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随意吹

海风随意吹 名博

人生百味(7)流浪 流浪 到处流浪

海风随意吹 (2025-09-24 08:38:16) 评论 (37)
曾在美国大学任教40年左右,其间有过不少同事,但因所教学科不一,虽身处同一校园,却非大一统帝国,而是一个个独立王国,谁也不用听谁的。加上没有坐班制,我喜欢把课都排在上午,下午基本不在学校有些老师喜欢下午上课系里一个月开次会(还有不少人缺席),有些同事难得见交往有限 

但是,跟系主任却走得较近,并非要巴结她,而是她善于申请到政府的研究资金。钱来了,需要人干活,在她的眼里,我能干活的,于是有了项目就招呼我参与。一来二去的,不但在工作上彼此信任,私交也多了起来 

系主任有过三段失败的婚姻,曾忙于独自拉扯儿女长大成人。女儿懂事,品学兼优,大学毕业便找到了理想工作让妈松了口气。而那个有多动症的儿子比较麻烦,系主任忙完学校的千头万绪回家督促儿子学习在她的辛勤监督下,儿子总算从高中顺利毕业去英国大学之所以去英国,是因为儿子的生父,系主任的第二前夫,是英国公民,其后代成为英国公民,并同时保留美国公民的身份在英国,公民上大学的费用在美国低 

成了空巢后,系主任解放了。她是那种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喜欢远足潜水;时而邀请三五好友,来家里或去餐馆喝酒吃饭聊天遇到系里来了新同事,老同事退休了,年轻同事新添了孩子,常敞开家门,邀请大家去家里派对。她家非常宽敞,带着大花园,适合开几十人参加的派对系主任本人很帅气,谈吐有内涵,穿着有品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过着美国“上层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 

展现在众人眼前的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周五下午,跟她谈完项目进展,分别时随口问一句周末打算去哪儿玩。她说要去看望住在旧金山东湾的母亲,母亲80多岁,失明了,生活自理有困难系主任正在考虑送母亲去养老院。 

过了一阵,又问起她母亲,已经送去了养老院。为了支付养老院费用,母亲的房子也卖了。我想当然地以为,系主任了却了后顾之忧,不料她忧心忡忡地提到了妹妹。她妹妹患有精神病,丧失了工作能力领取联邦政府发放的残疾人津贴生活(目前每月900多美元) 

妹妹曾跟母亲同住,可是犯病时脾气暴躁,乱砸东西,母亲去干预一下,她打了母亲一顿。为了保证母亲的安全,系主任劝告母亲跟妹妹同住,80多岁的老人是没有能力照顾一个“武疯子”的。 

当出现打人之类的情况时,精神病院会收妹妹进去住一阵。遗憾的是,加州过去几十年对精神疾病的公共支持系统逐渐削弱,现在粥少僧多因此,只要妹妹病状稍有改善,医院就叫她出院,为更需要医治的病人腾出床位。 

 

在加州,精神病人出院后,病情较重者往往被安置去短期康复中心 (Transitional Residential Facilities);病情相对稳定、能独立生活的病人可以进支持性住房(Supportive Housing)或临时庇护所;无法独立生活的则被安排去寄宿家庭或团体之家(Board-and-Care Homes)。 

听上去安排得非常合理,可实际上,康复中心床位严重不足,等待时间长,而且有些康复中心不接受高风险病人;支持性住房和临时庇护所人满为患,供不应求寄宿家庭和团体之家的数量逐年减少,因资金短缺而关闭。 

这就造成许多精神病人出院后无稳定住所,直接流落街头或去普通游民的庇护所。可是,精神病人常因行为不当被庇护所拒收,陷入了无处可去的困境。 

系主任的妹妹有时能被安置,但这类住房安置往往是短期的,致使她不时流落街头。开始,母亲出于对女儿的疼惜,会让她回家暂住一阵。只是妹妹发病时太恐怖了,导致老母亲不得不硬硬心肠,不再插手妹妹安置问题。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假如家里有精神病人,怎可让他流落街头?但是,从法律角度看,母亲没有收容妹妹的责任,母亲和妹妹是独立的两个成年人,年迈的母亲没有义务养活成年的妹妹。 

系主任提到,出于怜悯,她也曾向妹妹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她正好去出差,便让在等待安置的妹妹去她家住上几天。等她回到家,吓了一跳,妹妹流落街头时结识的男朋友和他的狗也搬进了系主任家。这还了得?赶紧把他们请出了家门。 

对于妹妹的境况,系主任哀伤而无奈。好在她非常理性,如果解决不了一个问题,要承认自己能力不够,接受并与千疮百孔的现状共存至今我还记得她说的:我不会因为妹妹而牺牲我的生活,因为这种牺牲是无用的。 

听罢感叹,虽然对妹妹不够仁至义尽,但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与其让一家人围着妹妹转,由她控制他们的生活,提心吊胆,不得安宁,不如放手,至少一家人能正常生活了。 



基于洛杉矶地区游民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游民患有精神疾病,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等;近一半有药物滥用问题还有不少人同时患有两三种残疾。 

有朋友从国内来美国访问,问我美国为什么精神病这么多? 

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危机,也触及了伦理社会结构、政治的深层问题。太沉重了,沉重到我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