。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要求修改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政策及其在哈伊姆·魏茨曼领导下的领导层,以及巴勒斯坦民选的犹太领导人。他们认为这些政策是对在托管巴勒斯坦地区英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
被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要求修改的主流犹太组织,大卫·本·古里安后为首任新成立的以色列国总理及国防部长,执政时间达十三年;哈伊姆·魏茨曼为首任总理。
1935年,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拒绝贾鲍京斯基的政治纲领,并拒绝向外界表示“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建立犹太人国家”后,贾鲍京斯基辞去了他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中的职务。他创立了新犹太复国主义组织(New Zionist Organization,NZO),旨在鼓励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地区并在该地区建立犹太人国家。
泽维·贾鲍京斯基(Ze'ev Jabotinsky,原名Vladimir Yevgenyevich Zhabotinsky),出生于沙皇俄国时代敖德萨的一个犹太家庭,一生致力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创建犹太暴力革命军事组织——贝塔尔(Betar)、哈佐尔(Hatzohar)和伊尔贡(Irgun)。
1903年复活节前,二十三岁的他成为俄罗斯犹太人自卫队第一批组织者之一。同年八月,他作为代表参加在巴塞尔举行的第六届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并从那时积极参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14年12月,贾鲍京斯基与约瑟夫·特鲁姆多尔(Joseph Trumpeldor)共同创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的犹太军团,其中包括“锡安骡队”(Zion Mule Corps)。1915年3月,650名俄裔为主的犹太志愿者开始参与训练。该单位在加利波利战役中有着杰出的表现。当锡安骡队被解散后,贾鲍京斯基前往伦敦。在那里他继续游说英国政府建立犹太军事单位,作为英国军队的一部分在巴勒斯坦参与作战。1917年,英国政府同意建立三个犹太人营,组建犹太军团,为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准军事组织的鼻祖。
1918年作为皇家燧发枪团第38位荣誉少尉的贾鲍京斯基,参与了英军在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并攻入外约旦。退伍后他向艾伦比元帅抱怨英国军队对犹太复国主义和犹太军团的态度。1919年他对英国政府的呼吁未能扭转这一决定,而是被驱离英国军队,之后他公然培训犹太人进行军事训练和使用小型武器。1920年在巴勒斯坦骚乱中,英国人搜查了包括哈伊姆·魏茨曼在内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层的办公室和公寓,在贾鲍京斯所属防御组织的建筑物中,发现了三支步枪、两支手枪和250发子弹。贾鲍京斯被囚禁在阿克科的一个要塞中,并被判处15年苦役,但很快在大赦下被释放。1921年,他被选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领导人。
身穿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犹太军团制服的泽维·贾鲍京斯基
1923年,泽维·贾鲍京斯基在拉脱维亚里加的一次犹太青年会议上创立贝塔尔。会上,贾鲍京斯基谈及阿拉伯人对加利利特拉哈伊(Tel Hai) 和其他犹太人定居点的袭击。他认为,只能透过重建古老的、延伸至整个巴勒斯坦和约旦的犹太国家以色列,方能解决这些针对巴勒斯坦犹太人的严重威胁。这是修正派锡安主义的定义理念。贾鲍京斯基提议创立贝塔尔修正派锡安主义青年运动,培育新一代的犹太人,向他们灌输民族主义理想,并提供军事行动训练,以对抗犹太教的敌人。在1931年于但泽举行的第一届国际会议,贾鲍京斯基获选为贝塔尔的领导人。
尽管受到正统锡安主义犹太人和非锡安主义犹太人的抵制,贝塔尔很快在波兰、巴勒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其他地方获得大批追随者加入,在波兰特别成功,其时,波兰是欧洲犹太人口最多的国家。1934年,贝塔尔坐拥70,000名会员,其中40,000人居住在波兰。
许多以色列著名的保守派人物都是贝塔尔的毕业生,包括前总理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和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以及前国防部长摩西·阿伦斯(Moshe Arens)、前利库德集团/前进党成员、多个政府岗位的部长齐皮·利夫尼(Tzipi Livni)。
泽维·贾鲍京斯基和其他贝塔尔指挥官在巴勒斯坦,约1926-1930年
1925年,泽维·贾鲍京斯在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创建了自己的组织。新党的纲领忠实地反映了贾鲍京斯的政治要求:大规模移民(为了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占多数的国家),民主选举产生一个的犹太复国主义的执行者,在英国统治下建立犹太人军事力量。1929年后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而不是像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一直倡导的“犹太民族之家”。1930年,在他访问南非后,英国政府当局不允许他返回巴勒斯坦。
粹纳掌控德国后,贾鲍京斯基对东欧尤其是波兰的犹太社区的情况深表关切。1936年,贾鲍京斯基准备了所谓的“撤离计划”,要求将整个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犹太人撤离到英国托管管治的巴勒斯坦。他访问了东欧,与波兰外长约塞夫·贝克上校、匈牙利摄政霍尔蒂·米克洛什海军上将和罗马尼亚总理格奥尔基·塔塔内斯库分别会面,就撤离计划进行了讨论。该计划获得了这三个政府的批准。但在波兰犹太人内部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英国政府断然否决了这一提议,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主席伊姆·魏茨曼驳斥了这一提议。
1938年,贾鲍京斯基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波兰犹太人生活在火山边缘,并警告说在不久的将来波兰将发生一波血腥的超级大屠杀。贾鲍京斯基继续警告欧洲的犹太人,他们应该尽快前往巴勒斯坦。
1940年8月4日,贾鲍京斯基因心脏病突发,死于纽约一处由他所创立的犹太武装自卫组织“贝尔塔”所经营的秘密据点,埋在纽约新蒙特菲奥尔墓地。
贾鲍京斯基临终遗嘱:“我希望被安葬在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区,除非得到该国犹太政府的最终的命令,否则不得迁移到巴勒斯坦。”
以色列国成立之后,总理戴维·本-古里安领导的政府没有下达迁移令。1964年,列维·埃什科尔成为总理后不久,下令将贾鲍京斯基和他的妻子重新安置在耶路撒冷赫茨尔山公墓,尊为开国元勋。
印有泽维·贾鲍京斯基头像的旧100以色列谢克尔
在整个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期,尽管纳粹政权持续地迫害和谋杀犹太人,使难民数字急升,英国巴勒斯坦托管地的移民配额并没有因而增加。贝塔尔则无视英国当局的移民配额限制,协助犹太人广泛非法移居到巴勒斯坦,总人数超过40,000名。
自1931年起,英国委托管治的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因理念差异导致的分裂,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的克制策略,一直为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所不满,导致与其分裂。
曾担任哈加纳指挥官的亚伯拉罕·特霍米(Avraham Tehomi))带领部分哈加纳成员脱离出来成立了新的组织,称为哈加纳B派(Haganah-be)。初期的哈加纳B派规模很小,仅仅只有三百名成员和几把旧武器。
1933年,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所强烈谴责与与纳粹德国签署的《哈瓦拉协议》的犹太复国主义领袖海姆·阿洛索罗夫(Haim Arlosoroff),与妻子在特拉维夫海滩散步时遇刺身亡,震惊整个巴勒斯坦犹太社区。阿尔洛索罗夫被谋杀之后,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两极分化,给哈加纳B派带来了许多新成员,大量中产阶级出身的年轻人加入,在农业居住区成立了更多的分队,新移民进一步壮大了这支队伍。相比于成立之初,三年之后哈加纳B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员由原先的三百名发展到了三千名,在巴勒斯坦主要城市耶路撒冷、特拉维夫和海法,建立了训练学校。
作为哈加纳B领导人的特霍米已得出结论:“在犹太民族存亡的紧急时刻,不能存在两个独立的保卫组织。”由于内部对于是否和哈加纳合并有着不同的意见,于是在1937年4月,哈加纳B在对是否返回哈加纳进行表决后,经历了第一次分裂。 大约有一半的成员,其中包括高级指挥人员、区域委员会成员,在特霍米的带领下携带着哈加纳B派大部分的武器重新返回哈加纳。
1945年二战结束后,特霍米与妻子移民美国,并在那里从事国际宝石贸易。他一直在那里生活到1968年,之后返回以色列,并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一家宝石抛光厂。晚年,他居住在香港,并于1991年在香港去世。
亚伯拉罕·特霍米
大卫·拉齐尔(David Rariel)和亚伯拉罕·斯特恩(Avraham Shtern)则支持哈加纳B作为独立组织继续存在。此时继续留在这个军事组织中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的积极分子,大部分都是贝塔尔的成员。
他们不再将这个军事组织叫做哈加纳B派,而是称为伊尔贡(Irgun,直译:“组织”), 全称伊尔贡·茨瓦伊·柳米(Irgun Zvai Leumi,直译:“以色列国土军事组织”),现今以色列大多以组织希伯来语名称缩写称其为埃策尔(Etzel)。
从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分裂出的伊尔贡,反对哈加纳的“克制”(havlagah)策略——为犹太社区提供有限的自卫、不得对阿拉伯人进行无差别攻击、与英国安全部队合作,信仰的是贾鲍京斯基所创立的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在建立犹太国家的过程中任何手段都是可取的理论,对阿拉伯人与英国托管当局,实施进攻性恐怖主义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无差别攻击的恐怖主义措施,因此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将伊尔贡定义为恐怖组织。
根据伊尔贡创始人贾鲍京斯基要求将数百万欧洲犹太人一次性送往巴勒斯坦的“撤离计划”,伊尔贡大规模协助欧洲犹太人非法移民巴勒斯坦,贾鲍京斯基将此称为“国民运动”。二战前,这类移民最重要的部分是由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阵营进行的,主要是因为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出于成本原因以及他们认为英国未来会允许大规模犹太移民而回避此类行动。1937年9月,伊尔贡与哈佐哈尔(Hatzohar,“修正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和贝塔尔联手,协助一支由54名贝塔尔成员组成的车队潜入坦图拉海滩(海法附近)。伊尔贡负责谨慎地将船上犹太非法移民带到海滩,并将他们分散到各个犹太人定居点。伊尔贡也开始参与移民事务的组织,并负责陪同船只。
1939年组织犹太非法移民的“阿利亚中心”成立,由哈佐哈尔、贝塔尔和伊尔贡的代表组成,从而使伊尔贡成为这一进程的全面参与者。船上艰苦的条件要求高度的纪律性。船上人员通常被分成几个小组,由指挥官领导。除了每日点名和分发少量食物和水,还组织交流会,提供有关实际抵达巴勒斯坦犹太人的信息。最大的船只之一是“萨卡里亚号”,载有2300名乘客,约占巴勒斯坦犹太人口的0.5%。第一艘船于1937年4月13日抵达,最后一艘于1940年2月13日抵达。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偷渡总计约有18,000名非法移民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大多数人没有被英国人抓获。
伊尔贡通过地下活动组织大规模的犹太非法移民偷渡外,还于1936年4月左右开始袭击阿拉伯村庄,从而结束了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的“克制”政策。
1938年3月,伊尔贡领导人创始人之一的大卫·拉齐尔在地下报纸《剑之报》(By the Sword) 上撰写了一篇全面阐述成伊尔贡组织的文章,并在其中创造了“积极防御”一词:仅靠哈加纳的行动永远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如果战争的目标是摧毁敌人的意志——而这只有摧毁其精神才能实现——那么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单纯的防御行动……这种允许敌人随意进攻、重组并再次进攻……并且不打算消除敌人再次进攻的能力的防御方式被称为消极防御,最终会导致失败和毁灭……任何不愿被击败的人都别无选择,只能进攻。战斗一方并非意图压迫他人,而是想要捍卫自身的自由和荣誉,他也只有一条路可走——进攻。以攻为守,以剥夺敌人进攻的选择,这种防御方式被称为积极防御。
伊尔贡在他的领导下,对英国托管地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进行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有超过250名阿拉伯人丧生。英国对此作出回应,逮捕肇事者,并判处伊尔贡恐怖组织成员的死刑。
英国《1939年白皮书》的发布带来了新的法令,旨在促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更加平等的和解。然而,一些犹太人认为,这份白皮书对巴勒斯坦犹太社区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禁止向犹太人出售土地,以及减少犹太移民配额。整个犹太居留地伊舒夫都对白皮书的内容感到愤怒。伊尔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破坏电力、无线电和电话线等英国军事战略基础设施,对英国人员以及警察部队成员发动了一系列袭击。
1939年8月26日,伊尔贡杀害了英国警官拉尔夫·凯恩斯 (Ralph Cairns)。凯恩斯当时担任巴勒斯坦警察局犹太部门负责人,负责收网追捕阿夫拉罕·斯特恩。伊尔贡指控他虐待了多名成员。凯恩斯和另一名英国警官罗纳德·巴克 (Ronald Barker) 被伊尔贡地雷遥控引爆身亡。
英国加大了对伊尔贡的打击力度。8月31日,英国警方破获了在伊尔贡总部开会的成员,伊尔贡的创始人、领导人拉齐尔与斯特恩以及其他高级指挥部成员被捕入狱。次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战爆发后,贾鲍京斯基及其和新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表示支持英国和法国。1939年9月中旬,拉齐尔被转移出他在茨里芬 (Tzrifin) 的拘留所。此事以及其他事件促使伊尔贡宣布停止针对英国的活动,以免妨碍英国对抗“希伯来人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德国纳粹”的努力。声明的结尾表达了希望,即战后将在“被解放的祖国的历史边界内”建立一个希伯来国家。声明发布后,伊尔贡、贝塔尔和哈佐哈尔成员,包括拉齐尔和伊尔贡领导层,逐渐获释。拉齐尔于1940年8月宣布停火并表示愿意在战争期间与英国合作。
1941年伊拉克政变后,英国向伊尔贡寻求援助,询问拉齐尔是否愿意杀死或绑架1936年巴勒斯坦起义的领导人阿拉伯高级委员会主席穆夫提阿明·侯赛尼(Amin al-Husseini),并摧毁伊拉克的炼油厂。拉齐尔同意了,条件是允许他绑架穆夫提。1941年5月17日,他与包括雅各布·梅里多尔(Ya'akov Meridor)和雅各布·西卡·阿哈罗尼(Jacob Sika Aharoni)在内的三名战友代表英国军队前往伊拉克,协助镇压英伊战争中在德国及意大利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亲英政府的首相拉希德·阿里·盖拉尼(Rashid Ali al-Gaylani)。5月20日,一架德国空军飞机在哈巴尼亚附近扫射了他所乘坐的汽车,炸死了拉齐尔和英国军官帕特里克·H·弗里克·埃文斯少校。梅里多尔返回巴勒斯坦并接管了伊尔贡的指挥权,而雅各布·西卡·阿哈罗尼则指挥了导致英国进入伊拉克并在法胡德大屠杀后拯救犹太社区的任务。
大卫·拉齐尔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从集中营招募波兰士兵,组建了安德斯军团(Anders' Army)。该军团随后经由伊朗抵达英国控制的中东地区。这些部队构成了后来的波兰第二军的主体。1943年波兰第二军从伊拉克抵达巴勒斯坦,英国坚持不准在军队中建立任何犹太部队。最终,许多随军队抵达的犹太裔士兵获得释放并获准留在巴勒斯坦。其中一位就是梅纳赫姆·贝京(Mena?em Begin),他的到来在伊尔贡和贝塔尔内部引发了新的期待。
贝京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布列斯特,他和当地的大多数犹太少年一样,都是锡安主义童子军的成员。贝京于16岁加入了宣扬锡安主义的青年团体贝塔尔,成年后进入华沙大学学习法律,结识了修正派锡安主义理论的创始人贾鲍京斯基,1937年成为了贝塔尔组织波兰分部的负责人。贝京在波兰期间除了积极发展贝塔尔的成员以外,还不断组织波兰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地区。1939年8月底,贝京试图组织1500名波兰犹太人偷渡前往罗马尼亚,但是未能成功。不久苏联亦入侵波兰东部,贝京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逮捕并被关进监狱,随后苏方以“英帝国主义间谍”的罪名判处其八年有期徒刑,于1941年1月1日送往俄罗斯北部的伯朝拉劳改营。
贝京于1940年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时的照片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根据苏联政府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的协议,苏联逐步释放了被关押的波兰战俘和平民。贝京于1942年被释放,他以下士的军衔加入了由安德斯将军组建的安德斯军。随后贝京派赴英国治下的巴勒斯坦托管地,1942年5月通过伊朗抵达巴勒斯坦地区。
抵达巴勒斯坦后,贝京和其他波兰犹太人一样面临两个选择:继续跟随波兰军队和纳粹德国作战,还是留在巴勒斯坦地区为建立犹太人国家而战。虽然贝京最初倾向于留在波兰军队,但最终还是在犹太准军事组织伊尔贡的成员劝说下改变了主意。在安德斯军团的副指挥托卡泽维斯基(Micha? Karaszewicz-Tokarzewski)将军默许下,1942年12月,贝京正式脱离波兰军队加入伊尔贡。
贝京曾担任波兰贝塔尔运动的领袖,是一位受犹太人尊敬的领导人。时任伊尔贡指挥官的雅科夫·梅里多尔提出任命贝京担任该职位。
1943年末,当贝京接受该职位时,伊尔贡新的领导层成立了,梅里多尔成为他的副手。自此贝京一直担任伊尔贡的最高领导人。
英国驻巴勒斯坦警方发布的犹太恐怖分子通缉令,贝京的照片位于左上方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伊尔贡部分改编为以色列国防军(Israel Defense Forces,IDF),部分改组为右翼主流政党赫鲁特党(Herut),再演变为现在的以色列最大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Likud)。
被英国当局列为巴勒斯坦的头号恐怖分子的通缉犯贝京,后来成为以色列建国后的第18、19届总理,其衣钵一直为以色列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继承,沿袭至今的利库德集团主席、以色列三任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
2025年9月19日,作于芝加哥西郊
(图片来自网络。参照相关论著、报道、维基百科、犹太人大屠杀百科全书等资料。博文非论文,篇幅限制,不一一注出。)
长文分载。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