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从高中起, 就非常喜爱的一本书。这本书像是一座玲珑宝塔,编织的精巧复杂,包罗万象,随便拿起一段读起, 都有新的感悟。鉴于我对投资的兴趣,今天我就结合二者,瞎聊一下红楼梦里的经济帐.
真真是: 满纸荒唐言,一本糊涂账!
首先来做个行业分析,贾家属于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庄园经济。 和其他四大家族相比:
史家祖上是保龄侯尚书令 ,经济形式应该和贾家相同,也是地租和俸禄,书中提到史家已经有些衰落,史湘云需要自己做针线活补贴家用, 连螃蟹宴的钱也需要薛宝钗来提供。
王家祖上是都太尉统制县伯,是主管军事的高级军官。而且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他是王家的顶梁柱,官运亨通,手握实权,是四大家族在朝中实权的代表。以王熙凤的个性来看,王家并不注重子女的教育(凤姐不识字, 王夫人,薛姨妈的文化似乎也不高),但是实际能力很强,放贷,典当,受贿,样样精通,神鬼不信, 王家是四大家族现在最有实力的,凤姐的“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的话, 也并不全是炫耀。 王家除了地租和俸禄,还应该有其他的巨大灰色收入。
薛家是皇商,专门为宫廷采办杂料、物品的商人。凭借这层关系,薛家在户部挂名行商,垄断了许多贸易。 拥有巨额财富。 他家的收入来自商业经营和遍布全国的当铺、钱庄、商号的资本收入。这与其他三家的封建地主模式完全不同, 属于新兴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接着我们深入来谈谈荣国府的财务状况。
收入:
核心收入是地租,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乌进孝交租是全书最集中描写经济活动的场景。他带来的长长的货单,包括了大量实物地租(粮食、牲畜、山珍海味、柴炭等),一共折银2500两。而且这还是荣宁二府共享的。贾珍当时期待的是有5000两,所以这应该以往的平常值,而乌进孝说是年景不好所以折了一半。
贾家府作为大地主,依靠政治特权拥有大量土地和庄户,其收入完全依赖农业产出。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府内的经济状况。
次要收入是俸禄与赏赐, 就是皇帝给的工资和奖金, 贾府作为勋贵世家,世代为官, 到了贾赦、贾政这一代, 官做的并不大。 贾赦袭着一等将军的爵位,应该就是个虚职,所以老登贾赦无所事事,天天色迷迷的盯着家里的丫鬟,”略平头正脸的,就不能放手了“。
贾政担任工部员外郎, 算是个正经五品的文官,在康熙年间,一个正五品工部员外郎的法定俸禄并不高,大概岁俸银80 两 加 40石米, 要知道王夫人月钱就有20两, 所以贾政这点”瑟瑟碎“工资简直就是象征性的。 工部负责全国的大型工程,工程款项的报销是巨大的油水来源,经手的员外郎、郎中等官的灰色收入,但是以贾政的性格能力来说,他应该没有也不屑于捞什么油水, 他门下养了一群清客,所以他倒需要贾府贴补他的开销。
贾珍,贾琏,贾蓉也捐了,或者袭了虚职。那么算每人都有80两年薪,80*5=400
作为皇亲国戚和开国功臣的后代,还会得到皇帝的赏赐。这些赏赐往往是珍贵的物品(如暹罗进贡的茶叶、宫缎等),而非现金。五十三贾珍提起每年皇上娘娘赏的玩意儿”也不过一百金,折一千两银子“。 那么我们就算1000两。
我们把俸禄与赏赐折算成大约每年 1000 到 1400 两收入
有人会提起放贷,但放贷应该是王熙凤个人行为,收入是放在凤姐的小金库, 文中并未提及荣国府以官方名义去做,也不符合其贵族身份和体面。
上述各项相加:
收入项目 |
保守估算(两/年) |
宽裕估算(两/年) |
---|---|---|
1. 地租及实物 |
2500 |
5000 |
2 .俸禄与赏赐 |
1000 |
1400 |
总计 |
~ 3500 |
~ 6400 |
支出:
员工工资/月钱: 荣国府最大的一项固定现金支出
红楼梦》中并没有给出完全精确的数字,不同章节的描述也有细微出入。我且来推算一下:
荣国府的常备核心主子人数大约在 15 人。没有计入客居的薛姨妈一家,以及后来短居的邢岫烟。
主子月钱:
- 贾母,王夫人 , 邢夫人 等:3人 * 20两 = 60两
- 奶奶们(李纨、凤姐等):2人 * 5两 = 10两
- 公子小姐(宝、黛、三春、贾环,贾兰)7人 * 2两 = 14两
荣国府的奴仆总数,保守估计在 300 到 400 人之间, 第六十六回小厮兴儿对尤二姐说:“咱们府里……一共算了,也有四百丁罢。” , 所以数字应该差不多。
这里包括姨娘,一等大丫鬟(鸳鸯, 袭人,平儿,紫鹃,etc) 约有 20-30 人。各房二等、三等丫鬟总计,高级奴仆: 如赖大(大总管)、林之孝(二总管)等,约 80-100 人,粗使丫头: 府内做粗活的小丫头数量庞大,约 100-150 人。
嬷嬷 / 老婆子: 包括乳母(如宝玉的李嬷嬷)、陪房(如王熙凤的来旺媳妇)、管事嬷嬷、以及各处做粗活、守夜的婆子。人数极多。估算:约 100-120 人。男仆 / 小厮: 跟班的(如宝玉的茗烟、锄药)、看门的、抬轿的、赶车的、管事的(如林之孝)、庄园的管家(如周瑞)。估算:约 80-100 人。
仆人月钱(按保守估计350人计算):
- 一等丫鬟约25人 * 1两 = 25两
- 二等丫鬟, 管家(林之孝,周瑞),高级男仆约75人 * 1吊 = 75吊 = 50两
- 小丫鬟、婆子、小厮等约250人 * 500文 = 125,000文 = 125吊 = 83两
仆人月钱小计:25 + 50 + 83 = 158两
月钱总支出 = 主子月钱 + 仆人月钱 ≈ 84+ 158 = 241两白银
荣国府每月仅发放月钱一项, 一年就是近3000两。
(男主人们贾政,贾赦,贾琏,作为家族的最高家长,他们不是“雇员”,而是所有者。不能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他们需要钱时,直接从“公中”(家族公共账户)支取即可,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量.)
日常开销
--伙食费
府里上下一日三餐及点心,水果,曹雪芹常常描写到荣国府的美食,美衣,但是具体的价钱没有写。 刘姥姥提及,20俩银子就够普通庄户人过一年的,假如以这个标准,刘姥姥一家四口,平均每人5两 银子, 荣国府仆人按350人算,平均每人是刘姥姥两倍的生活标准,是3500 两, 主子按10倍的生活标准算,是750 两, 那么一年总计约4250。
一场中等宴请需20两,每月大小宴请、节庆数次,每月宴请费约200两,一年总计约2400
保守估算,全年伙食费约 6000 ~ 8000 两。
--车马费(交通、轿夫、车辆维护)
贾府有专门的轿房、马号,养着轿夫、马夫、车夫数十人。人员工资已计入月钱,此项主要为物资消耗, 每月马料、车辆维护、杂项开销50-100 两。全年约 600 - 1,200 两
--礼品费
第72回,贾琏说:“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可见维持贵族社交网络是巨额开销。节礼、寿礼:给北静王等王公贵族、宫里太监、红白喜事,亲朋好友送礼,
保守估算,全年约 3,000 - 5,000 两
--非常规花销
文中提到几次非常规的大型花销,比如秦可卿葬礼,贾元春省亲,贾敬葬礼,其中元妃省亲是极端例子,耗资数万甚至十万两级别。
摊平到每年,约 3,000 - 5,000 两。
5. 四季衣服制作费(服装纺织)
主子小姐们四季每季都要做多套新衣,用料奢华。奴仆们每年也会按例分发衣服(如金钏死后,王夫人打算用她留下的衣服给玉钏做月钱,几百人的衣物制作、采购布料,是持续的大额支出。每月开销至少200-300两。
全年服装费约 2,400 - 3,600 两。
我们将上述各项相加,得到年度总开销估算:
开销项目 |
保守估算(两/年) |
宽裕估算(两/年) |
---|---|---|
1. 伙食费 |
6000 |
8000 |
2. 车马费 |
600 |
1,200 |
3. 礼品费 |
3,000 |
5,000 |
4. 非常规花销 |
3,000 |
5,000 |
5. 服装费 |
2,400 |
3,600 |
总计 |
~ 15,000 两 |
~ 22,800 两 |
以“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家的奢靡生活,这是相当相当保守的估算。
收入最多只有6500两, 每年估计要亏损 9000到15000两银子, 完完全全是负利润, 连PE都没法算。
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一点儿也没错! 文中也多次正面和侧面的揭示了这点,
比如贾蓉说:”哪一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 连不管俗事的诗人林黛玉, 都对贾宝玉道:“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贾府的收入已远远无法覆盖支出,坐吃山空,到了靠变卖祖产和借贷(典当贾母的金银器皿)度日的境地。
管理团队CEO
王熙凤:虽然精明,但其管理是“人治”而非“制度治”。 她利用职权,挪用公中的月钱放高利贷,利用权势受贿,肥了私人腰包。她虽然可以维持贾府的日常秩序,使得仆从们不敢偷懒耍滑,实际上对于贾家经济状况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善。只不过是个”裱糊匠“而已,表面维持着贾府的体面,不至于败像显露的太明显。 秦可卿曾托梦给凤姐,告诉她”多置田产,开源节流“等一系列补救方法,但是凤姐并不理会, 可见她也不是个有远见的CEO, 也不真的在乎贾府的兴衰。
探春:短暂理家,试图进行改革,“兴利除宿弊”,如推行“承包责任制”,将大观园的花圃、竹林分包给婆子们经营,以期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她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改革者,可惜这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改变贾家的根本问题。
随着凤姐健康每况愈下,和探春远嫁,贾家更加没有合格的管理团队,只能是越来越混乱,赌博偷盗盛行,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检抄大观园。加速贾家的败亡。
核心竞争力/护城河
贾家并非通过科举或经商致富,而是典型的 “勋贵” 家族,其发迹源于军功和政治投资,贾家的第一代,即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是开国功臣,后代则通过世袭,“四大家族”联姻,元春入宫, 来维持和巩固这种权势。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 贾家第一代(贾演,贾源),第二代 (贾代善,贾代化),第三代(贾敬,贾赦,贾政), 第四代(贾宝玉,贾琏等), 贾元春虽然封妃,但是从她的言行来看,也并不受宠。所以是贾家已然”一代不如一代“,随着时间推移, 没有往日的竞争力了,在政治上也被边缘化了。
总结
看空, 看空,看空, 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最终“树倒猢狲散”的必然结局。应了开篇那一曲”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生于商业世家的薛宝钗,表面精明,实则糊涂,她如果当初略略算一下,就不会费尽心思的要嫁给贾宝玉了,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其实不止是晚清的封建庄园经济不可避免的衰败,欧洲的封建贵族也难逃此命运。因为这种经济在商业兴起的时代,过于落后,加上管理者家族不断扩大,生活越来越奢靡,支出越来越庞大, 但是收入却没有扩展和增长,入不敷出,加上管理混乱,监守自盗, 最终都是导向失败。 小至个人,家族,大至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逃不过经济规律。红楼梦给人的启示很多很多。