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并没有对中国电车敞开大门, 或者不得不敞开大门

京男 (2025-09-15 02:43:59) 评论 (0)

德国并没有对中国电动车市场完全开放,也并非不得不这样做。长期以来,德国始终致力于保护本国汽车产业。记得十几年前,第一辆中国长风汽车试图进入德国市场,结果德国ADAC(汽车俱乐部)立刻对长风汽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非常不理想,德国媒体随即大肆报道,这一事件直接阻碍了中国汽车近十年内进入德国市场的步伐。

在德国汽车行业最辉煌的时期,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德国主要汽车厂商有30%-40%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市场,而且在中国获得的利润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德国车企曾有过非常风光的日子。例如,宝马某些年份甚至发放了16个月工资的高额奖金。

这一切的转变始于万钢。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万钢时,他说在奥迪工作没有意思,想回国发展电动车。当时我还以为他在奥迪发展不顺利,后来才发现他先是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担任院长,学生们在校内试驾初步研发的电动汽车,接着他又成为校长,乃至后来的科技部长。从那时候起,我就常常听到“汽车业弯道超车”的说法,看来他把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在高层阐述得很清楚。中国由此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会,并下定决心大力投资电动车产业。

直到有一天从新闻中看到特斯拉要在上海建厂,我还以为这是个错误的决定,觉得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可能会被压制。然而,没想到短短几年内,中国电动车产业迅速崛起,如今甚至连德国业内人士都承认中国电动车已实现领先。记得前年换宝马车时,销售顾问介绍完后,发现我们并没有下单,就和我们闲聊起来。他问我们为什么不考虑中国品牌的电动车,我们那时对中国车了解甚少,只觉得也许质量不太可靠。他却说,他的下一辆车很可能会选择一款中国电动车。

现在,德国上下都已经意识到自己在电动车领域的落后,无论是电池还是内部控制技术,都有很大差距。德国业内人士正努力缩小与中国的差距,但要追赶已经非常困难。有一种方式就是积极参与中国市场,与中国车企深度合作,因为中国市场拥有最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奔驰就有某些电动车型直接在中国合作研发。

与此同时,欧盟也在通过增加关税等方式为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设置障碍。我记得上次曾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了19%-30%的进口税,这也导致中国电动车在德国市场的售价并不低。

事实上,中国电动车在德国的销量依旧很小。比如比亚迪今年年初在德国的销量,仅有几千辆。如果德国对中国电动车设限过严,中国或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届时德国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会大幅下滑,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德国车企正在中国被迫大幅降价,车价甚至远低于本土价格,导致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的利润大幅下滑,有的降幅高达50%-70%。目前在德国本土,传统燃油车也卖不动了,大众已经开始关闭部分工厂。

欧盟规定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燃油车,德国车企极力反对,但欧盟最近又重申将维持这一政策。

其实,中国电动车进入德国市场更多具有象征意义。只要中国车企在本土及其他国际市场持续压制德国车企,对德国汽车行业已构成巨大威胁。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