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亲历三天住院手术

劳拉夫人 (2025-09-15 07:04:05) 评论 (11)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  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

                            ——《圣经》箴言 16:9

 

          在美国亲历三天住手术

01
 01,01,疾病袭来
世事无常,谁也想不到自己老了会什么病,我从未想过自己老年时会患上面部神经痉挛,生活质量骤然下降。

当中医针灸治不好,西医吃药打针都失去作用时,最后只剩下一条路 —— 开刀手术,因为这病的起因是头部里面有一根血管压住了左边的面部神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一个叫 Jannetta 的神经外科大师,是他发现了这种疾病的原因是血管压迫住了神经,进而开创了显微血管减压术,即在显微镜下把头部里的这根血管和神经之间垫起来,让二者分离,使面部神经不再受压迫,彻底解除了病患。

随着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此技术迅速在临床得以推广。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手术,外科医生来说这可能算不上什么大手术,但毕竟在颅骨上开窗,而且这种手术历史不长,只有几十年的光景,所以也有相当的风险。

 

手术需要找到合适的医生,我知我所就诊的医院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之后,马上就得知有一个朋友波士顿麻州总院手术成功。

但是我的保险范围不含麻州总医院,不负担我在那里产生医疗费用。我们决定先自费挂号找到麻州总院的这名神经外科的权威医生,请他评估一下我进行手术的可能性。

麻州总医院的这医生是业内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他非常详细介绍了这种手术的过程、风险,并说我的病情很典型,成功率应该很高。

当他得知我的保险公司不支持我到麻州总院手术时,他特地给我们推荐了另一位医生。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他推荐的这名医生即是上面所说的那位这种手术的创始人Jannetta的学生

被推荐的这名医生在麻州Springfield(春田市))的一家神经外科医院就职,他曾经在全美做过1000多例这种手术,有很高的知名度。

而且,这所医院恰恰在我的保险公司所包含的范围内。

手术定在8月20日。

 

02,02, 住院手术
几天,医院的护士两次电话进行各种问题的告知与叮嘱,手术医生也亲自电话通知询问。

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住院手术,虽然只三天,却印象深刻,这里的服务令我赞叹

8月20日早5:30,我们准时到达医院,在术前准备中,相关的医生、护士相继到我的病床前登记、询问、告知,以及做各种术前准备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精湛的手术团队其中麻醉师和助手详细地询问以及告知各种情况,手术医生也亲自前来安抚我

7:30我被推进了手术室。

当一个氧气面罩(不知有没有麻醉剂)扣到了我的脸上之后,我竟然一下子喘不上气来,我把氧气面罩使劲地推了出去,说I can’t breathe!(我不能呼吸了!)护士重新扣上时,面罩在我的脸上留出了一些空隙,我仍然感到不舒服,又一次推了出去之后,我就啥也不知道了……

 

待我醒来时,病床旁边围着几个护士告诉我已经在ICU病房

我先问了一下时间,他们给我指向墙上的钟表11:30

之后,我试了一下我的左耳听力,太好了!居然没有损失,因为这是手术前医生说的风险最高的事情。同时,脸上的抽搐也没有了,久违了的轻松感觉又回来了,手术成功了!

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谢医生,感谢神!世事无常,唯有神保平安! 

女儿来了她告诉我,她在外面等候我的手术时,不断接到护士电话,告诉她手术进展情况,及到最后手术医生亲自电话告知手术结束,一切都很顺利、很成功。

此时,躺在病床上我感觉除了伤口疼痛、头部疼痛之外,其他都很正常,我一没恶心,二没吐,下午就能吃东西了

几小时后,手术医生亲自病房我,看到我的情况后,直呼我是他的病人里面的No1,术后状况很好

在ICU病房仅仅住了一天多的时间,手术医生来看我两趟,让我着实感动。

 

最令我感动的是护士的敬业和服务态度

在ICU病房里,我得到了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从小时一次的术后神经到接尿擦拭订餐,以及随时帮助解决问题各种服务态度极其好。

我在国内也住过医院,感觉即使是花钱请来的护工也很难做到护士做的这些事情。

还有一个我从没见过的“导尿神器”让我难忘

在国内接受这么大的手术,一般都要插导尿管,插管的那种瞬间疼痛令人发怵。所以在术前准备中我胆怯怯地问护士,要不要插导尿管,护士微微一笑,说不用。

在ICU病房里,护士给我在两腿中固定了一个香蕉似的海绵棒,尿就顺着海绵棒旁边轻轻松松地流了出去不仅舒适、好用,而且不受翻身、坐起的影响

我直呼太神奇了!护士告诉我说,这是十年前,美国的一名工程师为他患癌症的太太发明的“导尿棒“,护士称它为黄香蕉

这个 “黄香蕉”成本好像不低,因为除了香蕉”本身以外,还自带一套管子和装尿的罐子,这一整套的家伙什是一次性的,护士们也不吝啬,每每都能及时更换。

 

第二天,当我还继续沉浸在ICU的服务中时,转到普通病房我做好了和他人共处一室的准备。

没想到,这里居然单人房间,病床上的一个遥控器让病人躺在床上就房间里的窗帘、电视、灯光、呼叫护士等等问题全部解决设施极其完善、舒适

护士们都贴心,刚刚躺了一天病床,就为我检查有没有褥疮。其实,在ICU时,护士已经给我在尾椎那儿贴了一个什么东西,我听见女儿问她,这是干嘛用的,护士说,是为了防止生褥疮的。

在普通病房里,虽然身上的管子、监测仪器等都拆除了,但是我仍然被标注为“防摔倒”的特殊病人,只要离开病床就必须呼叫护士当护士们知道我不愿为了上厕所而频繁呼叫她们,特地给我戴上了尿布,及时予以更换

那个和蔼的护士长见到我,总是笑着逗我:护士们有没有欺负你啊?告诉我,我会处理她们的!

这些医护人员的和善、耐心,以及细致的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3, 03,出院、思考
第三天医生告知我可以出院了

医生为我准备出院资料,她带来一个iPad线上翻译

屏幕上出现的个黑人小伙儿时我一下怔住了咋搞的?难道医生不知道我要的是Chinese Mandarin(中国普通话) 吗?

然而,这个小伙子一张口,秒让我惊呆,他一口标准地道的普通话,翻译流畅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听女儿说,一些在中国留学的黑人留学生学成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凭借着熟练的中文和熟悉的中国文化,他们也把工作做的风生水起。

这改变了以往我对黑人在中国留学的一些看法。

 

回家的路上,想想我的住院时间怎么这么短啊?总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

手术当天,医院要求早上5:30到达,若在国内肯定头天晚上就要住到医院里了,可是这儿压根儿就没这一说,只有手术后才可以住院。我们家离开医院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所以必须在前一天出发,住在医院附近的旅馆里,才能保证第二天准时到达医院。

关键是样一“颅骨开窗”的手术(管咋,也算开颅!)仅仅三天两晚就出院了,这么短也有点儿太“美国”了吧!这在国内真的是难以想象,就连做个阑尾手术,还得住上个把礼拜呢!

仔细想想,好像也有它的道理住院时间短体现的不仅医院效率高、服务好,医生医术高明、医院设备先进,更重要的是体现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这么好的医疗资源,人人都有使用、享受的权力,不被一过度占有,人享受不到,这就是医疗公平。

当然,也和保险公司要控制高昂的医疗费用有关,和美国的医疗系统分工明确有关

谁都知道,美国的医院设备完善、服务周到,但是医疗费用也非常昂贵,所以医院如果让病人“过度住院”,会被保险公司拒付费用,甚至被政府处罚。

当然,如果病人因出院过早而出现并发症,保险公司也会追责医院。

另外,美国的医疗系统分工也非常明确,医院主要负责病人最危急需要监护和干预的时段一旦病情稳定之后就会尽快转入后期的康复医院长期护理机构,或者回家接受家庭护理,这样有效地使用各种社会资源,而不是将病人都拥堵在医院

看出来了,一个国家无论谁执政,不管党派之间怎样纷医院人道主义精神不能变医疗公平的准则不能变!

 

短短的三天住院,真学到了不少东西!



                           上帝之光                                    摄影   马小庄

注:时至今日,医院的账单还没有到。看来,美国医院还是“生命至上的原则,先治病救人,要钱的事儿慢慢来。

呵呵好像要钱的不急,欠账的反而着急了。

 

 

                            陈继芳

                              2025年9月  于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